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就像PC時代Windows,移動時代的安卓和IOS,基礎模型正在成為AI時代操作系統
元宇宙、Web3.0、ChatGPT,隨著各類信息技術的迭代更新,互聯網正呈現向下一代演進的趨勢,這一演進或將進一步改變人類社會面貌。
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下一代互聯網”分論壇上,多位來自于學界和科技屆人士認為AI對于驅動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會起到關鍵作用,并認為一個類似于“安卓”的新生態正在形成。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除了應用層面,應該更加關注對技術基礎層的創新和投入。
“下一代互聯網和現在各種時髦的(技術)詞匯是什么關系?我認為是底層支撐的關系。如果一座大廈的基石出了問題,那么大廈會瞬間倒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在上述論壇中表示,中國當前對互聯網技術的關注和發展狀態并不平衡,各方對開發互聯網應用的關注度高于底層核心技術,希望外界能夠更加重視對核心技術的投入。
AI正在驅動一個新“安卓生態”
AI在下一代互聯網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漸清晰。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在論壇發言中表示,下一代互聯網最重要的趨勢是以AI為核心驅動?!癆IGC將增強我們的生產力,過去,互聯網內容和服務的生產者還是人本身;但將來機器也會成為內容,甚至服務的供給者。互聯網的供需關系也會發生變化?!?/p>
“此前互聯網更多地是人與人、人與服務、人與內容的連接,但是這些本質都是由人驅動的,未來,這些AI也將成為連接的驅動者?!睖郎硎?,除了AI驅動,全真互聯和產業化也是下一代互聯網的重要趨勢。
在他看來,一方面,互聯網的信息載體從過去的圖文,轉向三維立體式地呈現現實世界,并且不只是單向呈現,還可以雙向互動,人可以通過虛擬空間,操作和影響真實世界。另一方面,產業上下游之間,從設計到生產到營銷到服務鏈條上的不同企業,也越來越依賴互聯網實現數據打通,增強產出能力和效率。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亞勤則表示,AI將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技術變革力量,ChatGTP提供了一種人工智能雛形,可以自我進化,自我學習并且跨越不同的領域。同時,它不僅僅是一個工具,也不是一個產品,而是逐步變成一個平臺,這個平臺上面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應用,包括插件應用。
“就像PC時代Windows,移動時代的安卓和IOS,基礎模型正在成為AI時代操作系統,對每個行業都會有巨大影響,但也帶來很多風險和顧慮?!睆垇喦谡f。
小i集團創始人袁輝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認為,ChatGPT因為具備了大模型的能力,接下來所要做的就是穿透所有行業?!八F在正在構筑一個新的生態,完全有可能會在下一代互聯網的基礎上形成類似于操作系統這樣的生態環境?!?/p>
但他也表示,ChatGTP仍不是未來的“奇點”,雖然看起來非常令人驚艷,但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技術,都沒有離開過去六十年所積累下來的基礎理論框架。未來五到十年,從理論和基礎框架進行突破才有可能會實現人們心中所期待那個奇點,也是人類所期待的“變形金剛”。
加大投入構建核心底層技術
“人工智能為什么以前發展很慢現在突飛猛進,跟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關。一方面是計算機計算能力大幅提高,摩爾定律下芯片價格降得非常快,性能上升也非常快,另一方面就是互聯網誕生使得大范圍計算被連接起來,催生了現在的大模型以及各種硬件?!眳墙ㄆ奖硎荆斯ぶ悄艿陌l展一定要靠頂層計算能力大幅度提高和網絡的連接能力或連接效率大幅度提高的支持,否則離了這兩點都走不太遠。
湯道生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大模型對大算力和高速網絡有高需求,這意味著AI的應用也要求以云為載體,實現即插即用,AI與云融合,對云的增長空間和發展模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AI對算力集群的訴求,加速了云計算的發展,云廠商可以快速高效搭建,并對外輸出這些資源和服務,但也會擴大云的用量。這意味著AI訓練的要求很高,不僅需要高計算能力的GPU,還需要高速網絡等?!睖郎硎?,其中涉及的包括芯片在內的各種底層技術毫無疑問是一個大廈的根基,必須要搭好。
但他也表示,互聯網應用的發展產生了更多需求,此類需求也反過來為底層核心技術的進步提供動力。因此,社會各界應在互聯網底層核心技術和應用的研究發展領域內各司其職、均衡發展,這樣才能保證互聯網生態良性發展。
而在袁輝看來,目前來看,中國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且將持續保持影響力。但在發展下一代互聯網時,除了追求應用層面的領先,缺乏芯片、操作系統這樣的“地基”,很可能面臨應用被輕易替代的風險。
“中國的企業應該具備工匠精神,要敢于在核心賽道上投入,因為一個新時代已經來臨,沒有底層核心技術,許多事情都無從談起?!痹x表示,當下人工智能所處的節點,某種程度上已經到了“兩彈一星”的程度,中國必須要有自己的ChatGPT,否則會再次面臨很多難以想象的障礙。
吳建平補充道,在互聯網技術上,中國從跟蹤學習,到逐漸有了自己的話語權。2015年,全球3000個互聯網標準,中國牽頭的只有一個。現在全球9000個互聯網標準,中國牽頭已達到200多個。下一代互聯網,中國一定要做貢獻,不只是應用貢獻,還有底層技術貢獻。
“中國現在的科技體量和人才素質,持續投入一二十年,一定會有若干個成果。”吳建平表示,中國一定要在技術上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