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4月26日,“將何之:李斛與20世紀中國繪畫的現代轉型”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李斛(1919—1975年),原名李心源,號柏風,四川大竹人,師從徐悲鴻、黃顯之、呂斯百、傅抱石、謝稚柳、李瑞年等。1948年,李斛應徐悲鴻之邀,從重慶來到北平(現北京),在清華大學營建系任教, 1951年從清華大學調至中央美術學院任講師,1962年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科主任。“將何之”原本是李斛一張不經意小畫的自題,也是他對時代的發問——中國繪畫究竟去向何方?此次展覽試圖透過李斛的150余件繪畫作品,包含水墨、設色、油畫、素描和速寫等,探求在時代洪流的大背景下,個人的努力與中國繪畫的“現代轉型”是如何展開的。展覽分為“視界:從重慶到清華”“范式:從寫生到創作”“圖真:從生活到藝術”“河山:從山水到風景”四個主要板塊,分別從創作觀念、創作范式、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山水與河山的轉變等四個方面,呈現出李斛在中西方經典繪畫的共同追尋中,為中國繪畫“東西兼程、中西合璧”現代轉型所作出的貢獻。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8月20日。(黃家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