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摘 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求充分發揮農村黨組織作用功能。但目前在部分農村地區,村級黨組織難以有效回應多元化訴求,面臨多元治理主體的制約,黨群關系薄弱;黨組織建設、運行機制、治理資源匱乏,難以需要。因此,應推進村級黨組織自身建設,提升村級黨員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質量;推進村級黨組織運行環境建設,提升鄉村文化發展質量、深化黨群關系建設;建立健全對鄉村資源輸入機制;推進政治生態優化機制建設。
[關鍵詞]鄉村治理;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機制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志碼:A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1]”伴隨鄉村治理從資源“汲取型”向資源“輸入型”轉型,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機制面臨著挑戰。圍繞建設社會主義強國中心任務,我們迫切需要以問題為導向,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村級黨組織功能作用。
1 新時代村級黨組織在鄉村治理結構中的作用
1.1 關于鄉村治理結構概念界定的研究
鄉村治理結構組成和村級黨組織的作用發揮機制是同構的,村級黨組織和農村治理結構的互動構成了鄉村治理的圖景。通過論文調研發現,張曉山認為治理是指制度的建設和運用,當強調組織結構時,稱為治理結構[2]。薛小榮認為,社會治理參與力量因角色、作用、影響和能力等存在差異而生成治理關系結構[3]。馬寶成則給出較為完整的概念,即鄉村治理結構是指各治理主體在各自權力、職責范圍基礎上的行為模式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4]。由此我們可以對鄉村治理結構概念進行更加明確具體的界定,即鄉鎮黨委政府、村級黨組織、村民自治組織、農村社會團體、村民和新鄉賢階層等行為主體,為實現一定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利益秩序,在鄉村場域互動過程中,因功能角色、影響力、掌握的資源等差異而生成的關系結構。
1.2 新時代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的機制現狀研究
目前學界從不同視角考察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機制。一些學者將鄉治理結構特點概括為一核多元模式,國家權力不斷伸入農村基層,鑲嵌在村級組織中,村級黨組織運行體制機制在治理過程中出現行政化表征。在討論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運行機制效能時,魏小換認為,當前村級黨組織領導黨建能力式微、政策執行能力不足、基層治理能力衰落、服務群眾能力弱化,并就問題成因指出農村集體產業經濟衰微、鄉村社會分化和多元化以及黨建虛無化等因素導致現狀發生[5]。王同昌則歸因于村級黨組織不能處理好農村新興社會經濟組織之間關系;村級黨組織建設懸浮化;經濟發展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不足[6]。
1.3 優化村級黨組織在鄉村治理結構中的作用
研究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機制本質就是優化村級黨組織與這要構成主體要素的關系。李鵬等認為應該推行村級“黨政同構”,發展村級黨內民主激發活力,實行村級黨組織成員與村自治組織交叉任職以加強黨的核心領導[7]。李冬慧認為探索創新國家與農村的關系,賦予村級黨組織新的內涵,對村社會利益、價值和組織進行必要整合,同時加強與農村其他基層組織的合作治理實行黨組織+其他組織合作治理模式[8]。村級組織也應從組織建設著手,創新組織體系、管理方式和技術手段,增強自身硬件水平,以增強政治經濟文化資源整合等作用。
以上研究為我們考察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機制以及把握鄉村治理的概念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在研究方法和路徑探索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割裂了村級黨組織與鄉村治理結構的聯系。
2 新時代村級黨組織的作用發揮機制現狀分析
2.1 村級黨組織面臨的外部環境問題和成因分析
第一,農村政治關系方面。首先,村級黨組織難以應付農村出現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多元化利益需求。鄉村振興背景下資源下沉,部分地方形成復雜分利秩序,農民向村級黨組織提出多元化訴求。其次,治理主體多元,各種權力關系交織復雜。鄉鎮和村“兩委”之間關系定位不規范。地方出現村支書與村主任“奪權”現象;實行“一肩挑”和交叉任職,帶來民主監督空缺的隱患。最后,黨群關系弱化。農業稅取消后,部分地區黨群聯系機制缺乏足夠動力。
