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艷
摘 要:“現代化”是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都曾提出過的奮斗目標,經過中國人民幾十年的接續奮斗,“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任務、發展前景也越來越清晰明朗,成為新時代最重要的發展目標。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報告都曾提出:到21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我國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那么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獨立自主、艱苦奮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好充分準備。中國式現代化,是貫穿黨的二十大報告全篇的一個關鍵詞。本文就中國式現代化做了詳細論述,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序章,將有力地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富裕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3)03-0012-03
“中國式現代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是一個突出的亮點。黨的十二大為我們描繪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也就是通過我們不斷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在內的總體布局的現代化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是前奏是序章。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對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創造的成績的深刻總結,彰顯了中華民族高度的道路自信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內涵,對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來說都意義深遠。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特征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都高度重視現代化建設。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提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即走工業化道路,那么當時的工業化可以理解為現代化。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也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命題,這時候,我國已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國民工業體系,雖然總體上基礎還比較薄弱??梢姡F代化在不同時期,它的標準和內涵是不一樣的。經過黨和國家幾十年的接續奮斗,到了21世紀的今天,我國經濟、科技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現代化的標準和內涵較之幾十年前也更加豐富、全面。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即: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九個方面既是我們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目標方向。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符合人民利益的現代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是以資本為中心的,維護少數資產階級利益,以資本為邏輯的現代化。
依據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我們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是擁有14億多人口,把國土面積遼闊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變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是堅持黨的領導,獨立自主,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的現代化,我們是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必須得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把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這個需要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世界舞臺上展現自己的風采。
另外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并聯式的,我們的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再加上生態文明是同時發展的,和西方串聯型的現代化不同,中國式現代化難度更大,情況也更復雜,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這一點是非常了不起的。
中國式現代化還是以人為本,社會全面進步的現代化。也就是說我們的現代化將來是落到人上,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出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我們要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而不是社會貧富差距非常嚴重,階級對立矛盾深刻的現代化。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
1.中國式現代化的共性特征
(1)從經濟上看。中國式現代化在經濟方面的特征表現為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世界排名靠前的經濟規模和總量,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F在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百分之三十,經濟規模宏大,但是在人均收入方面距高收入國家還有差距。到2035年實現經濟規??偭炕蛉司杖敕环繕?,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實現真正的國富民強,國富民強雖然不是現代化的唯一標準,卻是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指標。
(2)從科技上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應有很強的科技創新能力,要掌握相當一批核心的關鍵技術,要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難題。近幾十年來,我國特別重視科技創新,把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在許多重要領域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2019年世界科技創新排名在14名,首次進入世界前15名,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到2035年,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的前列。這樣才能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才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3)從推進城市化進程看。中國式現代化還要推進城市化進程。在中國來講,城市化可能就理解為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些大城市。實際上,在中國還有更多的小城鎮,這些小城鎮才是中國的實際國情,考慮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更多的應該考慮中國小城鎮的實際問題,這樣才有利于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的是一種嚴格的城鄉二元體制,城鎮化進程非常緩慢,因為城鎮化進程緩慢,農業人口市民化非常緩慢,這樣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動力就不強。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鼓勵人口流動。
改革開放40多年,我們形成了京津冀的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群,成渝雙城城市群等等,這些城市群,帶動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引擎。將來我國還要發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群,就像紐約城市群、東京城市群、倫敦城市群這樣大的城市群來帶動國家跨越式發展。
2.中國式現代化的個性特征
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具有14億多人口的世界人口大國,約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要實現現代化,它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我們要在實現過程中,循序漸進,穩扎穩打來推進我們的現代化,而且我國實現現代化必將對推進世界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和全新機遇。
二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強調國家富強,還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真正注重人民利益的現代化。而資本主義現代化是以資本為中心,重視資產階級利益,忽視人民群眾利益,少數資產階級占有絕大部分的社會財富,因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兩極分化明顯,社會矛盾尖銳;而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人民生活幸福是我們奮斗的目標。因此,中國式現代化凸顯了我國社會主義性質,這是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根本區別。
