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
仔細想想,我們中的很多人從小就生活在“人家”的關注下。我們的父母總習慣用“人家”來教育我們。我們貪玩不好好學習時,他們會說:“你這么沒出息,讓人家笑話。”我們不聽話時,他們會說:“這么不懂事,讓人家笑話?!睍r間長了,我們習慣了生活在“人家”的目光中,生怕一時不注意,讓“人家”說啥。
也許是慣性使然,長大后依舊如此,結婚晚了,生孩子晚了,職位太低,收入不高,房子太小,諸如此類,我們都怕“人家”在背后說三道四。由此造成兩種結果:要么打腫臉充胖子,要么越活越不自信。
不過,我們坐下來仔細想想:這個“人家”真的存在嗎?現代社會不同于傳統的熟人社會,人們隨著生活圈的越來越大,對其他人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同時社會和個人的包容性越來越強,從另一個角度說,深處現代社會的每個個體都挺忙,也沒有精力和時間過分關注他人。小時候,我們的父母總將“人家”掛在嘴邊,目的之一是給孩子構建一種無形的社會監督形式,讓我們知分寸,懂禮數。成人之后,我們已經具備了道德法制觀念和思想意識,這一目的可以說已經實現了。所以,這時我們就沒有必要將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的眼光總捆綁在一起了。我們成人之后要做的就是,活出自己的人生,遠離“人家”,給自己也給下一代松松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