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興濤

以藝術賦能鄉村文化生態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是建設美麗鄉村、續寫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四川美術學院秉持植根鄉土、謳歌人民的辦學傳統,立足新時代、新格局、新征程,持續以美學、美術、美育為鄉村塑形、賦能、鑄魂。從2012年貴州“羊磴藝術合作社”項目開始,到2018年成立“四川美術學院藝術與鄉村研究院”,作為國內最早致力于藝術與鄉村實踐和研究的藝術院校,四川美術學院經過十年的持續努力,通過跨學科跨專業的整合創新,積累了大量藝術驅動賦能鄉村振興的案例,取得了重要的實踐和研究成果。
建立藝術創新社會實驗室,將論文寫在鄉土大地。四川美術學院以藝術孕育和激發社會創新,構建鄉村藝術鏈,建設“藝術創新社會實驗室”獲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立項。出版《中國藝術鄉建》叢書,推動理論建設。持續十年的“羊磴藝術合作社”作為中國藝術鄉建的代表性項目而廣受關注。主辦“社區更新與公共藝術”國際論壇。在中國鄉村建設發源地北碚,改建上萬平米糧倉,設立柳蔭藝庫。在民族自治區酉陽,落戶(酉陽)藝術與鄉村研究院。在世界遺產地大足,共建大足學研究。在安徽、四川、貴州、河北、福建等地建設十余個村社藝術基地。以社會為現場,以實踐促研究,踐行高等藝術教育“命題里有國家、畫筆里有使命、作品里有人民”的新要求。
開展藝術活化鄉村實踐,助力“藝農文旅”健康發展。提出以“藝術引領+設計介入+文化驅動”全面介入鄉村“五個振興”建設的新路徑,以具有示范性開創性的藝術實踐,深度融入鄉村振興各個環節。重慶璧山蓮花穴院落藝術活化項目以“藝術引領+全鏈條參與+全領域進入”的模式獲得來自政府、村民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獲新華社專題報道,并入選鄉村旅游國家級名單。開展以“創新設計+綠色鄉村”為主線,以腹地智慧驅動鄉村產業健康發展。酉陽藝術鄉村旅游獲評2020年度旅游扶貧典型案例。從“一家村”到“萬家村”,重慶天元鄉農產品設計項目助力村集體年收益500余萬元。四川遂寧“海龍凱歌”農文旅園區項目開園十個月實現綜合旅游收入7100余萬元。川美師生持續開展設計扶貧、鄉村文創、藝術節慶、鄉村展演等實踐為鄉村賦能。
開展鄉村美育,滿足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通過把高校、藝術院團、藝術協會等各類藝術資源引入鄉村,與當地政府、村民共建鄉土藝術展覽中心、駐留基地、鄉村藝術研學基地、鄉愁博物館、傳統手工工作室等方式,將當地文化資源轉化形成新的文化符號。2019年起,持續發起并舉辦以“百年·百?!ぐ俅濉薄鞍傩!ぐ俅濉ぐ偎嚒钡葹橹黝}的鄉村美育行動,參與高校超過500所。舉辦了酉陽鄉村藝術季、中國新鄉土藝術季等藝術節慶項目,以美育承載美好生活,以美育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
(作者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