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惟茜
浙江省江山市清湖高級中學高二(2)班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發出一條嚴肅的警告:人類正面臨來自人工智能技術的威脅,隨著技術體自身開始學會自我思考,并學會適應環境,我們人類將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他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之槳,助推學習之船。
學習與人工智能的協同,將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長久過程。這促使人們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人類與機器最大的區別便是人擁有情感,機器只能識別數據,而人有開心、難過、憤怒等多種多樣的情感。我們努力讓人工智能像人類一樣學習和思考,但我們絕不會像機器一樣學習和思考,人類應走在人工智能的前面,不斷地學習、進步。
北京師范大學一位教授指出,在“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時代的知識不再是線性的、固化的、一成不變的,而是快速變化的、境域化的、個性化的,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不確定性,知識通過集體經驗的匯聚,在社會網絡中形成。建立有價值的信息共享網絡,從而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

找準方向,迎接挑戰。如何在速度與質量中尋求平衡,如何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勿忘初心,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深思的問題。創新驅動發展是我們應把握的方向,終止人工智能的發展只能得到暫時的心安,卻無法換得長久的穩定。迎接時代的挑戰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進步。人類是會使用工具的動物,早在遠古時代,鉆木取火、結繩記事就將我們的祖先與其他生物區別開來。所謂科技,不過是為人類所創造,又服務于人類的高級工具而已,它們永遠不可能超越人類,更不會凌駕于人類之上。人工智能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操控它們而不是被它們奴役。
堅守本心,御風前行。我們無法否認人工智能帶來的益處:在交通出行領域,共享單車、網上訂票等給我們帶來了便利;在教育領域,網絡教學讓課堂變得生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靈活性;在日常生活中,手機支付、遠程監控等人工智能帶來的好處比比皆是。我們創造了它們,便要善于利用它們,而不是濫用,乃至為它們所奴役。科技尚在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在御風前行。祖國需要更多年輕的血液,投身到人工智能的發展中去。
借人工智能之槳,方可助推學習之船。人工智能助推學習,促進人類的發展,人工智能時代閃爍出人文主義的熠熠光輝便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