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
優秀演員對一部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然百年前的戲劇招貼、當下的影視海報,不會把“領銜主演”的名字印得那么醒目
多平臺播放劇集的好處,一是收看方式的選擇多了,二是資源的充分利用。對于觀劇者,還多了在歲月和劇海中忘我神游的樂趣。
日前在一個投屏軟件上看到早期日劇《古畑任三郎》(當年鳳凰衛視播出版譯名為《紳士刑警》),忍不住又點進去看了一會兒。《古畑任三郎》屬于那種明顯的套路活兒——片頭和片尾形式上模仿《希區柯克劇場》,結構方式借鑒早年德國大熱偵探劇《探長德里克》,每集開頭揭示犯罪過程,后面講述神探破案。按理說這類略顯夸張的卡通風格肥皂劇,今天回看應該沒什么可驚艷的,但是田村正和演得實在太好了。和偵探文藝里的那些神探前輩福爾摩斯、波洛一樣,古畑任三郎這個人物身上,也帶著一點兒對名聲的小虛榮,人物也因此變得親切、生活化。
好多劇集就是這樣,主角演得接地氣,觀眾對劇情的挑剔馬上跟著銳減。央視一套新近開播的《熟年》口碑不錯,網上有著不少對主演演技的評論和打分。劇中宋丹丹身上市井小民的煙火氣,張國強的老實與本分,劉奕君隨時隨地“靈魂出竅”的神經質,郝蕾、王鷗、唐藝昕的微表情……都有著非常強的代入感。“中年危機”是個全球性的人生話題,這樣的主題,情節上處理得太怪異,觀眾會說你瞎編;情節太普通,又會相應地遺失看點。要想出彩,只能倚重于各位主演的發揮。
有劇迷透露,《熟年》是在天津取的景。老實說,電視塔我是早認出來了,但其他場景似乎更靠京、滬等一線城市,劇中人的生活也是一樣。不過看戲嘛,樂趣之一,就在于品味作品那“似與不似”之間的火候,重要的,還是演員演技的加持。
吳剛、趙露思主演的《后浪》,前半部令人小驚艷。趙露思扮演的“孫頭頭”,有點“當代中醫版小燕子”的味道——伶俐、善良,還帶點“無知者無畏”的渾勁兒。老實說,這角色設計得好,卻并不好演,因為它要求演員本色伶俐、有悟性,還要帶出人物的天然勁兒。趙露思完成得很不錯。
醫療題材劇集,主基調歷來強調“正”和“嚴肅”,中醫主題又涉及文化傳承和民俗,尤其不容易處理。好在編劇是六六,有著當年《心術》的成功經驗。《后浪》里吳剛扮演的任新正出場人設略有些“高大全”,傳承班眾弟子的人設又過于接地氣,這種劇中人物的精神落差本來是非常危險的,好在后來辦學場地和子女培養困擾的內容比例增多,“煙火氣”充實了不少。加上趙露思飾演的“孫頭頭”,人物和劇情關系也得以潤滑,讓人能夠細品江珊、李光復等資深演員的發揮。
現階段還有一部戲,能給懷舊的觀眾增加談資——侯勇主演的《一代匠師》。侯勇主演的大男主戲,迄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大染坊》。《一代匠師》因為劇情的背景年代相近,頗讓人有幾分好奇。當然了,《大染坊》的商戰劇情之奇、橋段勾連之扎實,后來的同類劇大多難以望其項背。《一代匠師》之所以能引起觀眾興趣,在于劇中除了侯勇,還有郭廣平和斕曦。郭廣平早先在張黎導演的劇集和正午陽光的劇集中都有著不錯的發揮,是位演技遠高于名氣的戲骨,這次挑戰反派,具備了別樣看點。斕曦以往塑造的最膾炙人口的形象是《甄嬛傳》里的“沈眉莊”,這次飾演的女主角文武雙修,相較之前有了不一樣的發揮空間。
因為有《大染坊》的奇崛在前,《一代匠師》的劇情顯得過于“平”,但三位主演的演技卻并未因劇情而受到影響,撐起了劇集的可看性。不過,該劇影像過于懷舊,否則其觀賞性和話題性應該比目前更高。
影視行業總是強調“劇本是一劇之本”,但劇本之后哪個重要?當然是主演的能力。優秀演員對一部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然百年前的戲劇招貼、當下的影視海報,不會把“領銜主演”的名字印得那么醒目。好的主演甚至可以在劇本、導演較弱時,撐起一部戲的關注度。畢竟對于影視劇藝術,大家首先還是認臉、認演員表演,這方面滿意了,其他方面要求再高再挑剔,也只屬于審美上的“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