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7日,《小說月刊》發布一則通知,要求投稿人在作品涉及到對話處,“自行使用冒號、雙引號”“否則作品一律不予采用”,通知發出后立即引起網上熱議。有人認為,“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里面,標點符號細究起來其實也是不規范的。”作家作品里的標點符號是屬于作家本身的,“蘇童的作品也沒有引號,這樣可以模糊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模糊之后小說會增加很多歧義,闡釋的空間更大了。”也有人認為,“網絡表達的特點是快捷、簡單,所以往往也會把標點符號省略掉。但如果沒有了標點符號,就會出現表意不清的情況。”還有人認為,文學大家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或省略標點符號,但其前提是對標點符號規范使用的熟稔,作為學生或青年,一定要先把規范的使用方法掌握好。“標點符號看上去是一個文字表達方面的小細節”,但規范使用其實是一個公民文化素養的外在體現之一。
素材解讀
對于當前存在的標點符號使用不當的現象,我們要進行“甄別”,無論怎么張揚個性、排斥規范和約定俗成,都是有邊界的。進入到大眾交際的環境里,我們必須轉換角色,舍棄太過個人化的表達手段,遵循和使用社會的語言規范形式,包括標點符號的使用。
適用話題
準確表達、規范與個性、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