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隨著綠色農業發展的不斷深入,探索高質高效的農作物生產種植技術逐漸成為提升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玉米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現代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更加高質高效的栽培技術的形成,為推動玉米產量與質量的全面提升作出重要貢獻。但是要將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村農民種植實踐,還需要深入研究其技術要點與技術原理,采用合理方式進行推廣普及。由趙志民、趙猛、于海寧、姜秀芹主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玉米高質高效栽培與病蟲草害綠色防控》一書,立足中國玉米產業發展現狀,深入剖析玉米栽培種植技術的發展前景及應用領域,將玉米栽培技術應用于玉米播種前、中、后三個階段;詳細論述了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的要點與難點,并結合實際案例介紹了不同玉米品種的病蟲害防控技術應用,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該書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基于玉米生產現狀,對中國玉米產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分析。第二章結合農作物生長發育理論知識,分別闡述了玉米各個器官的構成情況及生長周期,并對玉米生長的環境因素進行了詳細介紹。第三章聚焦玉米具體生長過程,分析了在玉米種子播種前、播種時及播種后應當如何應用玉米栽培技術,以提升玉米培育的品質。第四章圍繞玉米病蟲害防控進行了系統論述,指出目前存在的病蟲害類別及相應的防治技術。第五章主要介紹了赤眼蜂、貪夜蛾等蟲害的防控技術。
結合該書內容,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是保障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有助于提升玉米栽培的整體水平,種植出高品質的玉米作物。其中,夏玉米早播晚收種植技術通過提前播種讓玉米種子獲得更長的生長發育時間、更加充分的光照資源,充分發揮生產潛力,保證玉米籽粒發育成熟。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則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趨勢,運用機械化設備實現耕地整地、播種、灌溉、施肥等環節的一體化、高效化,其既可以保證種子充分吸收土壤養分,實現增產高產,也有助于肥料的充分分解,減少病蟲害危害,提升玉米作物質量。總之,玉米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是提升玉米種植效率與品質的有力保障,要促進其推廣應用,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因地制宜選擇良種。優良品種是保證玉米栽培成功與質量的重要前提。選擇玉米種子時,應首先考慮當地的氣候環境,根據特定的光照條件和氣溫特點選擇發育期恰當的品種。在一些生態環境惡劣、灌溉水平較差的地區,應選擇抗逆性強的玉米品種,保證玉米品種能夠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穩定增產,避免出現產量大起大落的情況。其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保證作物品質的同時選擇經濟價值較高的玉米品種,如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等。最后,選擇好合適的玉米種子之后要進行科學處理,對玉米種子進行晾曬、浸泡,并使用化學肥料攪拌玉米種子,這樣可以提升玉米種子的抗旱、抗病蟲害等的能力,使得玉米苗能夠茁壯成長。
第二,科學播種,把握好播種時機與方法。播種前需要先對土地進行翻整,土壤耕作深度應不低于22 cm,采用圓盤耙、鎮壓器,使土壤虛實相宜,以提升土壤的蓄水防旱能力與出苗效果。播種時需要把握好播種時期,春玉米可以適當早播,將土壤溫度保持在10~12 ℃,土壤水分保持在60%~70%,這樣可以使玉米幼苗生長在適宜的土壤環境中得到充分發育,生長發育出飽滿的籽粒。夏玉米的播種時間越早越好,能夠有效延長玉米的生長發育時間,提升作物的產量。在播種密度上,應當把控好玉米植株的行間距,結合土壤情況和氣候環境選擇合適的種植密度。其中雨水資源豐富、光照充足的地區適合高密度種植;雨水資源稀缺、光照不足的地方則要降低種植密度。
第三,加強田間管理,提供充足水肥。在播種后應科學使用肥料,盡可能多松土,將肥料播撒在不同的土壤層,使其充分吸收養分。施肥時可使用緩控釋肥,降低肥料的含氮量,防止出現燒種或燒苗情況,同時保證玉米苗含水量保持在70%以上,這樣有助于玉米提前出苗。在出苗到拔節期間,應格外注重玉米苗的濕度,將土壤水分保持在60%左右,使土壤既不干旱,也不過分濕潤,保證玉米苗健壯成長。在拔穗期,應把握好施肥關鍵期,玉米苗形成小喇叭口到大喇叭口這段時間內應大量施肥,高產地出現脫肥現象時應當及時追施穗肥。到了花粒期,應根據環境變化及時澆水排澇,開花時及時施加氮肥,保證葉片能夠充分吸收陽光雨水,提高成熟率。
第四,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玉米生長發育時期會遇到不同種類的病蟲害,如草地貪夜蛾、棉鈴蟲等,如果不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將會大大降低玉米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成效,影響最終的玉米產量或品質。為此,應科學用藥,在病蟲害發生的集中連片區域需要噴灑甲維鹽、乙基多殺菌素等農藥,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農藥,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還可以使用理化誘控,采用高空誘蟲燈、誘捕器等輔助工具,對成蟲進行誘捕,減少害蟲的交配產卵機會,使玉米植株能夠高質量、高效生長。
(張國林,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玉米栽培)
書名: 玉米高質高效栽培與病蟲草害綠色防控
作者: 趙志民,趙 ? ?猛,于海寧,姜秀芹
ISBN: 9787511657176
出版社: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2年4月
定價: 38.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