第二,農村經濟發展方面。首先,農村社會呈現空心化,小農經濟依然占主流。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鄉村人口減少164 361 984人。大量人才外流,人口結構變化。其次,部分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當前農村公共產品存在供給量能不足、分配不均、結構失衡、效率不高等問題,影響黨的執政基礎。最后,農村產業發展落后。根據以往的數據,若定義經營收益在5萬元以下的屬于空殼村,則空殼村占比達到74.7 %[9]。這就意味著大多數農村黨組織沒有足夠的動力和能力來實現村莊治理服務。
第三,思想文化建設方面。目前,鄉村社會正急劇變革,傳統的維系村莊治理的價值理念被破壞,新的文化又沒有樹立起來。部分農村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匱乏陳舊、精神失序、文化生活貧瘠;對主流價值認同度有待提升,道德文化有衰退的現象。此外,部分農村地區殘留權力崇拜文化、人情面子文化、婚俗陋習,社會不良風氣甚囂塵上,這些和政治經濟要素相作用,制約黨組織作用發揮機制的運轉。
2.2 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機制構成要素問題和成因
第一,村級黨組織隊伍建設機制方面。目前,一方面村黨組織黨員數量少,質量不高。中組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有農牧漁民黨員2 592.3萬名,其中包括一部分老弱黨員干部,著實難以應付鄉村變遷中的村民事務。另一方面,干部隊伍建設滯后。一些村級黨員干部收入有限,晉升渠道狹窄;政治站位不高、能力不強、組織認同感較低。同時,村級事務較為繁重,黨的組織超負荷運作。個別農村黨員干部在市場經濟交易規則長期影響下,價值觀扭曲,受困拜物教,將黨的政治建設、紀律建設作壁上觀,破壞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合法性。
第二,村級黨組織運行機制方面。首先,我國村級黨組織在組織機制上存在縱向上科層制運行不暢問題。上級黨組織“通過資源分配、政治激勵以及權力控制實現對下級乃至基層組織的管理”[10]。村級黨組織往往對上負責,難以周全群眾多樣化需要。其次,民主集中制作用發揮不足。農村黨員干部民主素養有待提升,黨內監督形同虛設。最后,黨員先進性發揮受到制約。一些農村地區物質力量單薄且村級黨員數量有限,年齡、知識、能力結構不合理,影響黨組織先進性作用的發揮。
第三,村級黨組織設置方面。農村新興民間組織以及新社會階層,要求村級黨組織創新工作方法和作用發揮機制,適應層出不窮的工作內容。新興社會組織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對村級黨組織和自治機構的依存度并不高,更多是適應市場經濟的價值理念和規則,造成農村黨組織運作形式不能發揮農村治理核心功能。另外,推進農村地區產業經濟發展需要匯聚各方人和資本,如何吸納整合新型社會階層參與共同富裕的目標也日益成為村級黨組織面臨的課題。
第四,村級黨組織可動用資源方面。人力資源和物質財富是我們開展工作的基本保障。一段時期以來,村級黨組織和自治組織就陷入這樣的境地。第一,缺人。大量年富力強的青年和黨員外出務工創業導致村支部書記遴選遇到困難;村級黨組織發展黨員困難。第二,缺錢。我國部分地區經濟發展面臨困境。村級黨組織手里無人,腰包無錢,處處受掣肘。開展村莊公共事業如鋪路架橋、環境治理等就需要上級財政撥付或者集資。
3 新時代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機制優化路徑
我們推進新時代村級黨組織在鄉村治理結構中的作用發揮機制優化,實現村莊治理共同目標,就要堅持系統的方法論。
3.1 推進村級黨組織自身建設
第一,必須提升村級黨組織隊伍質量。就村級黨組織與普通黨員的關系而言,黨員個人是我們黨組織系統的構成元素,黨的性質也是通過廣大黨員來體現的,離開黨員個體與組織內外環境的物質、能量、信息互動以及聚合平衡,黨的組織將無法生存,更不用談貫徹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所以,要建立村級黨組織發展成員質量保證機制,從發展到培養等各個關節全面從嚴。第二,提升村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質量。“政黨權力的大小,取決于黨的各級領導者的能力”[11]。推進村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切實保障村級干部繼續教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嚴格落實對村級黨的干部的選拔考評;加大經費投入,提升村級干部的福利待遇,增加政治激勵,暢通晉升渠道,不斷推進村級黨組織戰斗力塑造。
3.2 推進村級黨組織運行環境建設
