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地方政府創新何以擴散全國

2023-07-06 21:47:51馬靜徐曉林
理論與現代化 2023年3期

馬靜 徐曉林

摘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呼喚公共治理的變革,地方政府治理的創新擴散成為當代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縮影。適應性與激勵性是地方政府創新擴散的重要動力,往往相互交織,共同發力。但既有研究大多將二者的影響分割開來探討,忽視了對二者共同作用的擴散機理研究。事實上,地方政府創新擴散背后存在著由適應性與激勵性不同強弱狀況匹配形成的差異化擴散模式,即先行模式、糾錯模式、擴面模式和全面模式。四種模式的作用機理在多案例比較分析中得到了驗證,解釋了地方政府創新擴散的多重行動邏輯及擴散結果差異。未來,可以從完善激勵和容錯機制、加強央地創新互動、增進地方之間創新交流等方面著手,進一步提升有益創新成果的擴散效能。

關鍵詞:地方政府創新;創新擴散;擴散模式

中圖分類號:D63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1502(2023)03-0095-10

一、問題的提出

變革社會背景下,公共治理內涵的復雜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治理主體的多元性,形成了地方政府創新的動力源泉,地方政府創新成為觀察當代中國政府改革與政治發展進程的重要窗口[1]。改革開放以來,地方政府進行了大量“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大批地方政府創新項目為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與治理能力貢獻了重要力量,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認可。在中國特色的央地互動實踐中,中央對地方創新能夠產生長遠效益的實質認可,就是通過決策將地方創新推向全國[2]。這種推廣不僅是地方政府創新成果可持續性的直接體現,還是中央對地方政府創新的一種激勵形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效應。地方政府創新及其“以點帶面”的擴散,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中國經濟騰飛并適應改革開放復雜內外部環境變化的關鍵因素[3]。但由于各地具體情況不同,成功的地方政府創新在擴散時,必然需要對其做出針對性和特殊性分析,以避免政策學習和移植過程中的盲目性和簡單化[4]。這種針對性和特殊性分析,在創新擴散落地過程中即表現為適應性。無論出于何種動機,具有適應性的地方創新很可能會獲得諸如政治、財政等方面的激勵,即創新擴散的激勵性。如果把適應性和激勵性視為衡量創新擴散狀況的兩個維度,是否存在基于不同狀況的創新擴散模式?這些模式又會如何作用于地方政府創新的推進?

在當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以地方政府創新擴散的適應性和激勵性二維視角,對創新擴散過程進行多案例深描,探討地方政府創新擴散的多重邏輯,探索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抓手和路徑,顯得尤為必要。

二、文獻回顧

創新擴散是在一段時間內創新的傳播過程[5],自沃克爾在1969年發表《美國各州的創新擴散》以來,創新擴散理論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持續關注。該理論認為政府的創新擴散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組織、領導、府際競爭等因素的影響[6],而政策擴散一般遵循學習、競爭、強制和模仿四種機制[7]。目前,國外對政策擴散的研究較多關注國際政策轉移,聚焦于能源、技術和環境衛生等領域的政策創新[8]。

國內學者通過融合西方創新擴散理論框架與本土化實踐,逐步總結和構建了“中國之治”的政策擴散理論,主要從三個視角進行了深化研究。一是過程視角?!案H關系”是解釋政策擴散過程的關鍵維度,在中國的政策擴散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9],主要表現為以縱向和橫向府際關系為基礎的擴散路徑。多數研究都強調中央政府在此過程中起著掌控全局的決定性作用[10],而忽視了政策原創者和政策潛在采納者的作用機制[11]。有學者構建了“試驗—認可—推廣”模型,從深層次探究府際關系視域下的創新擴散邏輯[12]。二是結果視角。創新的政策從原創地到采納地并非一成不變,采納單位可能會對其內容做出作正或更新[13,14],政策擴散的過程也可能是政策實現“再創新”的過程[15],政策擴散的內容細化和更新需要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而實施[16]。有研究探討了創新擴散的政策轉移[17]、政策異化[18]等原因及其作用機理。三是屬性視角。政策屬性會影響政策擴散速度及擴散機制[19]。羅杰斯認為相對優勢、兼容性、復雜性、可觀察性和可試驗性是影響擴散速度的五個屬性[5]。有學者從政策屬性角度分析了農村改革試驗區[20]、城市規劃建設管理[21]、棚戶區改造[22]等政策創新擴散問題。

