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央企上市公司年初至今漲幅較高的前100只個股大多集中在20%的PB分位數以內,分紅水平在20%~50%之間,呈現出低估值、高分紅的特性。
今年以來,以“中特估”和“一帶一路”為代表的主題性行情趨勢升溫。分析師認為,當把“中特估”放在新宏觀范式和“超級周期+”的大背景下審視時,兩者雙向奔赴正在醞釀未來幾年生產性傳統產業和生產性新經濟兩翼齊飛、雙輪驅動的趨勢性行情。
廣發證券研報認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目的是更好地發揮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本質是對“中國優勢資產”的價值進行重估。從中觀視角來看,維度一,上市平臺改革,一利五率推動治理改善;維度二,產業政策加持,央國企引領突破“卡脖子”;維度三,社會價值權重提升,央企高分紅;維度四,打造“世界一流央企”。
“中特估-央國企重估”可把握四大投資方向:一是央企國際化經營能力、高分紅以及“一帶一路”相關標的;二是產業政策加持下的數字化、綠色化轉型;三是“世界一流”央企;四是壟斷要素提供方“,壟斷低價”的價值回歸。
財通證券分析,央企上市公司年初至今漲幅較高的前100只個股大多集中在20%的PB分位數以內,分紅水平在20%~50%之間,呈現出低估值、高分紅的特性。當前約四分之一的央企上市公司在手現金不低于50億元,11家在手現金超千億元。每股留存收益≥2元的占比近二分之一,19家每股留存收益不低于10元。比較典型的如中遠海控、中國神華。建筑裝飾、交通運輸和鋼鐵是在手現金規模前三的行業;留存收益規模前三行業是醫藥生物、建材、建筑。以分紅意愿(預期股息率等)、分紅能力(凈利潤增速、每股未分配利潤等)以及估值水平3個維度為依據,中國建筑、大秦鐵路、淮北礦業、滬農商行等可關注。
行業研判
中信證券 國六排放過渡期價格戰緩和
工信部等5部門公告國六b排放標準2023年7月1日執行,但部分RDE試驗報告結果為“僅監測”等國六b車型允許銷售至2023年12月31日,新增半年過渡期。預計過渡期設置將帶來價格戰緩和,目前仍有50萬輛左右不滿足國六bRDE測試的燃油車庫存,大規模價格戰的可能性明顯降低。建議關注:龍頭比亞迪和理想汽車;基本面改善帶來明顯彈性的小鵬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
國信證券 電力一、二次設備需求復蘇
2020年以來電源、電網投資長期錯配,電網消納壓力逐步加大。今年國家電網計劃投資超過5200億元,創歷史新高。預計2023~2025年電網投資將進入上行周期。電網投資拐點出現。輸電與配電網建設有望迎來集中放量,將帶動各類電力一、二次設備需求復蘇。建議關注電網建設加速帶來的板塊性機會。
西部證券 券商業績有望修復
2023年預期券商業績將大幅修復,尤其受自營業務沖擊大的公司預期年內實現較大幅度改善。券商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點,但是部分公司轉型已初見成效,且市場所擔憂的再融資問題已得到緩解,部分公司估值中樞將抬升。從細分業務集中度提升角度看,投行&資管仍是中長期看好的方向。建議關注財富管理或投行業務具有競爭優勢的券商,前者如東方、廣發、興業和招商證券,后者如中金、中信和國金證券等。
投資策略
海通證券 市場會進入盈利驅動
去年10月以來,價值、成長板塊內部分化明顯,行業和指數角度均可驗證。本質上過去一段時間行情屬于情緒修復,政策和事件驅動下數字經濟、“中特估”表現好,未來行情或進入基本面驅動。全年牛市格局未變,當前處在蓄勢階段,行業或階段性再平衡。
本輪決定市場風格和主線的關鍵仍在業績。隨著基本面逐漸回升,市場或由前期的政策和事件驅動走向盈利驅動,關注政策和技術兩條主線機會。從政策線看,數字經濟已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政府有望加大對數字安全和數字基建的投入。從技術線看,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大模型、半導體等上游軟硬件領域有望率先受益。
天風證券 中期TMT和科創板有機會
當前股債收益差已反映了對于基本面足夠多的悲觀預期。海外需求端仍然處在下探階段,因此共振很難在今年出現。國內經濟大概率是恢復而非全面復蘇,ROE是企穩但較難開啟新一輪向上的周期。今年的總量板塊大概率只能交易估值波動、很難交易上行周期。權益市場可能依然偏主題投資,在總量經濟相關板塊已經反映足夠多的悲觀預期之后,整體向下空間有限,可以挖掘其中具備α的方向,包括電解鋁、空調、保險等。沿著兩個思路挖掘機會:一是一季報不錯、但股價沒有反映的,可能有預期差修復機會,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消費、醫藥的幾個細分領域;二是一季報一般、但未來幾個季度可能有趨勢性改善的機會。二季度無論是TMT還是科創板的調整可能是很好的布局機會,也大概率是未來1~2年基本面的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