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據發表在2022年《植物》雜志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和俄羅斯科學院普希諾科學中心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保護農作物的新方法,將有助于保護許多農作物免受常見的真菌和細菌感染。
中微子質量新上限
2022年德國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是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國際氚中微子實驗( KATRIN)獲得了中微子質量的新上限:0.8eV(電子伏特),首次將中微子的質量推向亞電子伏特級,打破了中微子物理學中與粒子物理學和宇宙學相關的一個重要“界限”——1eV。這將有助于發現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物理定律。
廢棄材料制成可再生生物水泥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褚健領導的研究團隊在2022年2月22日發表的概念驗證研究論文中表明,他們的生物水泥有可能成為可持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土壤改良方法。新方法能使生物水泥變得更環保及更可持續,有望在土壤改良、控制海灘侵蝕以及文物雕像修復等方面“大顯身手”。
中國牽頭制定發布首個自動駕駛國際標準
2022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首個自動駕駛國際標準。這一國際標準是我國組織德國等二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共同對自動駕駛測試場景標準體系做了系統規劃。其正式出臺,為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評價提供了基本的準則,也為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指出了方向。.
納米光子閃爍體發光效率增十倍
據發表在2022年《科學》雜志的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展示了如何通過改變材料的表面,創建納米級配置(例如波狀脊陣列)的方法,新研究將閃爍體的效率提高至少10倍,甚至可能提高100倍。新研究第一次完全打開了這個“閃爍領域”,納米光子和閃爍體的結合最終可能實現更高分辨率、更低射線劑量的X射線成像。
.
莫比烏斯碳納米帶首次合成
據2022年發表在《自然·合成》雜志上的論文,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已合成了一種帶狀分子納米碳,具有扭曲的莫比烏斯帶拓撲結構,即莫比烏斯碳納米帶。這項工作為開發具有復雜拓撲結構的納社碳材料及使用莫比烏斯拓撲學的創新材料科學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延至30年
據2022年《科學》雜志報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了第一個具有商業可行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團隊預計,他們的設備可在超過行業標準的情況下運行大約30年,遠遠超過太陽能電池20年壽命的門檻。這標志著一種新興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