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翔
做食品經銷商,進銷存管理是關鍵一環,要保持良性庫存運轉,深入終端是必修課。
近幾年,終端管理的復雜性陡然攀升:競品增多,價格更透明,進貨渠道更復雜,一線業務員的薪資競爭力也隨著新零售水漲船高,招人成了問題。
經銷商做好終端難嗎?確實難——貨壓多了,怕退貨;貨壓少了,檔期缺貨影響銷量;完美門店要考核,新品列進不能少。但凡有一絲懈怠,批發市場都虎視眈眈想撬走門店。
然而即便在越來越透明的競爭環境下,每個市場仍能找到終端管理特別優質的經銷商:他們覆蓋的門店陳列好,位置佳,價格到位,物料齊整。久而久之,隨著規模逐步做大,其他經銷商想取代的壁壘越來越高。這類優質經銷商,在管理終端上,都有一些關鍵特質,值得我們思考。
案例:經銷商老板小A,服務一線廠家20多年,緊跟公司市場和分銷策略,從蹬三輪送貨到一步一步成長為當地的最大經銷商,利潤也不錯,他堅信跟著大廠堅定不移走一定會成功,忠誠度很高。但是近兩年,門店似乎沒有以前那么好管理了,廠家對全國的分銷要求也越來越難達成,本地差異化凸顯,從小A變成老A的他,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
這個案例是很多大廠經銷商都會面臨的短期困境,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單純靠一套政策已經很難滲透到每家門店。本地差異化不僅體現在渠道差異化,渠道內的分銷差異化也因周邊覆蓋的消費者群體的不同而產生不同。10年前,照搬照抄廠家策略,問題不大;10年后的今天,如果仍然只是打錢做配送,而對終端管理不做加法,那一定會出現問題。
作為經銷商,要針對下轄渠道做清晰的分銷產品線規劃,切不可過度依賴廠家指引和駐地銷售,筆者提供以下四個步驟。
1.解讀品牌分銷要求:針對完美門店必備單品和新品分銷要求,精細化研讀解碼,結合產品賣點、價格區間、人群定位、規格包裝等多個維度,在廠家要求的基礎上,做本地化解碼整合。
2.本地化分銷落地:解碼清楚后,根據已覆蓋網點,制訂門店分銷產品線。一般包括爆品的拆解和趨勢品(新品)拆解。步驟上先按照渠道類型做分銷品項部署,再根據渠道內門店所處區位的差異化來精細化調整。
3.權重門店:針對20%的權重門店,要走到市場中,結合以往POS數據和采購的反饋,定期調整分銷品策略,學習互聯網打法,時刻關注坪效,及時淘汰滯銷品,確保分銷活力,拉動門店自然動銷。
4.新興渠道:沒有參照,沒有固定打法,新渠道要摸著石頭過河,經銷商一定要深度參與,切不可用傳統分銷品來做新渠道,否則你不僅會面臨價格沖擊,也會面臨動銷挑戰。經銷商要根據新渠道消費者的差異,精細化運營分銷品,給予業務員更多的試錯機會,逐步摸索出適合本地化的新渠道分銷策略。
案例:小B是做了20年的經銷商,這兩年感覺店主特別是中小店店主越來越挑剔了。以前是爭著搶著要貨,現在不僅拿貨量保守,價格也非常較真,影響了拜訪效率不說,忙活一天下來,門店跑不完,銷量達成率堪憂,晚上吃飯都沒胃口。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更不知道這么下去,自己做了20年的業務,還能不能繼續堅持下去。
是的,現在很多業務員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惑與挑戰,在渠道價格沖擊和中小店流量下滑的雙重壓力下,門店似乎沒有以前那么聽話了!單純給個價格單,似乎很難促成交易。久而久之,小B只能賣面子靠客情搞定店主,月月難賣月月賣。如何破局?
經銷商業務員要更專業地進行門店管理,從明明白白給店主算賬開始:
1.二、三線品牌利潤雖高,但是消費者不認,動銷差,回款慢,長此以往還會影響門店形象。
2.批發市場拿貨雖然價格低,但是存在假貨,售后無保障,因為是一錘子買賣,更談不上物料和促銷維護。
3.小店店主也需要專業化的陳列和分銷指導,跟大廠家合作最合適,賬期也是資源。

當然,單靠這些理論很難說服門店穩定拿貨,要針對每家店,幫助店長清清楚楚算好賬,這就要留意每家店的動銷和競品動態了。每月跟店長回顧一下售出和利潤情況,門店沒有理由不從我們這里補貨。
作為廠家業務員,除了經銷商背書,我們還有高頻次的拜訪服務,有完善的店內生動化陳列資源,有新品和趨勢品的嘗鮮推薦,這都可以幫助門店更省心。所以經銷商一定不要單純比價格,在算清楚賬的基礎上,多做附加值服務,小店老板一定會更省心。
案例:小C是剛入職的經銷商業務員,做了兩個月,還是很難進入狀態,因為市場太亂了。為什么會亂?因為前一個業務員離職后,經銷商等了3個月才招到人,這3個月發生了什么?小店店主找不到業務員,批發散戶各種搶店,門店陳列丟了,必分銷單品沒了,擺在眼前四五百家門店,要一家一家收回來,自己作為新人,一方面存在銷量的壓力,一方面又面臨廠家的完美門店考核,實在是難!
仔細分析這個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小C現在做不下去的最大原因是前一崗空崗時間太久了,市場失控了。為什么會失控?因為固定拜訪沒有做,原本需要每日解決的問題,逐漸堆積,就成了新人面前難以逾越的大山。
所以踏踏實實做好每一次拜訪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
經銷商要多跟業務員一起拜訪市場,并注意以下事項:
1.業務員是否嚴格按標準進店步驟,認真維護門店,這些一直堅持下來的優良傳統不能丟。
2.陳列工具是否隨時補充,確保已拜訪門店能給消費者最好的產品呈現。
3.必分銷單品是否缺貨,陳列位置和價格是否到位。
4.新品動銷如何,前期是不是得到業務員的足夠重視。
5.門店是否還有其他改善機會及競品的動態等。
認真做好每家門店的固定拜訪,不僅可以進行客情維護,還可以把問題解決在平時,最快響應門店異議。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一線品牌在各個市場的競爭力差異非常大,在同樣的政策支持、同樣的品類策略、同樣的銷售管理下,大家比拼的就是經銷商與業務員團隊對門店的掌控力,只有踏踏實實做好每日拜訪,才能聚沙成塔。
快消品生意,特別是休閑食品板塊,最大的競爭力是人,經銷商做好終端管理,最大的武器也是團隊。做門店要有匠人精神,來不得半點虛活兒。讓我們一起筑堤修壩,加強門店精細化管理,做在當下,贏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