村級黨組織是個有機系統,其作用的發揮需要與一般環境和外部環境展開互動,一般環境是當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條件;外部環境則是對村級組織有影響的事物,主要包括黨委政府、村民、村莊經濟社會文化組織等。優化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機制的環境建設是個系統大工程,要齊頭并進。第一,促進農村思想文化建設。思想文化力量的影響廣大深遠,引導和規約著人們的行為思考。塑造先進的思想文化就要理直氣壯地展開意識形態斗爭,引導鄉村社會移風易俗,切實把握好先進文化發展方向。塑造鄉村治理主體的責任倫理。第二,切實推進黨群關系建設。要切實建立村民利益表達機制;建立村級事務群眾參與、監督、反饋機制,將群眾意見納入村組黨員干部的績效考核;建立村級黨組織與農村社會經濟組織良性互動機制。
3.3 建立健全對村級黨組織和村莊資源輸入機制
本文從系統論視角分析,要建立健全對村級黨組織和村莊的資源輸入機制。第一,要建立健全村莊公共產品的供給機制。農村集體經濟呈現空殼化表征,地方政府必須切實貫徹城鄉融合發展,主導公共產品供給,并制定各級權責體系和政治懲戒措施。第二,建立健全對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制度供給機制。要系統性規劃制定村級黨組織制度建設;科學合理供給制度資源;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建立制度建設的評價反饋機制。第三,建立健全村級黨組織人力經費保障機制。要建立健全村級黨組織干部理論和業務綜合素養提升長效機制,保障村級黨組織全額經費。第四,扶持發展鄉村產業,壯大集體經濟。要采取稅收、貸款等惠民政策扶植鄉村地區產業發展;引導社會資本和新階層進駐鄉村投資興村;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改善鄉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
3.4 推進村級黨組織政治生態建設
加強黨的建設,必須要有良好的政治生態。這是自我革命題中之義。第一、要涵養積極向上的政治文化。培育先進的政治文化,要加強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吸收并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培育良好家風,帶好家屬子女;加強對村組黨員干部“四史”和“精神譜系”的教育熏陶;加強理論學習,理論創新到哪里,就要武裝到哪里。第二,要切實保障黨內政治生活開展落實。開展黨內政治生活要抓住村支部書記這個關鍵角色,筑牢“防火墻”,落實民主集中制;堅決摒棄“老好人”思想。第三,要不斷完善鞏固黨內法規體系。要對中央管黨治黨部署進行周密安排,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基層紀檢組織和村民監督協作銜接機制;建立健全村組黨員干部的權力監督機制;建立常態的黨內法規學習教育機制,推進建立對“權力”的敬畏之心。
4 結束語
實現鄉村振興,切實改變中國鄉村社會,要不斷強化農村黨組織治理主體責任,更要國家權力深度介入,持續不斷投入制度資源、人力資源、經濟文化資源、現代化治理技術,協調國家權力、農村黨組織和鄉村社會等各方面積極因素協同治理。此外,還要指出的是,鄉村振興需要足夠的彈性政策和制度設計,尊重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和社會發展規律。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J]. 上海農村經濟,2023(3):4-9.
[2]張曉山.中國農村改革30年:回顧與思考 [J].學習與探索,2008(6):1-19.
[3]薛小榮. 黨建引領的治理邏輯[J]:前線,2020(2):80-82.
[4]馬寶成.鄉村治理結構與治理績效研究[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5(2):41-47.
[5]魏小換. 我國村級黨組織能力建設研究[D]. 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4.
[6]王同昌. 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創新及實現路徑[J]. 中州學刊,2021(10):11-16.
[7]李鵬,張奇林. 村級黨政同構:鄉村治理有效的組織基礎與運行保障[J]. 學習論壇,2021(3):87-94.
[8]李冬慧. 中國共產黨鄉村治理的百年實踐:功能嬗變與治理趨向[J]. 探索,2020(3):107-117.
[9]冀名峰. 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 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組織力[J]. 社會治理,2018(5):16-23.
[10]朱天義. 科層制邏輯與政黨適應性:農村基層黨組織行動邏輯的組織機制分析[J]. 青海社會科學,2017(5):85-93.
[11]伯恩斯. 領袖論[M]. 劉李勝,等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