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夏有云:“學而優則仕”,是說讀書入學到一定程度就應該為國效力、為人民服務。
盧柯就是學有所得之人將學識轉化為現實的生動體現。
作為科學家,盧柯可謂是曠世奇才。他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36歲出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38歲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41歲成為美國《 Science》雜志的首位中國評審編輯,48歲成為中國“萬人計劃”首批杰出人才的6位人選之一,53歲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隨便扯出一條都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學術成就。
盧柯向來低調,卻是一位頗有爭議的學者型官員。單純的科學家身份并不是他備受矚目的原因,目前,他還是遼寧省副省長。
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官網顯示,盧柯于2018年10月至今獲任遼寧省副省長,主要負責遼寧省的科技、體育等方面工作。扎根在東北,盧柯一直關注著東北的科技振興。他先后前往大連理工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鞍鋼集團等科研單位調研,推動“遼寧實驗室”建設。2022年9月,遼寧材料實驗室、遼寧遼河實驗室、遼寧濱海實驗室、遼寧黃海實驗室正式揭牌,遼寧迎來了科技發展的“高光時刻”,盧柯功不可沒。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少人對“院士入仕”持質疑態度,認為學者從政便荒廢了大好的科研才華。盧柯卻用實際行動有力回擊了這種質疑聲,他是“人盡其才”干部人事制度原則的最好證明。入仕這四年間,盧柯在科研、管理兩方面齊頭并進。2022年4月,盧柯憑借優異的學術成就榮獲2022年度金屬學院講座獎/羅伯特·富蘭克林·梅爾獎;11月11日,他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李秀艷在《科學》( Science)周刊上再次發表關于納米晶粒合金的重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