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托尼·法德爾 崔傳剛/譯
如果你打算把自己的時間、精力以及青春獻給一家企業,那就盡量不要去一家僅僅致力于輕微改良產品的公司,而要去一家正在啟動一場變革的公司。
但是只有炫酷的技術是不夠的,只有偉大的團隊也不行,只有錢也不行。太多的人盲目投身于熱門風口,本想來個一飛沖天,卻墜入了深淵。看看虛擬現實(VR)就知道了——目之所及,過去30年中,死在這上面的初創企業和為此燒掉的錢不計其數。
“付出就有回報”并不是真理。如果技術還不夠成熟,付出顯然不見得有回報。即便技術已經完備,你也要把握時機,這個世界必須已經做好接受它的準備。用戶需要看到你的產品所解決的是他們當下面臨的真正問題,而不是在遙遠的未來可能出現的某個困擾。
我覺得這就是通用魔術公司的問題所在。早在iPhone成為史蒂夫·喬布斯眼中的未來之前十多年,我們就在研發類似的產品了。
你知道是誰徹底打敗了我們嗎?奔邁。因為奔邁的個人數字助理能讓你把保存在紙片或者臺式機里的電話號碼放到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設備中。就是這么回事,就是這么簡單。你不能把名片盒裝進口袋或者錢包,所以在當時奔邁是個正確的解決方案。這是說得通的,它有存在的理由。
通用魔術卻走上歧路。我們以技術為根本,專注于創造的極限以及內部的炫技,但卻忘了那些真實的不懂技術的人才應該是我們的出發點。
如果你解決的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你就不可能掀起一場革命。
谷歌眼鏡和Magic Leap(魔術飛躍)都是顯著的例子。所有的投資和公關宣傳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各種各樣的增強現實(AR)眼鏡仍然在探究它們到底能解決什么問題。公眾根本沒找出購買這些產品的理由,起碼目前還沒有。戴著這樣一副怪異丑陋的眼鏡去參加聚會或者辦公,然后鬼鬼祟祟地拍攝別人,這簡直不可想象。而且,即便增強現實眼鏡有光輝的前景,目前的技術也無力實現其愿景。此外,它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除自己在社會上的惡名。我相信這一天總會到來,但肯定是在很多年之后。
這種現象并非硅谷所獨有。革命性的企業正如雨后春筍般在世界各地崛起,在農業、藥物研創、金融和保險等各個行業中涌現。10年前一些看似花費數十億美元、即便有大公司巨額投入也解決不了的問題,現在只需要一個手機應用程序、一個小型傳感器和互聯網就能迎刃而解。這也意味著全世界有成千上萬人在尋找能夠改變人們工作、生活以及思考方式的機會。
一定要加入這樣的公司,無論你去干什么。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職位,而是要專注于工作。如果你邁入了一家正在快速成長的公司的大門,你也會找到成長的機遇。
做什么都行,就是千萬不要去麥肯錫、貝恩或者另外八家咨詢公司中的任何一家當一個“管理顧問”。這些咨詢行業的翹楚有成千上萬的雇員,而且幾乎只和《財富》世界500強公司合作。在優柔寡斷且厭惡風險的CEO領導下,這些公司組織管理顧問進行大規模的審計,找出各種問題,然后再給客戶管理層提出一個能神奇“修復”一切的新計劃。這簡直就是一個童話故事!
