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穎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這支鋼少氣多的部隊,在冰天雪地中打敗了所謂“聯合國軍”的飛機坦克,鍛造了無數傳奇。關于這些傳奇,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停止講述的沖動。電影《長津湖》《長津湖之水門橋》《狙擊手》就是這種講述沖動最具象的展現,引人凝神注視這段高揚理想、充滿激情的歷史。
抗美援朝精神是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電影《長津湖》《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家國形象和愛國主義精神無處不在。這種精神最初只是樸素的愛家愛國之情。伍萬里參軍的理由是:政府給家里分了田地,美國想要拿走,不愿意。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個人捍衛自家土地的決心,疊加升華成為國家捍衛主權的堅強意志。捍衛祖國,就是在捍衛每個人的小家,捍衛每個人的權利。樸素的愛家愛國之情凝聚,形成了強大的戰斗精神。“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從來不是一句空話,它關系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關系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鮮活的人。
抗美援朝精神是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津湖》中,談子為這個人物的原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真實存在,但英雄絕不僅僅只有這一個,七連的名錄本上,那些犧牲的名字,都應該被銘記。談子為是伍千里的兄弟,是伍萬里的人生導師和偶像,是千千萬萬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志愿軍英雄的代表。他曾對伍萬里說:“沒有凍不死的英雄,更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英雄也是肉體凡胎,是不朽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貫注其中,鑄就了堅不可摧的意志和戰無不勝的信心,鑄就了軍人的榮耀。
抗美援朝精神是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苦,在《長津湖》里是通過鮮明的對比展現的。一窮二白、裝備落后的英雄尖刀連七連對陣美軍大名鼎鼎的“北極熊團”:敵人有著絕對的制空權,我們的志愿軍卻連像樣的炮都沒有,主要靠從敵人的手中搶奪;敵人在“感恩節”大魚大肉、戰場上還喝著熱咖啡,我們的志愿軍戰士僅有的食糧卻是凍得能崩掉牙的土豆,并且就連這樣的食物也不能充足供應。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志愿軍還是懷著必勝的信念,不畏艱苦,勇敢向前,最終全殲“北極熊團”。什么支撐了他們?正是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即使在殘酷的環境中,這些“最可愛的人”也沒有放棄希望。所謂“鋼少氣多”,這“氣”正是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氣。這種精神,就是水門橋之戰后,飄揚在戰地上的那抹中國紅,是國旗的顏色,也是希望的亮色。
抗美援朝精神是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長津湖》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也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是一排排志愿軍戰士俯臥在零下40攝氏度的陣地上,被凍成了冰雕,卻仍手握鋼槍、手榴彈,保持著整齊的戰斗隊形和戰斗姿態……他們身上這不辱使命的堅定信念、獻身祖國的赤膽忠心,無不是民族風骨、民族力量、民族血性在戰爭中的結晶,無不是中華民族的革命忠誠精神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錘煉和升華!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他們慷慨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寶貴的生命。是先輩們的犧牲和革命忠誠精神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和平,來之不易。
抗美援朝戰爭是為了人類和平而奮斗的正義之戰,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為了捍衛祖國和兄弟國家的主權亮出的錚錚鐵骨,是為了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而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戰爭結局是和平正義的國際主義精神的勝利。
(選自《思想工作政治研究》2022年第5期,有刪改)
思考練習
1.文章中抗美援朝精神包括哪些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談子為對伍萬里說:“沒有凍不死的英雄,更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平,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用流血犧牲換來的。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生活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