通過文獻梳理可知,創新擴散已經形成了可觀的研究成果,然而大多數研究都是從單一視角對政策擴散的審視。一項政策全面推廣的過程絕非倚靠單一力量推動,即使從作為主要力量的府際關系角度來看,中央政府的激勵性是否對各種創新擴散無差別地產生影響?與創新擴散成敗相關的另一要素——地方適應性是否會與中央激勵相互“碰撞”產生別樣的創新“火花”?這些都是政策擴散中尚待解答的重要問題。構建創新擴散“適應性—激勵性”兩維分析框架,深入剖析地方政府創新擴散的理論邏輯及影響機制,對于解答這些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三、理論框架

地方政府創新是地方政府為提高政府績效和公共服務能力而創造出的新的政策設計或制度安排,是由不同層級政府協調實現的自下而上的創新活動[23]。這是地方政府創新擴散的第一階段。在自主創新探索得到中央認可后,地方創新經驗可能上升為國家“頂層設計”意志,然后由中央層面向全國推廣,完成第二階段自上而下的擴散。適應性和激勵性在這兩個階段都發揮著重要推動作用?!斑m應性”,即地方政府創新活動要適應嵌入地區的環境?!凹钚浴保吹胤秸畡撔碌玫街醒胝J可和激勵。二者在本質上是地方政府創新擴散的合法性和積極性問題。只有具備這兩條,才能實現地方政府創新“由點到面”的擴散。

(一)創新的適應性

創新的適應性對創新擴散有較大影響,某種程度上可視為對創新效果的檢驗。它包括兩個層面的內涵,在地方政府創新擴散的兩個階段側重匹配。其一是中央適應性,即地方創新要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戰略,符合中央政策精神,滿足中央政府的宏觀政策設計要求,這樣的創新才能是有源之水,否則就是無根之木。如發軔于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創新,能夠在全國迅速擴散,主要是適應了中央“放管服”改革。這表明地方政府創新適應中央頂層設計,才具備了被推廣和認可的前提,地方政府創新才能得以持續發展。其二是地方適應性,即創新擴散要適應地方的經濟社會等條件,與當地的發展相契合。這既包括對創新發源地的適應性,也包括對創新采納地的適應性[24]。由于地區之間存在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社會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及領導意志等方面的差異,地方政府創新在擴散過程中,毫無例外地應考慮對創新活動或擬采納創新經驗的適應性問題。如果一項創新能夠適應被嵌入地方的環境,那么這項創新就具備擴散的可能性。地方治理創新擴散的過程中,第一階段自下而上需要較強的中央適應性和創新發源地的地方適應性,第二階段則側重創新采納地的地方適應性。

(二)創新的激勵性

雖然地方政府創新具有顯著的正外部性,但如果沒有合理的激勵機制,地方政府就可能由于所付出成本與收益不匹配而陷入創新供給不足的狀況[25]。創新的激勵性是指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創新的行為激勵和利益調控[26],主要包括政治激勵、財政激勵和行政指令。由于地方官員的任命主要受制于上級政府,中央政府可以將干部任免和績效考核機制作為激勵手段。當采納新政策能給地方官員帶來激勵時,地方政府會有較強的意愿采納政策擴散[27],因此政治激勵在創新擴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在我國縱向半分權化的財政制度下,中央政府還可以采用財政補貼等手段推動地方政府創新擴散[3]。補貼資金既有助于推行某個項目,也可以作為對地方政府行為的獎勵。另外,在科層制組織運行邏輯下,上下級政府在行政權力方面體現為領導與被領導、命令與服從的關系。因此,由上級政府制定的政策,很容易直接通過行政指令的高位推動迅速擴散至下級政府部門[28]。

(三)基于適應性和激勵性的創新擴散模式

在創新擴散過程中,適應性和激勵性往往相互交織,共同發力。但由于創新政策差異、采納地差異和激勵情況的差異,二者在不同狀況匹配下會形成不同的創新擴散模式。根據上述分析,嘗試將創新擴散分為先行模式、糾錯模式、擴面模式和全面模式(見表1)。

先行模式是地方政府為了應對內生需求和競爭壓力,主動探索地方治理創新的行為。這種模式有別于中央自上而下的“試點”,是由地方政府實施的“自主探索”,突出了“首創”特征,其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組織面對新的復雜的選擇時如何作出決策。它主要表現為較弱的創新適應性和較弱的創新激勵性:從適應性來看,這種地方探索是前無古人的創舉,以地方適應性為基礎,效果有待檢驗,雖然不違背中央的大政方針,但中央沒有明晰的具體政策指向;也正因為效果尚不明確,從激勵性來看,未獲得或者很少獲得中央支持和激勵。先行模式的相關實踐呈多點散發狀,通常是在某一地展開,客觀上降低了盲目鋪開導致的風險與挑戰,也有利于打磨出更成熟的創新方案。

