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利
才參加工作那會兒我做大隊輔導員,是名副其實的“孩子王”。
當時,在我手底下培養了一批大隊干部。他們做事認真,每個重要時間點就會佩戴紅袖章,準時守在“隱患點”。效果確實非常好,可沒過多久我就陸續收到了班主任的反饋,反映執勤學生過于嚴厲,不由分說地扣分,讓人沒有好感。那時的我根本不覺得這是什么問題。直到今年我調到小古道巷小學,目睹了學校大隊干部的執勤風采,這才讓我反思過往。
小古道巷小學是一所“禮育”特色學校,近十年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讓師生們熠熠閃光。清晨校園里最靚麗的莫過于佩戴鮮亮綬帶、手捧藍色值日本的大隊干部們了。他們總會早早來到校門口,面帶微笑地看著來來往往的同學們。
看進校的隊伍歪了,大隊干部們會不厭其煩地去糾正。有一回,一名入校沒多久的一年級小朋友大意了,未按要求靠邊行走,差點就被迎面而來的自行車給蹭到。這時身邊的大隊干部眼疾手快地把小朋友給拉了過來,還不忘提醒、告誡了一番。
誰遇到了困難,大隊干部們會主動伸出手去幫助他。有一回課間,一名一年級的小女孩在操場上玩,不知什么緣故,突然就流鼻血不止。這一幕恰好被執勤的大隊干部看到了,她立刻帶著女孩來到學校傳達室進行處理,還時不時地逗樂,緩解女孩的恐慌。
這些溫和的舉動有著無限的溫暖,匯成愛的涓涓細流。有時候孩子跟家長鬧情緒,大隊干部們會主動哄送同學回教室;偶爾下雨的早晨,他們會提前準備一把大傘,照顧沒有帶傘的同學;還有的時候,同學們進校門時忘記了戴口罩,大隊干部們就會將他們攔下來,不是為了批評而是趕緊拿來口罩給他們戴上……
時隔十余年,我更深刻地意識到:教育是慢的藝術,是立德樹人的事業。溫柔地執勤,體現的是溫和的修養,更體現的是小古少年浸潤“禮育”后生長出的溫度、氣度和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