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是最具煙火氣的民生場所,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為提升市民購物體驗感,讓群眾身邊的“菜籃子”拎出幸福感,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各級部門關于市場升改工作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辦實事、解難題、惠民生,持續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
狠抓進度,確保民生項目落地見效
從2021年開始,禪城區對全區符合條件的農貿市場進行硬件設施改造和軟件管理升級。先后組織前往廣東深圳、廣東中山實地參觀調研,學習借鑒先進做法和寶貴經驗,出臺相關政策方案,鼓勵市場方積極參與,切實改善市場交易環境,規范經營秩序。2022年,全區已完成48家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提前超額完成禪城區2022年度十大民生實事任務。2023年,禪城區將對全區農貿市場進行全覆蓋綜合整治提升。
把握難點,有的放矢推動升改工作
禪城區農貿市場受初建時設計規劃條件、經濟環境所限,市場現狀參差不齊,規范化、標準化、智慧化的升級改造勢在必行。一是多管齊下,統籌規劃。通過實地調研、座談、召開政策宣講會等方式,與農貿市場所在村委會、開辦方深入溝通交流,摸底全區農貿市場實際情況、升級改造意愿,宣講有關政策,聽取對升級改造的意見建議,力求尋找工作方案最優點。二是以點帶面,整體提升。借力農貿市場升級改造,聯動各方力量,解決傳統農貿市場“臟、亂、差”等難題,提升周邊配套環境,讓群眾感受到整潔、衛生的城市環境。三是惠民紓困,減租暖心。在保障民生需求的同時,市場開辦方積極落實穩企惠企紓困的相關政策,為市場簽約的經營戶減免相關租金,實現對市場現有經營戶的全覆蓋,降低經營戶壓力。
積極創新,管理更智慧服務更貼心
一是一場一風格,打造特色農貿市場。結合市場綜合整治提升契機,推動市場升級改造,切實提升群眾購物幸福感,打造風格迥異的農貿市場,如文藝美陶風的玫瑰園市場,按照五星級標準打造,融入石灣陶文化元素,引入不下車取菜“快菜e道”、安全道閘等各種新鮮元素;銜接生活與黨建的惠景市場,與街道黨建辦聯合打造文化墻,提升群眾黨建知識知曉率;融合佛山民俗及嶺南特色文化元素的同濟市場,在出入口處,別出心裁的巨幅鑊耳屋裝飾排列于招牌上方,過年習俗“行通濟”的盛況以圖片形式定格在墻上,將嶺南特色文化和佛山民俗盡數體現。二是非同尋“場”,智慧化體驗升級。升改后的市場不僅有“美貌”,還充滿“智慧”。智慧農貿系統以檔口、出入口處的電子屏為公開終端,有效實現商品可溯源,價格、產地、經營戶資質、規章制度等信息透明化。三是首推“攤位直播+線上買菜”小程序,體驗消費新模式。除了智慧農貿系統外,同濟市場在廣東佛山首推的“攤位直播+線上買菜”小程序也即將“出爐”。屆時市民可以在手機上觀看檔口直播畫面,選好“心水靚菜”后直接下單,并在約定時間到市場自提。開車前往的市民還可以享受不停車取菜服務,開啟全新農貿市場購物模式,提升消費體驗感,打造安全、干凈、便捷的家門口“菜籃子”。
接下來,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繼續立足民生辦實事,以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為切入點,緊扣市民群眾的身邊事、關心事,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營造健康、文明、安全、舒適的市場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