糾錯模式是地方政府為了減少創新擴散風險,提高政府創新績效而采取的“漸進主義”擴散方式。該模式下,地方政府會在所轄區域內選取多種方案進行試點,檢驗方案可行性,比較哪種方案效果更好、更適合地方生態。它主要表現為較強的創新適應性和較弱的創新激勵性,即在不違背中央戰略方向的前提下,這種創新已經通過多方案調試呈現出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較高的契合度;而由于多方案需要比較和取舍,中央還沒有給出明確的認可。糾錯模式一般是橫向擴散,地方政府從資源稟賦相近的創新案例中汲取精華,并對本地創新方案進行特色內容填充和再創造。一些政策創新需要經過多輪試驗和糾錯,在獲得多方認可后,新政策才會確定下來,并演化成為一攬子方案[29]。因此,一個地方執行創新方案時,都會依據實際情況對源創新方案進行反復比較,并在當地進行試驗,以提高地方創新效能。

擴面模式是為了落實中央政策精神,地方政府采納被中央認可的地方創新模式。它主要表現為較強的激勵性和較弱的適應性,即這種政策創新誕生于某地且業已獲得中央的政治、財政和行政指令等激勵;它符合中央發展戰略要求和政策方向,但在其他區域的適應性還有待檢驗。在我國縱向行政體制中,如果中央政府表明了有關改革的信號,地方政府很可能會產生積極回應[30]。所以,一旦中央政府表明了對某一創新的認可,一些地方政府就會自發地學習、模仿該項創新。一般情況下,這種創新擴散都是縱向擴散,依托創新事項所在的業務條線進行推廣。

全面模式是一項地方政府創新經檢驗并得到中央認可,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擴散的模式。它主要表現為較強的激勵性和較強的適應性,即這種源于地方的治理創新已經得到中央明晰的政策認可,在其他部分區域也得到了檢驗。同時,中央政府在吸納地方創新經驗的基礎上,依賴權威和資源優勢,主要通過自上而下的指令要求地方政府執行或推廣創新做法。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縱向互動、地方政府間的橫向互動,形成了“條”“塊”交織的全面擴散模式。地方政府創新通過“條”系統上報中央,經評估、認可后,借助“條”線協調統籌、經驗總結和激勵,在系統內共享創新并加以推廣。“條”與“塊”的互動,加快了創新的擴散。在地區“塊”之間,由于各地存在“相互看齊”的學習模仿、競爭機制及官員流動,地方政府創新在“塊”之間得以移植或借鑒,這也降低了地方政府自主創新的成本。在“條”“塊”互動、“塊”“塊”互動之中,學習機制加速了它們之間的聯系。在“條”“塊”縱橫作用下,地方政府創新通過行政指令、激勵機制等在全國推廣。

需要說明的是,四種地方創新擴散模式并不特指時間順序上的先后。不同的地方政府創新擴散案例,可能包含其中一種模式,也可能涉及多種模式。以下就結合四種模式的典型案例,對擴散機理予以剖析。

四、基于地方政府創新擴散模式的多案例分析

(一)先行模式:“中心鎮權力規制”案例

在逐步推行以機構改革、職能轉變和權力下放為基本內容的行政體制改革背景下,2007年紹興市在浙江省率先實施“擴權強鎮”改革,推動中心鎮向現代化小城市發展。“擴權強鎮”賦予中心鎮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增強了中心鎮的社會管理和服務能力,但在規范中心鎮權力運行方面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2008年4月,紹興市在28個中心鎮探索開展了“中心鎮權力規制”的制度創新?!爸行逆倷嗔σ幹啤蹦康氖窃趯嵤U權強鎮過程中規范鎮級公共權力運行,通過厘清權力清單、界定用權流程、完善監督機制、構建評估體系,著重排查和監管風險點,從而在中心鎮層面構建起一個比較完備的“確權—用權—督權—評權”制度體系[31]?!爸行逆倷嗔σ幹啤苯涍^實踐檢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0年4月,基于紹興“中心鎮權力規制”地方治理創新,中央編辦等六部門下文,決定在全國部分地區開展“擴權強鎮”試點。

