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6月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主辦的“茶和天下——典籍里的茶”展覽開幕。本次展覽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從典籍的視角出發,全面展示中國茶文化,讓觀眾可以在珍貴典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里“品”茶香書韻,共赴一場“茶”與“書”之約。
茶起源于中國,傳播到世界。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在長期的茶事實踐中,形成了燦爛悠久、底蘊深厚的茶文化。茶文化既活在當下人們的生活里,又載于浩瀚的典籍中,成為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茶與茶文化在世界影響并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習慣和審美趣味,更為世界經濟與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
展覽展出國家圖書館館藏珍貴典籍60余件,如宋咸淳九年(1273)《百川學海》本《茶經》,是現存最早的《茶經》版本,也是現存《茶經》版本的祖本;宋徽宗趙佶所作唯一一部皇帝御制茶書《大觀茶論》;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宣和北苑貢茶錄》,底本為《永樂大典》本,比其他傳世版本增加了插圖與注釋;英文版初版《中國茶鄉之旅》(A Journey to the Tea Countries of China);載有“茶馬古道”商貿繁華的《果親王西藏日記》;與中國唐代陸羽的《茶經》、日本榮西禪師的《吃茶養生記》并稱世界三大茶書經典的《茶葉全書》(All About Tea)初印版本等。展覽還展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具體涉及的4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觀眾可以在氤氳的書香中,體驗中國茶文化歷久彌新的永恒魅力。(趙墨、閆敏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