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香醫生 編輯:萌新

要說什么運動最無聊?十有八九的人都會提到跑步!
單調、重復、時間長!怎么會有人喜歡這么無趣又煎熬的運動?。渴怯鹈?、跳操不夠好玩,還是跳繩拳擊的鍛煉不夠高效?特別是上學時的 800 米/1000 米測試……簡直不堪回想!
但偏偏有一類人,他們不僅愛跑步,還總是逢人就夸,把跑步吹上了天。他們說,跑步,跟性愛后的高潮有一拼。“剛跑完六公里,停下來之后全身麻麻的,從腳底涌上頭,太爽了!”
他們說,跑完之后身體被打通了?!芭芡暧蟹N渾身通透的感覺,仿佛從頭到腳都徹底貫通了。感覺自己全身都渾然一體,就像一團氣。”
這種跑步后的“高峰體驗”,不是玄乎的想象,而是有論文依據的。2008年,Cerebral Cortex 上發布了一篇研究,“看”見了跑步者大腦里的改變。
研究人員招募了 10 名成年男性運動員,讓他們跑個半馬的距離,即 21 公里左右,再用一種特殊的技術掃描運動員的大腦。結果發現,與休息狀態相比,跑步 30 分鐘后,跑步者大腦中阿片類物質和它們受體的結合更加活躍了!
跑步時,身體阿片類系統的啟動,血液中的內源性大麻素增加,當它們與大腦中阿片類受體結合之后,就會產生快樂!另外,跑步本身的煎熬,也能帶來一種突破極限,挑戰自我的快感。
阿片系統帶來的快樂還只是短暫的,而堅持跑步后的“脫胎換骨”,才讓愛跑步的人上癮!
如果一句話總結:無非就是變得皮膚更好了、更聰明了、身材更好了、精力充沛了、心情平靜了、身體健康了……
堅持跑步一段時間后,最先有的一個驚喜發現是:身材更好了!
跑步是一項需要眾多肌肉共同參與的運動,消耗脂肪的同時還能鍛煉全身肌肉,讓身體線條更流暢;跑步之后還能抑制部分促食欲肽的分泌,打消一點“吃點啥”、“好想吃”的渴望和糾結。
長期跑步的人,還擁有一個更通暢的心血管管道。有氧慢跑每一次呼吸,都是對肺活量的刺激和挑戰;長期跑步能有效保護血管,降低動脈硬化發病風險。跑步短短的幾十分鐘,堪比一場心血管和肺部大保健啊!
長期跑步的人,也能變得更“聰明”,學習和記憶能力蹭蹭蹭變強!這是因為跑步能刺激齒狀顆粒細胞的產生,這種細胞與學習、記憶有關,神奇的是,這種成年以后生成的的齒狀顆粒細胞誘導學習和記憶能力更強。
除了生理上的變化外,長期跑步,還有助于療愈很多心理問題。有研究證實,堅持跑步對于年輕人的抑郁癥狀有改善效果,甚至有專家建議,在治療跑步愛好的抑郁癥患者時,可以把每天的適量跑步當作一種療法。
很多愛跑步的人說,跑步是他們一天中的“賢者時間”。
在這幾十分鐘里,學習、工作、愛戀……各種生活里的糟心事統統屏蔽,什么都不需要關心,只需要關注自己的呼吸、心跳,耳機里傳來的節奏。跑完雖然身體很累,但難過和壓力得到了緩解,仿佛在一呼一吸中被釋放了。
看到這里,有的人可能已經按捺不住了!恨不得甩下手機,沖出室外,跑它個十公里。先打??!有一件事忘了說——
無論是經常運動還是長期不運動,無論是喜歡或不喜歡跑步,都要承認一件事:跑步的開始,確實挺難受的。
身體從安靜的狀態中慢慢啟動,心跳開始加快,呼吸吃力,腳步沉重很難邁開步……
怎么形容呢?反正就是很難受。很多人就是在這個階段,產生了放棄的念頭,畢竟很多人的跑步是這樣的……
好消息是,如果你稍稍堅持了一會兒,身體逐漸適應了跑步,一種叫做Piezo1 的蛋白質會被慢慢激活,讓血流變快。然后在某個瞬間,仿佛感到身體“突破”了一層阻礙,體驗到不想停下來的快樂。
那么到底跑多久才能熬過痛苦迎來快樂?說實話,研究人員也沒有搞清楚。
有些人跑 10 分鐘就能很開心,有些人則需要堅持 40 分鐘才能體驗到快樂,還有些人……命中注定與跑步無緣,真心勸他換一個感興趣的運動。。
如果你看完了這篇,想要重新培養對跑步的熱愛,那告訴你一個秘訣——不要目的性太強。
不要去想要燃燒多少卡路里,也不要追求今天要跑出多快的速度,而是去感受跑步帶給身體的變化,感受呼吸和步伐的配合,感受吹過耳邊的風,落在身體上的晨光或夕陽,感受節奏帶來的秩序,感受“活著”的真實。
一些跑步小技巧
1.只要開始跑,5~10 分鐘的健康效果也是明顯的,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癌癥、阿爾茨海默病等的風險;
2.在最開始的時候,可以慢跑或者跑走結合 5~10 分鐘,讓身體慢慢適應,也算是一種熱身活動;
3.如果非常喜歡跑步,每周不要僅僅是跑步,要結合其他運動,比如核心訓練、騎自行車、游泳等;
4.跑步雖好,也要適量,過量反而不利于心臟健康;
5.跑步的時候,要注意養成一個正確的跑姿,防止損傷膝蓋;另外,跑后小腿及時拉伸,小腿不會粗的!不信你看那些長跑運動員,身材都是極纖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