“中心鎮權力規制”的地方創新能夠在紹興市各個城鎮得到擴散,主要是這項創新適應了當地環境,也與中央機構改革的大政方針相適應。但由于各地在后續試點過程中權力下移與規范問題難以統一調整,創新方案與地區經濟社會環境和政治生態難以匹配,既沒有得到類似的中央政策指導,也缺乏兄弟縣市的經驗借鑒,加之中央的激勵性不強,該項創新最終沒有在全國大范圍擴散開來。

(二)糾錯模式:“最多跑一次”改革案例

2017年,浙江省啟動“最多跑一次”改革,明確要求在一些重點地區、重點部門,包括重點項目率先突破,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市、縣(市區)和省級部門起到示范引領作用[32],掀起了多方案例優中選優的大幕。“相互看齊”激發著地方政府間的競爭,以獲取上級政府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衢州、杭州、溫州等城市紛紛結合各自實際,制定與當地相適應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方案。比如,衢州頒布的《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推出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試點。杭州市通過《關于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進辦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把“互聯網+政務服務”作為改革的突破口。2017年4月12日,浙江省在衢州召開“最多跑一次”改革座談會,對各地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討論和糾錯,并將衢州市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模式在浙江省內推廣。

可見,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各地出臺的多方案調試實現了地方創新與當地情況的高適應性匹配;雖然在多輪的試驗中沒有得到公開激勵,但不斷總結經驗并擇優完善使得“最多跑一次”改革日臻成熟。2018年,《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行動計劃(2018—2022年)》出臺,對這些標桿單位的方案實施情況進行了比較、學習和總結,形成了一攬子方案,持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全國擴散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擴面模式:“田園綜合體”案例

為培育鄉村新興產業發展,2012年江蘇省政府通過了《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設立江蘇省無錫陽山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的批復》,國內首個田園綜合體“田園東方”正式落地。它將傳統農業產業進行綜合商業化開發,有力地推進了當地鄉村振興[33]。隨后,田園綜合體得到了中央有關部門關注。2016年中央農辦赴江蘇對該項目進行考察指導,并對田園綜合體在鄉村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促進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2017年,田園綜合體項目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并開展試點。2017年5月,財政部《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財政激勵政策“中央財政從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補助資金中統籌安排”。同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頒布《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補充通知》,對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確定了資金支持額度。2017年12月《經濟日報》刊文《田園綜合體成“三農”投資新風口》,對田園綜合體項目試點情況進行報道。

由此可知,田園綜合體創新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在地化實施的一項有效行動方案,得到了中央在財政、政治和行政方面的強激勵,田園綜合體政策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擴散。但是與其他地方治理創新項目對比發現,田園綜合體在全國的擴散速度并不是很快,究其原因主要是田園綜合體有較強的資源受限性。農業類項目受農村地區環境、資源稟賦的影響很大?!胺栃驼摺钡漠惖刂踩胄Ч?,取決于地方政府能否對其個性化的內容進行適應性填充[4]。

(四)全面模式:“河長制”案例

“河長制”是無錫市為了適應太湖流域水污染環境治理而設計的重大制度創新。為解決太湖藍藻危機,2007年9月,無錫市政府頒布《無錫市河(湖、庫、蕩、氿)斷面水質控制目標及考核辦法(試行)》,由地方黨政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該流域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的保護及治理?!昂娱L制”由此誕生,它促進了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工作,為中國長期以來的水污染困局提供了破解良方。2008年,江蘇省發布《關于在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實行雙河長制的通知》,“河長制”擴散到整個太湖流域。2010年12月,《江蘇省水利廳關于建立“河長制”的實施辦法》出臺,這是我國第一個省級層面的“河長制”政策,“河長制”在江蘇全省擴散,構建起省內多部門聯動的治水新模式。江蘇省推行“河長制”的有益探索,形成了許多可擴散、可推廣的成功經驗。之后,該地方創新開始在鄰近地區擴散。2013年11月,浙江省出臺《關于全面實施“河長制”進一步加強水環境治理工作的意見》,開始在全省采納“河長制”,力求實現“五水共治”。之后的兩年間,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份也陸續跟進,“河長制”政策擴散的趨勢在這一時期開始逐漸顯現。2016年10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部署全面推行“河長制”,“河長制”得到中央認可并吸納,進入自上而下擴散階段。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要求全面推行“河長制”,并強化考核問責,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自上而下全面建立縱橫協同的四級河長制治理體系,“河長制”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初步形成[34]。至此,源于地方創新的“河長制”擴散到全國。

