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在每年的美術院校畢業季中,研究生畢業答辯會都是重頭戲,今年也不例外。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美術院校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在數量上有了顯著增加,因而參與答辯的論文數量也比過去多了不少。就筆者參與的幾所美術學院(北京三所、上海一所、安徽一所、廣西一所)答辯情況而言,論文的總體質量是不錯的,反映出近三年來美術院校對于研究生研究課題的重視。論文水平的提高除了得益于導師的認真輔導、校內的中期檢查、預答辯等制度外,外審制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幫助。從盲審制度實施以來,研究生論文都需要進行外審,一般提供三份論文外審,如果兩份審查結果不合格,則研究生不能參與當年畢業答辯。有的學校采取一票否決制,即一份論文審查結果不合格,則該研究生當年不能參加畢業答辯。這一制度從一開始的博士生畢業論文百分之百外審、碩士研究生論文抽審,逐漸過渡到博士碩士研究生均百分之百外審,涵蓋了所有研究生的畢業論文。
從筆者審讀的博士生畢業論文來看,有幾個特點是比較明顯的:在論文選題上,研究角度更多元,研究視域更開闊,一些之前研究較少的學術問題也被提出來,體現出研究生思維的活躍。在論文研究方法上,除了傳統的文獻學、圖像學研究方法之外,增添了不少新的方法如社會學、文化學、哲學、美學的研究法,豐富了論文的研究和寫作,拓寬了研究的視野。另外,研究的深度也普遍提高。比如中央美院博士學位論文中關于視覺形象和理想主體的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學位論文中關于漢代鳥蟲篆印的研究和文徵明《拙政園三十一景圖》的空間研究,等等,都達到了本研究領域較深的程度。
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分為學術型和實踐型兩個類別。從建立美術學和美術兩個不同類別的研究生論文制度以來,實踐類美術專業的研究生論文寫作和學術型的就拉開了距離,前者注重實踐研究,后者注重理論研究。今年筆者所閱讀的學術型研究生論文中很多在選題、研究方法有較好的角度,論證規范深入,有的論文無論是思考還是論述都有一定的深度。實踐類的研究生論文則多圍繞自身的實踐創作進行研究,議題涉及各個門類的傳統藝術,以及現當代藝術。討論的內容也較為豐富,從語言、圖式、觀念均有涉及,對于實踐類美術創作研究具有現實意義。但必須注意的是,還有少數專業碩士論文在規范性上存在問題,比如格式不規范、寫作不規范、病句錯字等。另外一個有待提高的是,不少專業碩士論文在選題上重復性較高,創新性不足。
本屆畢業的研究生,大都經過三年疫情時期,在收集文獻資料、田野調查、論證寫作方面都遭遇到種種不便,能夠順利完成并通過答辯,確屬不易。遺憾的是,也有少數研究生因外審不合格未能參與今年的答辯,這可能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因個人能力和投入精力不夠,導致論題、論證、寫作規范等方面出現問題;一是導師督促和重視程度不夠,沒能在出現問題時及時調整。這些意外情況會給畢業研究生的就業造成困擾,唯一的方案只能是來年再重新進行答辯。另外一方面,與外審制度相應的是研究生論文的回檢制度,每年也會因回檢不合格而對研究生采取撤銷學位的懲罰,對導師則采取停招一至三年的懲罰。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大多數回檢不合格的論文中,涉嫌抄襲的占了重要部分,而對此懲罰也是最重的。總體而言,大多數的研究生認真細致地完成了研究生論文并順利答辯通過,獲得了應有的成果。
走過了艱苦的三年,本屆畢業的研究生們終于可以拿到屬于自己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即將邁向新的征程。這其中付出的努力和不易,只有研究生們自己能切身體會。從個體的角度來說,研究生論文寫作和答辯順利通過,標志著從一位學習者向一位研究者的轉換;從群體的角度來說,這個美術領域中最具學術能力和創作能力的群體,擔負著傳承和發展中國美術創作研究的重任,當然也是中國當代美術發展的未來。他們因努力和辛勞換回今天的成果,值得我們祝賀。
(作者系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