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 冷冰 汪鈞 沈伯韓 侯雨辰 袁義明 喻家俊 嘉楠 魏征

2018年12月13日,在葡萄牙召開的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常委會會議上,成都成為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簡稱“大運會”)舉辦城市。
在過去的1600多個日夜里,成都秉承“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理念,將建設世界賽事名城與公園城市有機結合,堅持競技體育帶動群眾體育、體育活力轉變為經濟動力的創新實踐。
如今,成都一切就緒,只等2023年7月28日,圣火在東安湖體育公園點燃。





城市的生態樣板和惠民遺產
為迎接本次大運會,成都共建成49個場館,其中新建場館13處、改造場館36處,有效避免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場館功能硬件和服務軟件全部達到國際比賽標準,新建場館均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成為成都踐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大運會場館在建造之初,充分考慮了賽后的可持續利用。一方面,注重全民健身需求,制定了大運會場館開放惠民行動方案與開放清單,自成都大運會籌辦以來,場館已累計開放近8萬小時,服務超過510萬人次,分享賽事的紅利。另一方面,“以賽謀城”,以全局視野和長遠眼光對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與城市的發展進行系統規劃,將體育場館建設融入城市社區功能實現當中,把體育場館的經濟功能與社區經濟發展的需求相統一。正如國際大體聯秘書長兼首席執行官艾瑞克·森超所說:“這些大運會遺產會使成都的每一位市民受益。場館和大運村不僅僅只在賽時使用,對整個城市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遺產。我們相信中國人民、成都人民最終會對成都這座城市以及此次賽事留下的遺產感到自豪。”




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生活體育
什么是“生活體育”?生活體育就是老百姓生活中的體育,是人們主動自發追求科學健身、促進健康的日常狀態;是以豐富的體育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質,帶動身心愉悅,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方式。
成都連續14年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瞭望智庫主辦,2007年至今已舉辦16屆)。成都人懂生活、愛生活、會生活,但他們的“悠閑”并不是一味的閑散淡然,而是積極樂觀面對生活、勇于挑戰后的充分享受。成都人也不缺乏運動的熱情,無論是戰國時的弋射,還是唐朝時的馬球,抑或宋朝時的蹴鞠,近代的打金章,還是當下流行的騎行、飛盤、滑板……成都人不僅會玩,而且花樣翻新。
如今,大運會的到來激發了“生活體育”概念在成都的“落地”。依托大運會場館、社區級公共體育設施,輔以體育公園、天府綠道健身新空間,以及城市“剩余空間”“金角銀邊”的社區運動角,成都已經把運動的快樂從體育場館蔓延到了整個城市。


新一線的人間煙火氣
2023年5月30日,《2023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發布,成都連續第八年排名新一線城市榜首。
這里有4500年前的寶墩古城,也有年生產總值3015.8億元(2022年數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里有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武侯祠、杜甫草堂,也有太古里、IFS、SKP這樣的時尚潮流地標;這里的茶館數量國內名列前茅,咖啡店的數量也超過了7900家(數據來自2023年3月,大眾點評搜索“咖啡店”結果);這里是不止川菜的“美食之都”,魯粵湘徽淮、國際餐飲,應有盡有;這里的人愛悠閑、愛舒適,也愛運動、愛健身……
成都,一座融合歷史與現代的活力都市;她熱愛生活,海納百川,青春洋溢,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