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祝青



摘? 要:為提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下資源應用實效,推進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及高質量發展,本文在分析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下公共體育服務內涵、皖江城市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優勢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對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明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存在服務供給單一、服務不便捷、服務公益性不足、信息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優化策略: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規章制度、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指導員隊伍建設與體育組織建設、提升公共體育場地使用效益。
關鍵詞:安徽省;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G812.1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2443(2023)03-0294-05
引言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為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構建及完善提供了良好資源和文化環境,有效推動了公共體育服務發展[1]。但現階段,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及完善仍存在一定問題,不利于公共體育的高質量發展。對此,本文分析了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下公共體育服務內涵及皖江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優勢,并對其實施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在指出其中問題的同時,提出優化策略,旨在為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及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1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下公共體育服務概述
區域一體化是地理位置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區,在政治、經濟、公共治理等多元訴求引發的復雜的重構過程,即通過區域主體協同,形成有序結構,最終獲得效益最大化,且具有系統性、組織性的實踐過程[2]。本研究認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公共體育服務是區域內各級政府通過緊密合作,消除公共體育服務機制障礙,最終實現區域內公共體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其基本內容要素包括:體育設施、體育活動、體育指導、體育組織、體育檢測、體育信息及體育服務保障體系[3]。結合本研究所需與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實際,構建了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模式下的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框架,具體如圖1所示。
2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下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優勢
基于上述概念分析可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模式下,各地區的資源加速融通,有效推進了區域的協調發展,為皖江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與氛圍。具體來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下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優勢有以下幾點:
第一,“2019長三角一體化全民健身示范區聯盟論壇”在2019年9月11日召開,針對長三角區域體育賽事的協作發展、群眾性體育賽事與產業協同發展等進行深入研究,并在全民健身推廣、體制創新等方面形成共識[4]。同時,各級政府與相關部門積極探尋公共體育服務管理機制,如體育教師培養機制等,由此可見,長三角區域各級政府、體育相關部門積極參與和推進體育事業發展,為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搭建了穩定的、優質的平臺。
第二,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使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長三角區域各級政府關于體育服務方面的合作愈加緊密[5]。各級政府及體育部門不斷探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新形式、新機制,通過完善工作機制、設立公共體育服務秘書處,大力推進了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同時,各級政府積極展開專項合作,針對群眾性體育項目進行研討,開展了城市居民體育旅游、城市居民體育競演等公共體育服務項目,提升了公共體育服務的影響力。
第三,為進一步推進區域內公共體育服務,各級政府及體育部門聯合引導,成立了眾多體育聯盟,并推廣公共體育服務產品,使長三角區域體育服務資源進一步互通、互惠,為推動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下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現狀
3.1 問卷調查
為深入探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下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現狀,本研究對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滁州、宣城8個地級市及六安市的金安區和舒城縣的居民、體育管理部門工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體育設施、體育活動、體育指導、體育組織、體育檢測、體育信息。問卷共計發放1400份,回收有效問卷135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6.85%。
3.2 調查結果分析
問卷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結合問卷調查結果與實地調查發現,目前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構建與實施較為完善。有49.6%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表示其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是鍛煉身體、放松心情;有32.4%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表示喜歡羽毛球、籃球等球類活動;有48.7%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表示喜歡大眾健身舞等健身類活動。這些調查結果表明皖江城市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較高,側面體現出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能夠為居民的體育需求提供有效服務,并能夠滿足城市居民的體育信息需求。但整體來看,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仍存在一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服務供給單一。有37.4%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認為,目前皖江城市居民的體育設施需要進一步補充;有32.3%和33.6%的問卷調查參與者分別認為少兒體育設施、輔助性體育設施較為緊缺;有68.4%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表明參與不同類型的社團少于3個;有67.5%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表明獲取體育健康檢測信息的方式是電話通知;有56.4%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認為體育檢測設備不齊全。由此分析可知,現階段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較為單一,在體育設施、體育社團、健康檢測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第二,服務不便捷。有72.5%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認為體育場的體育資源更多,而大多數城市居民與體育場的距離較遠,為居民參與體育鍛煉帶來不便;有59.6%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認為體育指導員的專業技能一般,結合實地調查發現,部分體育指導員與體育設施、體育項目的匹配度不高,且其專業性不足;有57.2%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認為體育檢測服務不便捷。
第三,服務公益性不足。有43.8%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表示其是自費參加體育社團。有68.8%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表明參與了3個以下不同類型的體育社團,究其參與體育社團數量較少的原因是其認為體育社團收費較高。有49.6%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表明不愿意接受指導員服務,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指導員服務會收取費用,在城市居民鍛煉身體、放松心情等體育活動目標下,居民接受自費指導服務的意愿較低。
