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倫
“諸子百家始,千古名相祖。”短短十個字,概括了管仲的歷史功績。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中葉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中國古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38歲出任齊國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成為霸主
公元前685年,管仲在鮑叔牙的推薦下,擔任齊國相。當時,齊國內部面臨財政危機,外部戰亂不斷。管仲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聯合北方諸國。孔子曰: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對內,管仲推行多項改革制度,如改革土地制度,實行按土地分等征稅;發展鹽鐵業,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掌控貨幣鑄造,調劑物價等,有力促進了齊國的經濟發展。
管仲主張大力發展手工業、商業和對外貿易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由于齊國靠近大海,具有優越的煮鹽產鹽的條件,并且具有豐富的冶鐵資源。鹽和鐵是當時生產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兩種商品,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鐵則是制作農具和武器的主要原料。管仲深知經營鹽鐵利潤豐厚,主持齊國國政后,主張由官府對鹽鐵進行控制,實行鹽鐵專賣制度,民制、官收、官運、官銷。既為國家增加了財政收入,政府不必加稅而國用足,又促進了民間鹽鐵的生產,保障了人民生活和生產需要。
為促進生產經營有序發展,管仲推出“四民分居定業”制度,即按職業劃分士農工商四類,將從事相同職業的人安排在一地居住。如讓商人集中到一地居住,讓他們四方聯動,八方溝通,互惠互利,用他們擁有的商品,交換他們沒有的商品,互通有無,保障他們有事可做、有錢可賺,一心一意從事商業。
對外,管仲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以諸侯長的身份,號召諸侯國擁戴周天子,提出“尊天子以伐不敬”。公元前656年,齊桓公召集魯、宋、陳、衛、曹、許等國一起討伐楚國,指責楚國不向周天子納貢。
管仲擅于利用經濟條件去摧毀敵國的士氣。這在“買鹿制楚”的故事中可見一斑。齊、楚對峙時,管仲打起了貿易戰。管仲派人到楚國高價收購楚國的活鹿。在利益誘惑下,楚國全民找鹿,耽誤了農時。管仲又派人在兩國民間囤積糧食,等到楚國缺糧的時候,管仲下令封閉與楚的邊境貿易,楚國糧價暴漲。楚國難民紛紛外逃,讓楚國大傷元氣。就這樣,管仲兵不血刃令楚國向齊國屈服。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在葵丘會盟,周襄王也派代表參加。齊桓公在位期間,共9次召集諸侯會盟,葵丘會盟是最盛大的一次。周天子承認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標志著齊國的霸業達到了頂峰,齊桓公成為名副其實的春秋霸主。
推行“九惠之教”保障民生
管仲說:“齊國百姓,公之本也。”管仲始終把人民作為立國之本,他結合齊國的實際,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改革,最為著名的就是《管子》中記載的“九惠之教”,包括老老、慈幼、恤孤、養疾、合獨、問病、通窮、振困、接絕九個方面的內容。政策規定,在城邑和國都設置“九掌”官吏,負責隨時了解民情,將愛民之策落到實處。
“老老”就是贍養老人。管仲下令在城邑和國都設置“掌老”的官,解決老年人的后顧之憂。規定家有年齡在70歲以上的老人,可免除一個兒子的征役,“掌老”官吏要每年三個月給老人送肉;家有80歲以上的老人,可免除兩個兒子征役,“掌老”官吏每月都要給老人送肉;家有90歲以上的老人,全家免役,每天有酒、肉的供應。
“慈幼”就是撫養幼弱子女。凡士民有幼弱子女,養三個幼兒即可免除“婦征”,養四個幼兒的全家免除“婦征”,養五個幼兒的還配備保姆,官家發給兩人份額的糧食,直到幼兒能生活自理為止。
“恤孤”即號召社會力量撫養孤兒。在城邑和國都設有“掌孤”的官。政策規定,士民死后子女孤幼,無父母撫養,不能夠自己生活的,就由同鄉、熟人或故舊撫養。代養一個孤兒的,一子免除征役;代養兩個的,兩子免除征役;代養三個的,全家免除征役。“掌孤”官吏要經常了解情況,及時進行救助。
其余六惠,“養疾”,就是官府建“疾館”來贍養殘疾人;“合獨”,就是由官府撮合無妻的男子和無夫的女子兩兩相配,組成家庭;“問病”,就是官府慰問有病的人;“通窮”,就是由國家補助貧窮者;“振困”,就是災年,官府發放倉糧來救濟百姓;“接絕”,就是對烈士親屬給予撫恤。
管仲推行的“九惠之教”全面地解決“惠民、利民、恤民、安民”的問題,讓老有所養,少有所托,殘有所救,病有所醫,創造了扶危濟困、有難共助的融洽人際關系和良好社會環境。
為后人留下完善的調查統計之法
管仲在《九守》中說:“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意思是說,君主站在天下人的角度觀察,就沒有看不見的;站在天下人的角度傾聽,就沒有聽不到的;站在天下人的角度思考,就沒有不理解的。能夠集中普天下人的聰明智慧于一體,就有了判斷是非曲直的明辨力,就不會被蒙蔽。
管仲十分重視調查研究,充分運用“統計”這個工具。《管子·七法》記載,在制訂計劃和策略時,需要有數量上的根據,否則,要做一番大事是不可能的。“不明于計數而欲舉大事,猶無舟楫而欲經于水,險也”,連統計數據都搞不清楚,卻想去做大事,就像是沒有船只而去走水路,這是很危險的。
《管子·八觀》是一篇國情國力普查的重要綱目。“觀”就是觀察、調查。在《管子·八觀》中,行、視、觀、察、計、量等都是進行調查和統計的方法。通過對一個國家的國民財富、農副畜牧業生產狀況、房屋等基本建設、人民吃穿用等生活水平的調查、分析來了解這個國家的國情國力。
據《管子·問》記載,管仲擬定了極其詳細的國情調查提綱,所列問題共69項,都是有關基本國情國力的調查項目。其中屬于人口方面的有37項;經濟項目25項。這些調查項目主要是數量指標,同時輔之以品質指標,體現了調查研究中數字和情況相結合的特點。
孔子曾說:“微管子,吾其左衽矣。”白話就是,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就都要當野蠻人了。管仲不僅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通過改革興利除弊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令齊國國強民富,更為后人留下了重要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