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民
物流對汽車產業十分重要,落實好科學的物流管理,可以整合強化供應鏈資源,釋放不同環節的對應價值,確保產品實現及時交付。不論是入廠、生產、整車、備件、逆向物流中的哪個環節都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只有各步驟彼此獨立又相互統一,實現全局性管理,最終才能實現計劃、制造、運輸等流程的優化,打造一體化汽車物流服務供應鏈,在確保物流高效率的同時,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支出。在受訪過程中,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計劃物流與控制高級總監潘榮勝直言,他十分認可這樣的觀點。潘榮勝表示,物流振興規劃可以給汽車產業帶去遠比大家所想象的多得多,從原材料到零部件、中間件到半成品、制造物流到分銷物流,以上所有一切都是各汽車制造企業必須高度關注的焦點,在未來,各企業只有立足當下物流的不足展開深入分析和調整,并且形成更科學、合理的物流管理辦法,才能助推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忠于熱愛砥礪前行,成就物流機械設計制造專家
潘榮勝,同濟大學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學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汽車物流分會理事。千禧年,潘榮勝正式加入上汽大眾,對此他本人喜不勝收。潘榮勝強調,在收到入職通知的那一刻,他直接原地蹦起,那是一種“兒時夙愿終成真”的極大滿足感。“公司吸引我的地方太多了,不論是市場中極高的聲譽、知名度,還是良好的工作環境,亦或者是具有競爭力的崗位薪酬和福利都讓我十分神往,其中最吸引我的還是公司提供的良好職業發展機會”,潘榮勝直言:“在這里,每位員工都能獲得公平的發展和成長,只要你肯努力。”
回顧過去,潘榮勝表示,他在上汽大眾學到了太多,包括德國大眾汽車集團與上汽集團的雙邊汽車制造專業知識、運營管理經驗,而這就是他兒時的夢想。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75后,潘榮勝與很多同齡人一樣,從小就始終懷著強烈的工程師情結、擁有一個遠大的汽車夢,綜合考慮80年代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路徑、個人發展目標以及我國汽車產業的領先區域等諸多因素后,潘榮勝早早就定下了同濟大學汽車工程相關專業的目標并最終實現了這一夢想。對此業內前輩直言,無疑,潘榮勝是幸運的,在崗位20余年的發展和沉淀之后,他成為了兼具技術與物流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不管是在技術更改服務、預批量生產準備、起步生產管理、工業工程、物流規劃和生產計劃與運營管理中的任何一段工作經歷,都為潘榮勝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是企業斬獲佳績的重要支撐。
據悉,不論是自2008年以來上汽大眾生產基地的持續擴展,還是2020年上汽大眾獲評“五星綠色工廠”、“五星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等榮譽,還是首次提出并實施的廠內LOC物流優化中心,或者是提出L-GLT圍板箱自動折疊機構,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潘榮勝的付出和努力。
立足當下不斷創新,帶領團隊共赴美好愿景
對于現有成就,潘榮勝并不滿意,他表示,制定科學合理的生產計劃十分重要,面向市場,需要做到不早不晚,面向生產,需要做到不多不少,面向供應商伙伴,需要做到準確供應,雖然在過去他們在綜合考慮均衡排產、追求公司整體經濟性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優秀方案,但這遠遠不夠。關于未來,潘榮勝設定了物流數字化、自動化創新的長遠戰略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在保留芯片短缺、新冠疫情期間,公司新增短期計劃不斷迭代應急響應機制,堅持統籌零件籌措部、計劃部門、銷售部門每周一次產銷協同特別會議的基礎上,2023年,全體員工將緊密貼合物流供應鏈數字化的整體方案,立足全過程信息化、上下游信息整合、過程透明可視及數據分析應用等方面作為切入,開展項目的設計與安排,切實優化端到端的供應鏈全局,推動物流供應鏈的數字化建設、企業物流的科學升級和轉型。
潘榮勝以“平衡成本和供應鏈保障”為例做了說明,他表示,面對庫存堆積、欠缺等極端問題,團隊曾經十分苦惱,但他們堅信,所有的問題都有可以解決的措施與方法,在多次調整后,團隊確定了最終的答案:以零部件的重要性為基礎做好設計和安排,增加極度稀缺零部件的庫存量,另外,對距離近的供應商、適當提高供應商自身的倉儲儲備,實現風險的共同承擔。
潘榮勝強調,對達成遠景目標,所有團隊人員都非常有信心,在過去幾年時間里,他們持續圍繞芯片短缺和不確定因素等供應鏈的挑戰做了積極的調整和科學安排,聯合研發、生產、采購、物流、銷售等多部門召開會議,在多次頭腦風暴之后,重新審視供應鏈的管理、與供應商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破除舊平衡、達成了新型的平衡,在風險預案控制、壓縮決策響應時間等方面都上了更高的新臺階,他堅信,只要秉持初心、不斷努力,最終迎接自己的必然是美好未來。
潘榮勝直言,在未來他和團隊將以“多層設計模型”作為基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已知的供應商信息、持續完善供應商數據庫,為決策提供依據;結合不同屬性零件類型,制定差異化的備貨策略,務求將“精益求精抓生產”的理念踐行到位,更好應對供應鏈風險;朝著智能化、自動化的方向前行,減少對勞動力的過度依賴;避免無效、重復物流導致的資源浪費,為節能減排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