“河長制”能夠從地方創新擴散至全國,一方面,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和地方水環境治理需求相適應,改變了多頭治理水環境的積弊;另一方面,“河長制”的擴散伴隨著中央大力的政治激勵,這與之前的研究中政治激勵對創新擴散有重要影響的結論是一致的。無論是干部綜合考評的正激勵還是政治問責的負激勵,都在“河長制”擴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結論與討論

地方政府創新能夠實現擴散是地方政府創新的適應性與中央對地方激勵性兩個維度共同作用的結果。以適應性和激勵性為維度,構建先行模式、糾錯模式、擴面模式和全面模式,通過對4個典型案例的深描探究,梳理地方創新擴散背后的多重行動邏輯,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適應性和激勵性在不同的地方創新擴散中的作用機理及擴散結果的差異。

綜觀四種創新擴散模式,究竟如何實施擴散,才能使優秀的地方政府治理創新成果更好地服務社會治理?烏卡時代,越來越多的非程序化決策必然導致摸著石頭過河的地方探索愈發常見,這既是激活地方治理動能的表現,也對創新擴散的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糾錯模式還是擴面模式,在選擇擴散試點時,都需要建立科學規范的評價程序。應當結合創新的情況和要求設置試點資源池,評估候選試點地區對某項創新的適應性,而不是靠“拍腦袋”決定試點。這樣不僅利于節約行政資源,降低試錯成本,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錯選試點而導致創新經驗在擴散過程中流失和扭曲。此外,需要強調,地方政府治理創新不能等同于對已有做法的推倒重建。創新不能是空中樓閣,想要有效落地,就必須找到創新政策與已有政策的接榫點,這對于先行模式下的創新擴散尤其重要。另外,在全面模式下,對于符合地方治理需求的創新,應該循序漸進,合理安排,注重長效,避免短時間內“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造成創新擴散的種種困境乃至失敗。

創新勢在必行。適應性和激勵性反映的是地方治理創新擴散中,地方“需要不需要”“愿意不愿意”的問題。要讓地方既“需要”又“愿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充分鼓勵地方創新,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和容錯機制。要采取多種舉措激發地方政府的創新活力,也要防止一些無效激勵、重復考核和過度問責,避免增加地方政府的負擔。積極賦予地方政府足夠的創新空間,鼓勵大膽創新、真創新,注意避免形式主義化的“創新”。二是加強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創新互動。地方應明確中央對治理創新的導向,不斷提高政策創新的科學性與適應性。對于經過實踐檢驗的地方創新成果,可以適當爭取中央激勵,以利于成果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作用。中央可以及時關注地方創新,強化對源創新方案的糾錯和把關,對好的創新政策及時進行推廣。三是增強地方之間的交流,積極傳播創新經驗。在未來的政策實踐中,各地政府特別是不同層級的政府之間應加強互動,不斷保持地方創新的生命力,普遍提高各個地區的創新能力與意愿,形成共創氛圍,共同推動創新活動及創新擴散的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郁建興,黃飚.地方政府創新擴散的適用性[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5(1).

[2]劉曉亮,侯凱悅,張洺碩.從地方探索到中央推廣:政府創新擴散的影響機制——基于36個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較分析[J].公共管理學報,2019(3).

[3]朱旭峰,張友浪.創新與擴散:新型行政審批制度在中國城市的興起[J].管理世界,2015(10).

[4]曾盛聰,卞思瑤.鄉村振興背景下“田園綜合體”的政策擴散分析——基于多個經驗性案例的考察[J].中國行政管理,2019(2).

[5]E M 羅杰斯.創新的擴散[M].唐興通,鄭常青,張延臣,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

[6]馬亮.府際關系與政府創新擴散:一個文獻綜述[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1(6).

[7]DAVID MARSH,J C SHARMAN.Policy Diffu-sion and Policy Transfer[J].Policy Studies, 2009(3).

[8]計怡村,汪明峰.新冠肺炎疫情下健康碼政策的空間擴散機制分析[J].地理研究,2022(5).

[9]楊佳鋒,楊嶸均.數字鄉村戰略實施的政策擴散、梗阻及其疏解[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

[10]趙強.制度壓力如何影響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創新的擴散?——以城市網格化管理為例[J].公共行政評論,2015(3).

[11]鮑偉慧.政府間橫向政策擴散類型研究[J].地方治理研究,2022(4).

