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畔畔
(哈爾濱軸承集團有限公司工藝技術處,哈爾濱 150025)
軸承在外徑磨削加工批產過程中,通常采用自定位無心磨削方式。砂輪、導輪及導板定位磨削過程中,砂輪起磨削作用,導輪起導向作用,砂輪、導輪及導板共同起定位作用。加工時,通過調整導板的高度來修整工件的橢圓及棱圓,因此導板的位置高度直接影響著工件的加工質量和精度。我公司一直采用手動調整導板高度的方式,需人工手動反復調整導板位置高度,還需通過加工驗證的方式確定調整位置。有時無法保證導板與工件面處于同一高度,進而無法保證導板與工件的接觸無間隙,不僅費時費力,而且調整精度低,工作效率也低。為解決此問題,急需設計出一種操作方便、精度又高的導板自動調整機構。
現有的導板是直接安裝在機床座上,操作者在調整導板高度時,需要人工手動反復調整導板位置高度,然后通過加工驗證的方式確定調整位置。既要使導板與工件面高度一致,還要注意觀察導板與工件的接觸不能有間隙,調整量全憑經驗。操作者在調整時,不僅耗時費力而且調整量不能量化、調整精度低、調整難度較大。
由于導板的調整量不可控,因此設計導板調整機構如圖1所示。首先圖中虛線部分為動力系統8,該動力系統采用伺服電機作為動力源,滾珠絲杠1傳遞動力,電機轉速可實現無級變速。滾珠絲杠1與下滑塊4聯接,下滑塊4與上滑塊3聯接;上滑塊3(如圖2所示)與下滑塊4(如圖3所示)均設計成燕尾槽結構,這樣下滑塊4的左右位移就會帶動上滑塊3的上下位移,通過上、下滑塊角度的設計能控制位移轉化的比例;導板安裝在上滑塊3上,可隨上滑塊3上下移動,左擋板2及右擋板5均起到定位導向作用,左、右擋板均安裝在座體6上,由定位壓塊7夾緊定位。燕尾槽設計的角度坡比決定了滑塊的升降比,滾珠絲杠的水平位移距離是可控的,因此上滑塊3的升降量就是可控的。

圖1 傳動機構原理示意圖

圖2 上滑塊
采用伺服電機帶動滾珠絲杠作為驅動動力,雙滑塊與滾珠絲杠聯動,將水平位移轉化為垂直位移。通過設計滑塊的角度,使水平位移與垂直位移在轉化時,按設計比例將位移的精度放大,使垂直精度按照水平位移量進行控制。采用伺服電機驅動的方式,可以實現導板高度的量化調整,因此伺服電機正轉可使下滑塊4向前移動,下滑塊4向前移動可使上滑塊3向上移動;伺服電機反轉可使下滑塊4向后移動,下滑塊4向后移動可使上滑塊3向下移動,通過下滑塊4與上滑塊3的特殊燕尾槽設計,可以保證運行平穩。因為伺服電機轉速可控,燕尾槽整體的角度坡比已知,因此可實現導板調整的升降量化。
(1)該裝置采用伺服電機帶動滾珠絲杠作為驅動動力,無需人工手動反復調整導板位置高度,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2)該裝置通過定位壓塊固定在無心磨床的工作臺上,利用雙滑塊與滾珠絲杠聯動,將水平位移轉化為垂直位移。通過控制上滑塊和下滑塊斜端面的角度,實現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轉化時位移精度的放大,使關注的垂直精度有效控制;并且保證了導板與工件面處于同一高度,進而保證導板與工件的接觸無間隙,提高了工件的加工質量和精度。
(3)該裝置滾珠絲杠上設有下滑塊,下滑塊的斜端面上沿長度方向設有燕尾鍵,上滑塊的斜端面上沿長度方向設有燕尾凹槽,下滑塊斜端面上的燕尾鍵與上滑塊的斜端面上燕尾凹槽配合連接。滾珠絲杠驅動下滑塊在底座的上表面進行前后的移動,從而使上滑塊進行上下的移動,進而可以對無心磨床上的導板的高度進行調節;并且伺服電機的驅動精度較高,從而使導板的調節精度也隨之提高,進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該導板自動調整機構能使導板的垂直精度得到有效控制;并且保證了導板與工件面處于同一高度,進而使導板與工件的接觸無間隙;并且以電驅動代替手工調整,提升了調整精確度,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