但很多畢業生會覺得這是份完美的工作:你既可以拿高薪,又可以周游世界,與大公司和大老板共事,還能學習如何成功地開展業務。這聽起來非常誘人。
這個故事的部分內容的確屬實。沒錯,你的薪資會很不錯。是的,你有大量機會爭取重要客戶,但你不會學到如何創立或運營一家公司。你學的那些都不算什么。
史蒂夫·喬布斯在談到管理咨詢時曾經說過:“你確實接觸了不少東西,但所有的認識都很淺薄。這就像是一張香蕉圖片,你可能會得到一張非常精確的圖片,但它只是二維的。如果沒有實際的操作經驗,你永遠都不會得到一個三維的認識。所以你的墻上可能掛滿了圖片,你也能拿著它們跟朋友顯擺說,‘你看我做過香蕉業務,做過桃子業務,做過葡萄業務,然而你從來沒有真正品嘗過它們的滋味。”
如果你確實想走這條路,并且加入了那些頂級咨詢公司,這當然也是你的自由。但你要清楚自己要從這段經歷中學到什么,以及你想要為人生的下一步積累何種經驗,不要困在其中。管理咨詢不應該是你的終點,它應該是一個中轉站,是你真正的實踐之旅和創造之旅的短暫停留。
要想做出偉大的事業,真正地有所收獲,你就不能只在屋頂上支著兒,不能在別人做事的時候轉身走開。你得親自下場。你得關注每一個步驟,精心處理每一個細節。你也必須親身經歷失敗的過程,唯有如此,你才能重整旗鼓。
你必須是親身參與者。你必須愛自己的這份工作。但如果你愛上了一個錯誤,結果會怎樣?如果你發現一款產品或一家公司誕生得太早,配套的基礎設施尚不健全,潛在客戶無處尋覓,領導心高氣傲又獨斷專行,你該怎么辦?
如果你對量子計算、合成生物學、核聚變能源或太空探索充滿激情,但現在沒有跡象表明這些行業會很快結出碩果,你又該怎么辦?
別想這么多,放手去干。如果你熱愛你的工作,不要在乎我的建議,不要擔心所謂的時機。
在整個互聯網泡沫期間,我一直專注于研發手持設備。通用魔術陷入困境后,跳槽去雅虎或者eBay,加入互聯網淘金熱潮,是當時的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每個人都讓我這么做。“你瘋了嗎,怎么去了飛利浦?!所有的錢都去了互聯網!沒有人再需要消費型的計算設備了。”
但我還是選擇了飛利浦。我知道臺式機和手機之間還有非常巨大的創新空間。在通用魔術的時候我就看到并感知到了這一點。于是我在飛利浦組建了一支設備研發團隊,然后創辦了自己的公司,研發數字音樂播放器。我之所以如此堅持,是因為我喜歡自己做的事情——我喜歡從頭到尾構建整個系統,喜歡原子和電子、硬件和軟件、網絡和設計。所以當蘋果公司找我去研發iPod的時候,我胸有成竹。
如果你對某件事情充滿熱情,而且這件事注定能在未來解決某個大問題,你一定要堅持到底。
留意周圍,找到和你有著同樣志趣的人。如果除了你之外,地球上再沒有其他人在思考你所思考的問題,那你可能真的是走得太遠了,甚至是選錯了前進方向。但哪怕你能找到一小群志同道合者,哪怕你們只是幾個只知道開發技術卻還不知道如何把它變成生意的極客,你們也應該繼續前進。從基礎做起,結交朋友,尋找導師,建立人脈,當世界運轉到足以使你的想法變得有說服力的時刻,這些努力就會結出碩果。其間你也許會進入另外一家企業,愿景可能會改變,產品可能不再一樣,技術也可能發生變革。你可能要承受失敗,再失敗,學習,再學習,以及進化、理解和成長的過程。
但總有一天,如果你真的解決了一個真實問題,當世界做好了接納的準備,你也就離成功不遠了。
你做什么很重要,你在哪里工作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你和誰一起工作,你能從誰身上學習。太多人把工作看成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工作的目的是賺足夠的錢,然后不工作。但找到一份工作是你在世界上有所作為的機會。把你的注意力、精力和寶貴的時間投入到有意義的事情上。你不需要馬上成為高管,你不需要一畢業就進入世界上最了不起、能改變世界的公司,但你必須有一個目標。你應該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想和誰一起工作,想學到什么,想成為誰。以此為基礎,你就會知道如何創造你想創造的東西。
(摘自《創造:用非傳統方式做有價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