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綜藝報》:上半年,劇集行業有哪些新動向?
任劍偉:隨著媒體融合逐步深入,尤其是臺網同標后,電視劇和網絡劇的概念已不再涇渭分明,上半年出現了多部臺網共振的大劇,也出現了一些評分較高的純網短劇。就劇集類型而言,科幻劇、懸疑劇和掃黑題材大放異彩,都市劇與當下觀眾正處于“七年之癢”的微妙期。未來幾年,主旋律劇依然是各平臺的剛需。
《綜藝報》:如今的電視觀眾更關注哪些類型的劇集?
任劍偉:電視端大都是比較熟齡的觀眾,因此對家庭化、合家歡的都市題材,以及懸疑、掃黑等強情節作品更為關注。
《綜藝報》:東方衛視的選劇標準是什么?
任劍偉:東方衛視聚焦符合“都市氣質、品質至上、新鮮多元”這一劇場氣質的靈動清新之作。從劇集采購端來說,東方衛視執行“豹頭鳳尾玲瓏腰”的主策略。“豹頭”主打“聲量大”,是東方劇場重金保證的頭部首播大劇;“鳳尾”主打“小而美”,是精準符合東方劇場調性、性價比可控的獨播劇或定制劇。“玲瓏腰”的重點不在于“腰”,東方衛視不再把那些品相一般、價格不菲的腰部劇作為首選。所謂“玲瓏”,即打破陳規、身段靈活,在保證劇集品相的前提下,開放多樣化的播出模式,鼓勵部分優質的網臺劇,以高性價比方式進入衛視黃金劇場。
《綜藝報》:劇集創作有何新趨勢?
任劍偉:一是會誕生著重關切當下人民心理需求的“新治愈劇”。三年疫情后,賞心悅目的美食劇、田園風光劇及輕快歡樂的都市輕喜劇、情景喜劇等類型,都給觀眾帶來了“感官治愈”。隨著《人世間》等嚴肅文學改編劇熱播,常年被網絡文學擠占生存空間的嚴肅文學再度回歸,這類嚴肅文學改編的新治愈劇,承載宏闊社會背景,將個人命運置于時代大潮中,所呈現的對生命的尊重、對生活的真誠及對理想的堅守,都契合當下國人的心理和審美需求,對觀眾而言是一種“深層治愈”。
二是會誕生著重描述現代化征程上國人奮斗逐夢的“新奮斗劇”。新奮斗劇有兩類題材值得我們關注,一類是聚焦新職場的劇集,一類是聚焦00后的劇集。
三是會誕生創意與技術融合的“新超驗劇”。依托元宇宙、AR、VR等沉浸式技術的虛擬互動劇,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此類劇集會極大豐富劇集行業的產品線和收益來源。
《綜藝報》:對劇集行業的未來發展有何建議?
任劍偉:一是一定要堅持創作優質內容。二是在政策規則清晰有序的前提下,影視公司和平臺構建更加穩定的制投購播體系。三是行業要建立更加專業化、工業化的制作標準,保證每部劇集產出運作有序、質量可控、收益穩定。四是影視業的發展依然離不開資本的助力,但資本的作用既不能絕對化,也不能妖魔化,在回歸內容邏輯和藝術規律的前提下,要進一步降預期、去浮躁,推動理性投入、合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