劉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這是針對學生教育進行減負提質而提出的措施。隨著教育改革方案的出臺,“雙減”政策也隨之在各個學校推行。本文主要從筆者的教學經驗和對“雙減”政策的解讀出發(fā),探討“雙減”政策的落實措施及落實后的效果。
一、落實“雙減”政策的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更加注重整體發(fā)展。科學、合理地建立和發(fā)展教育制度既是我國當前教育體制改革與發(fā)展的一個重大課題,更是一個教育體系得以良好發(fā)展的保障。“雙減”要從教育體制改革入手,重建義務教育生態(tài)。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雙減”政策的理解,提出以下建議。
1.完善義務教育發(fā)展體制
完善義務教育體制能夠推進義務教育整體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要想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教育體制,以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一是把課堂教學作為主要陣地,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轉化,把學法引導作為切入點,持久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二是增強教師的人文素質,加強師資培訓與評價、師資隊伍建設,促使教師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的教育理念,進而帶動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三是適當地加強學校的自主管理,加大投入、引入競爭機制、強化教師的競爭能力、經常性地開展師資素質評價等,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四是在地區(qū)實施第三方作業(yè)監(jiān)督與通告,鼓勵第三方機構全面監(jiān)督學校作業(yè),并對“雙減”政策實施不力的學校和教師進行問責。
2.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jiān)管和轉型引導
要實現“雙減”政策的目標,必須加強對校外培訓的監(jiān)管與轉型引導。一是強化學校的管理,定期進行網上檢查和現場檢查,嚴格檢查教師的課外培訓情況。二是加強對培訓機構的日常監(jiān)管,利用網絡管理平臺對培訓機構的運營和課程開展進行監(jiān)管。三是對“一對一”或改名為“家教公司”的課外培訓機構進行嚴格管制,并建立舉報和獎勵制度,以防范其非法經營。四是強化機器人、跆拳道等非學科類培訓的引導,指導父母選擇適合孩子的非學科類訓練,減少學科類培訓。同時,要積極引導校外培訓機構和教師轉型。
3.健全課后服務制度和模式
在實施“雙減”政策的過程中,首先必須完善課后服務體系和課后服務模式,改善課外活動的品質。學校雖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課外活動,但并不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加這些課外活動,因此,課后服務應做到“可為”“能為”,以提升學生對課外活動的滿意度。要做到這些,政府首先要通過購買服務增加課外活動的多樣性,并組建“政校家企”聯合評審小組,由專家組對中標單位進行評定,課外活動經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學校,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課外活動需要。其次要組建課外服務師資隊伍,由縣區(qū)教育局負責招募、選拔愿意參加課外活動的專業(yè)教師,通過評審后,將其編入教研室,并根據學校的課后服務項目決定教師的數量,及時向教師庫報送優(yōu)秀教師,實現區(qū)域間優(yōu)質課后服務資源共享。
4.健全教師管理制度
落實“雙減”政策,還應加強師資管理,落實教師的定期輪崗制度,使區(qū)域師資得到合理的分配。教師輪崗要給予鄉(xiāng)村學校一定的政策支持,保證其能有效地開展課外活動,以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同時,要加強對鄉(xiāng)村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針對鄉(xiāng)村教師建立系統(tǒng)化的師資培訓體系,以切實、高效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來提升鄉(xiāng)村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要健全城鄉(xiāng)師資交流制度,針對師資短缺的教學點,通過志愿服務等措施,有效保障小規(guī)模和寄宿制學校學生的課外活動。最后是建立課后服務線上教學資源共享庫,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彌補中小學課后服務的不足。
5.構建教育公平機制
“雙減”政策的實施要從建立教育公平機制入手,著眼于弱勢群體的教育,注重教育的公平。一是對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隨遷人員子女的特殊照顧。在堅持“補償公正”的基本原則下,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主動將這些特殊群體納入到課外活動中。二是對家庭經濟狀況不佳、不能在課后參加活動的學生,學校可以通過提供的免費課后服務來保證他們平等地參加課外服務,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
6.規(guī)范教育建設的法律法規(guī)
“雙減”政策的落實,需要國家進一步規(guī)范相關的法律制度,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課后服務不能依賴教師的自覺,長期的義務工作會消耗教師的教育感情,因此,應肯定和獎勵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
二、“雙減”政策的落實效果
“雙減”政策的及時出臺,遏制了不良培訓的發(fā)展,幫助家長養(yǎng)成了正確的教育觀念,同時減輕了家長和學生的壓力。筆者認為,只有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才能使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為我國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雙減”政策實施后,許多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各種課外活動,比如園藝、科學、手工等方面的活動。一些學校采用了“走班制”的形式,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課外活動。以筆者所在的小學為例,在“雙減”政策出臺后,筆者所任教的班級開展了書法課和象棋課等課外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
長久以來,在重視文化課的大背景下,體育課一直處于劣勢,“雙減”讓學校和家庭都開始逐步重視體育運動。學校的體育課時間明顯增多,筆者所任教的班級每天有一節(jié)體育課,還有體育活動大課間、課后體育興趣班,學生在學校的運動時間明顯增加。
“雙減”之后,學生在假期有更多的時間發(fā)展興趣愛好。學校按照“雙減”政策進行了暑假作業(yè)的布置,學科作業(yè)變少了,作業(yè)布置更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生活勞動技能和興趣愛好。少了課業(yè)負擔,學生們便有更多的時間去研學實踐、增長見識了。
“雙減”不是最終目的,減負是為了更好地提質,提升學生的內驅力。這一切不是僅靠某一方的單方面發(fā)力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國家、學校、家庭等各方發(fā)揮合力。教師們也要不斷學習和善于變通,給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