我們精準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世界人口脫貧減貧做出巨大貢獻,也為發展中國家脫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我們特別強調要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并且已經取得明顯的進展。所以追求共同富裕,全民過上幸福生活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
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面的,不僅對物質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這決定了只有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人是最活躍、最具創造性的因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面對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國家硬實力與軟實力建設齊頭并進。
四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凸出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已經寫入憲法,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堅強決心。進入新時代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國式現代化是系統協調的現代化,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不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資源消耗少,環境無污染,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注重國家和人民整體利益。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這也是區別于其他國家現代化的特征。
五是,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就意味著我們國家一定要靠著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來實現我們的現代化。我們不像有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來實現現代化,它們的資本原始積累是血腥和暴力的,是罪惡的。我國近代以來,苦難深重,是和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這種殖民掠奪、殖民擴張分不開的。所以中國人民站起來以后,要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義的一邊,要站在人類文明的一邊,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進而來推進我們國家的現代化。
二、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徑和目標
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部署,在黨的十九大已經做了展望,黨的二十大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
總體來說,戰略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新的“兩步走”戰略進行了宏觀展望,并且正式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論斷是路徑和目標的合二為一,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融為一體。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建設的前五年是關鍵時期,為此,黨和國家制定了新的目標和任務,有這樣幾方面。
第一,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創新能力要持續加強。
第二,國家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形成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第三,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第四,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增強文化自信。
第五,國民收入水平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繼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第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第七,強軍目標如期實現,國家安全更為鞏固。
以上幾個方面是未來5年我們國家的主要目標任務。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完成上述歷史性任務目標,意義重大。只有開好局,后面的工作才能扎實推進,才能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目標即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一階段目標后才能推進第二階段目標即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時候時間已經推進到了21世紀中葉,我們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目標,這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理想和心愿,全體人民必將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完成這一美好宏圖。這一目標始終鼓舞中國人民接續奮斗。
三、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歷史意義
(一)在中國現代化史上的意義
在中國近代,曾經提出過現代化,也曾實踐過現代化,比如清末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我們可以稱之為“中國的現代化”,這個時期中國的現代化是一種被動的現代化,由于種種歷史原因,中國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都失敗了,中國的現代化探索道路中斷了。“中國式現代化”和“中國的現代化”一字之差,意義完全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現代化,是主動的科學的現代化,是有著嚴密的邏輯和周密的部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近代中國走向現代化的茫然失措、曲折反復而不能成功的難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結合在一起,循序漸進,科學部署,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二)在世界現代化史上的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對于世界現代化史也具有非凡的意義。西方國家向來有歐洲中心論的思想,而且西方國家認為西方文明也是優越于其他民族的,但是我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現代化模式,也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一個新模式,特別是為一些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也就是我們打破了西方資本主義這種思維定式,破除了現代化唯一模式的唯一性,也給很多發展中國家實現群體性崛起和世界格局東升西降的大變革提供了動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必將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三)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意義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現實,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探索過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曾經風起云涌,但是后來出現了曲折,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時值黨的十四大,我國提出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我們給它加上社會主義,讓它為社會主義服務,讓它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服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出現,給我們生產力的解放創造了巨大發展空間。我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因此,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打破了傳統的認為只有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的傳統模式藩籬,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新選擇,使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重新煥發蓬勃生機。這一點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科學社會主義做出的巨大貢獻。而且這個貢獻還將隨著歷史發展,越來越凸顯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前瞻性和正確性,越來越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正確選擇。
(四)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又一種新形態,打破了人們認為的只有西方的現代化才是現代化的固化思維。向世界證明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中國人的努力使人類文明的多樣性變成了現實,進一步證明了中國能夠為人類文明發展史做出貢獻。中國把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帶進了現代化,這本身就是為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中國也有能力來繼續推動人類文明的新形態,也能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
總之,中國式現代化征程偉大而艱巨,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實。道阻且長,中國人民從來不畏懼艱難險阻,事業越是艱巨,中國人民的士氣越是高漲,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在新時代創造出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的新業績,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