[12]鄧崧,巴松竹瑪,李曉昀.府際關系視域下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創新擴散路徑——基于“試驗—認可—推廣”模型的多案例研究[J].電子政務,2021(11).

[13]BOEHMKE FREDERICK J, WITMER RIC-HARD. Disentangling Diffusion:The Effects of Social Learning and Economic Competition on State Policy Innovation and Expansion[J].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2004(1).

[14]劉河慶,梁玉成.政策內容再生產的影響機制——基于涉農政策文本的研究[J].社會學研究,2021(1).

[15]張海柱,林華旌.政策擴散中“政策再創新”的生成路徑與內在邏輯——基于16個案例的定性比較分析[J].公共管理學報,2022(1).

[16]林雪霏.政府間組織學習與政策再生產:政策擴散的微觀機制——以“城市網格化管理”政策為例[J].公共管理學報,2015(1).

[17]熊燁.政策創新轉移中的條塊互動與政策建構——基于江蘇省河長制轉移的過程追蹤[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2(8).

[18]吳賓,張麗霞.“政策擴散異化”何以發生?——以A區共有產權住房政策過程為例[J].公共管理學報,2022(2).

[19]周英男,黃賽,宋曉曼.政策擴散研究綜述與未來展望[J].華東經濟管理,2019(5).

[20]楊正喜,周海霞.政策屬性是如何影響農村改革試驗區政策擴散的?[J].農村經濟,2022(4).

[21]李東泉,王瑛,李雪偉.央地關系視角下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政策擴散研究——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設計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21(3).

[22]朱亞鵬,丁淑娟.政策屬性與中國社會政策創新的擴散研究[J].社會學研究,2016(5).

[23]俞可平.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的可持續性(2000—2015)——以“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獲獎項目為例[J].公共管理學報,2019(1).

[24]RICHARD A WOLFE.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Review,Critique and Suggested Research Direc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94(3).

[25]吳茵.賽馬機制如何有效激勵地方政府創新[J].行政管理改革,2022(8).

[26]劉駿.互聯網金融的農村延伸與激勵性制度回應[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

[27]韓嘯,吳金鵬.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擴散的多重邏輯——面向中國省份的事件史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

[28]周望.政策擴散理論與中國“政策試驗”研究:啟示與調適[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2(4).

[29]劉偉.政策試點:發生機制與內在邏輯——基于我國公共部門績效管理政策的案例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5(5).

[30]SEBASTIAN HEILMANN.Policy Experimen-tation in China's Economic Rise[J].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8(5).

[31]楊日鵬.擴權強鎮背景下鄉鎮政府權力運行規范化探索——以紹興市中心鎮權力規制為例[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3 (5).

[32]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7-02-22)[2022-12-20].https://www.zj.gov.cn/art/2017/2/22/art_1229 019364_55225.html.

[33]譚貴艷,李發耀.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的政策擴散研究——以田園綜合體為例[J].新疆農墾經濟,2022(5).

[34]呂志奎,蔣洋,石術.制度激勵與積極性治理體制建構——以河長制為例[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20(2).

How to Diffuse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 in China

——A Comparative Study Based on Multiple Cases

MA Jing, XU Xiaolin

Abstract: Profound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call for public governance revolution. Diffusion of the innov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governance has become the epitom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Adaptability and incentive are major driving forces of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 diffusion, always contributing to intertwined and combined effects. However, most existing research discusses their effects seperately, ignoring the diffusion mechanism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the two. In fact, there are differentiated diffusion modes formed by different strength matching of adaptability and incentive in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 diffusion, namely, initial diffusion, corrective diffusion, longitudinal diffusion and comprehensive diffusion. A comparative multi-case analysis verifies the mechanism of the above four models in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 diffusion, and explains the multiple action logic and diffusion results in local innovation diffusion. In future, such actions can be taken as improving the motivation and fault tolerance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he interactiVE of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on innov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on innov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so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fficiency in diffusing beneficial innovation results.

Key words: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innovation diffusion;diffusion model

責任編輯:翟? ?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超碰免费91|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曰AV在线无码|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a|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亚洲va视频|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亚洲最大综合网|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亚洲 成人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欧美无专区| 国产福利拍拍拍| av在线人妻熟妇|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a毛片在线播放|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成人一区在线|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99这里精品|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婷婷亚洲视频| 免费看a级毛片|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国产色网站|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www.youjizz.com久久|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婷婷午夜天|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高h视频在线|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国产一级片网址|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