第四,信息服務質量不高。有49.5%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表明獲取體育信息的途徑是書報、雜志;有52.7%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認為體育信息服務有效性不足;有44.9%的問卷調查參與者不認可現有的體育信息服務模式。結果表明現階段皖江公共體育信息服務質量不高,有待進一步優化和完善。
4 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措施保障
4.1 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規章制度
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規章制度是保證公共體育服務有效性的基礎與前提,是解決上述問題,推進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具體實踐中,皖江城市帶各地政府及體育相關部門應立足城市居民的體育權益分析,以保證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實用性為核心[6],完善公共體育服務規章制度,尤其是服務公益性管理規章制度、服務供給規章制度,并出臺配套條例措施,以不斷提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與實施力度。
4.2 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
導致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單一、服務公益性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現階段皖江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與實施的參與主體類型單一,難以對多元主體的體育服務需求細節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進而出現公共體育服務不足等問題。對此,皖江城市各地政府應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確保服務體系實施質量。首先,政府可以向個人、企業購買體育健身服務活動項目[7],引導城市居民積極參與健身企業培訓、體育培訓,并經常性開展公益性的全民健身活動。其次,政府及體育管理部門應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協調各項資源,推進公共體育組織、機構、協會等發展。最后,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主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并掌握多元主體的體育服務訴求與期望,對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切實提升公共體育服務質量。為保證多元主體參與的有效性,相關部門可以建立公共體育服務參與機制,對多元主體的參與情況進行績效評估,以更全面、客觀地掌握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4.3 加強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與體育組織建設
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與體育組織建設是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對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實施成效產生直接影響。在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方面,首先,體育部門應擴大指導員培養規模,提前確定培養對象,通過全民健身活動選拔和培養指導員。其次,加強對社區體育骨干、體育積極分子的培訓力度,將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對象從體育院校畢業生、有經驗的體育教練轉向社區優秀體育人才。最后,建立考評機制、培訓機制、管理機制,提升指導員培訓與管理質量,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有效實施奠定堅實基礎。在加強體育組織建設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多元籌措發展資金,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并推進體育組織的實體化發展、組織化發展,保證其發展質量,促使社會體育組織能夠發揮出其公共體育服務作用和價值,提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與實施的靈活性、有效性。
4.4 提升公共體育場地使用效益
提升公共體育場地使用效益是提升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便捷性、供給質量的有效方式。在具體實踐中,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統籌規劃公共體育場地建設,在整合已有體育設施資源的基礎上,突破行政區劃限制、行業界線、體制障礙[8],協調優化和完善多元體育設施資源,構建具有綜合性、層次性的公共體育場地及設施的使用網絡,以提升公共體育場地使用效益及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實施實效。
結語
綜上所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模式下,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資源更加豐富,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及實施提供了有利條件。但現階段,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仍存在一定問題。為提升皖江城市居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與實施質量,各地政府及體育相關部門應積極完善規章制度,并通過吸引多元主體參與、加強指導員隊伍建設等方式,助力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代爭光,張峰瑞.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走向合作治理;價值、困境與進路[J].湖北體育科技,2022,41(11):1003-1008.
[2] 李社旺.長三角區域公共體育服務一體化:現實需求、發展目標與推進機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2,40(4):57-64.
[3] 曾鑫峰,黃海燕.體育產業集聚與全要素生產率:基于長三角地區體育產業的視角[J].中國體育科技,2022,58(7):83-91.
[4] 梅秀萍,李偉業.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環巢湖地區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研究[J].西部學刊,2021(22):44-46.
[5] 史強.城市社區化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研究——以安徽省城市居民社區為視角[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4(3):290-295.
[6] 陸召晨,劉軍.基于“服務三角”模型下長三角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機制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2):221-223.
[7] 龐效民.區域一體化的理論概念及其發展[J].地理譯報,1997,16(2):39-47
[8] 曹可強.論長江三角洲地區體育產業的一體化發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1):24-26.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ource application under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for urban residents in Wanjia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under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for urban residents in Wanjiang and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for urban residents in Wanjiang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is clear that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has the problems of single service supply, inconvenient service, insufficient public welfare service and low quality of information service.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improving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encouraging multiple subjec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structor team and sports organization,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public sports venues.
Key words: Anhui Province; Wanjiang city; resident;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責任編輯:葉松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