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燦星制作出品過《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中國好歌曲》《蒙面唱將猜猜猜》等多檔熱門音樂綜藝。金磊表示,音樂來源于生活,以獨特視角反映社會風貌和時代特征,能夠引發不同圈層的情感共鳴,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這是音樂綜藝能夠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原因之一。對于觀眾而言,音綜是音樂的視覺化呈現,創作者通常圍繞音樂的共情度展開創作。
金磊認為,音樂綜藝目前的創意方向主要還是在傳統樣態的基礎上,深耕內容和形式。“以往音綜主要在棚內錄制,如今國內已經出現大量采風、旅行類音樂真人秀。垂類音綜同樣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如早期的嘻哈、電音、潮音,現在的民謠、樂隊、國風等。”
在金磊看來,小眾音樂既然能成為一個垂直細分的類型,必然有其優勢,如足夠的音樂質感和音樂作品,與大眾文化互通的基因,濃郁的本土文化色彩等。“目前,垂類音樂依然存在可供挖掘的空間,如國內暫時還沒有優秀的爵士類、funk(放克)類、舞曲類音綜。相信隨著中外音樂文化交流不斷深入,音綜創作者一定能夠找到這些音樂類型和中國文化、中國表達的結合點。”音樂類型之外,一些節目還在嘉賓類型上進行了“垂類”嘗試。如明星類音綜、素人音綜,以及聚焦主播、學生、音樂愛好者等群體的音樂綜藝。
音樂綜藝能夠不斷推陳出新,一方面由于行業的迭代發展;另一方面得益于當代觀眾能夠通過不同渠道,接觸到更為多元的音樂類型,多元審美也為音綜創作提供了多種可能。
談及音綜創新,金磊認為,仍有很多創作方向可以發掘。比如,可以嘗試在演播室或生活場景中,用音樂還原不同年代的情感;將嘉賓放置到不同的空間中,通過音樂進行交流、碰撞;走出錄音棚,感受當下和未來中國流行音樂的可能性……“每個時代的音樂都對應著當時人們的生活觀念、生活態度、生活質感、生活狀態,有著情感維度的表達和共鳴,這也是音綜的基因所在,圍繞這一核心,能夠發現很多具有想象力的創作思路。”
當下,越來越多年輕人在音樂平臺上傳自己的作品,通過音樂創作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思考,這也為音綜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創作素材和靈感。金磊表示,相信隨著音樂人和綜藝人的共同探索,會有越來越多的音樂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優質音樂綜藝走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