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黃庭堅的墨竹題詠七絕

2023-07-11 05:25:45陳麥歧
貴州文史叢刊 2023年1期

摘 要:墨竹詩是古人在墨竹畫上題詠的詩句。黃庭堅是北宋墨竹詩創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墨竹詩創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黃庭堅的墨竹詩承襲了唐代以來的創作風格,但又呈現出自己獨有的特色,即將創作的視角從關注畫作本身轉移到關注畫家本人上。他的這種創作方法拓寬了墨竹詩的表現內容,有助于讀詩者從畫家的生活經歷、創作構思和創作過程等方面更為細致地了解和賞析繪畫內容。

關鍵詞:黃庭堅 墨竹 題畫詩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23)01-33-40

古代的文人喜歡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種植竹子,東晉的王徽之便有“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之說。因為只是暫住,王徽之身邊人對他種竹的舉動表示不很理解,他便指著竹子說出自己種竹子的理由:“何可一日無此君。”1唐代,不少詩人對竹子也是喜愛有加,詩人王維在所居住的藍田別業便設有“竹里館”,而白居易則在他的住處“會隱園”內也種有大量的竹子。到了宋代,蘇軾對竹子也很喜愛,他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2如此等等,不勝枚舉。竹子受到古代文人的青睞,作為審美對象,也自然成為古代畫家們繪畫的素材。

墨竹繪畫在唐代開始興起,吳道子、王維、蕭悅、孫位都是當時畫竹的名家。洎乎宋代,更有文同的湖州派,專事畫竹;蘇軾以朱砂畫竹,成功畫出了“朱竹”,以印證其“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繪畫風格。北宋時期的《宣和畫譜》,曾將繪畫分為人物門、宮室門、番族門、龍魚門、山水門、畜獸門、花鳥門、墨竹門、蔬菜門等等,墨竹畫由是成為了獨立的一個繪畫門類。在《宣和畫譜》的《墨竹敘論》中,也提出“故有以淡墨揮掃,整整斜斜,不專于形似而獨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畫史而多出于詞人墨卿之所作”3。

相比于墨竹畫,墨竹詩則相對不多。王士禛曾說:“六朝以來,題畫詩絕罕見,盛唐如李太白輩間一為之,《王季友》一篇,雖小有致,不能佳也。杜子美始創為畫松、畫馬、畫鷹、畫山水諸大篇,搜奇抉奧,筆補造化,嗣是蘇、黃二公,極妍盡態,物無遁形。”1從王士禛這段評說看,在題畫詩的創作史上,杜甫之后較有成就的,顯然就是蘇軾和黃庭堅了。杜甫沒有題詠墨竹之作,所以就題材看,可以說,蘇、黃在墨竹詩創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很高的。鄧椿《畫繼》曾評價:“予嘗取唐宋兩朝名臣文集,凡圖畫紀詠,考究無遺,故于群公,略能察其鑒別,獨山谷最為精嚴。”2在鄧椿《畫繼》中所說的“精嚴”這個藝術標準上,黃庭堅似乎又要勝過蘇軾一籌。

黃庭堅的墨竹詩歌多采用七絕或者五七古的形式,而未采用過七律的形式。據陳才智教授《蘇軾題畫詩述論》3一文統計,蘇軾題畫詩共一百五十七首,七絕六十七首、七古二十六首、五古十九首、五律十四首、七律十首、五絕十三首、六絕五首、雜言三首。蘇黃在題畫詩中都偏向于采用絕句或者五七古為體裁,題畫的內容與詩歌體裁的選擇有著如此多的關系,這也是一個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在本文中,暫時只對絕句體裁與題畫詩的關系進行分析。古體詩的特點是,可以篇幅較長,不甚講究格律,可以發揮的馀地較多。所以這些作品的內容、寫法各異;而絕句要合乎格律,文字也只有短短四句,在二十八字中起承轉合,須極盡騰挪跳轉之能事。相比于其題畫的古體詩,黃庭堅的題畫絕句形成了一種有法可循的書寫模式,這種現象在他題詠墨竹的七絕中尤其明顯。

黃庭堅題詠墨竹的七絕共有八首,其中五首為古體絕句,皆用拗體,或押入聲韻,如《題子瞻畫竹石》;或押平聲韻,如《題李夫人偃竹》;或用柏梁體,如《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中第一首的“墨”“力”“色”“壁”,第二首的“枯”“爐”“無”“夫”,《戲題斌老所作兩竹梢》中的“奇”“枝”“知”“隨”,都是每句押韻。這種對拗體的偏愛,恰恰呈現出山谷體詩歌佶屈聱牙的特征。

宗白華在《論中西畫法的淵源與基礎》中認為:“在畫幅上題詩寫字,借書法以點醒畫中的筆法,借詩句以襯出畫中意境,而并不覺其破壞畫景,這又是中國畫可注意的特色。”4作為題畫詩,借詩句補充描寫出畫作中的意境,意使詩畫之間宜而相得,以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效果,黃庭堅的大部分題畫詩都依照了這個理路。劉繼才《中國題畫詩發展史》將黃庭堅的題畫詩內容概括為“借畫抒懷”“就畫繪景”“就畫言理”這三個方面,并提出“黃庭堅的題畫詩有相當多的部分是就畫繪景,有時是對畫中之境作出恰當的描述與概括,有時將自己經歷過的景物寫進去,對畫境加以補充,但無論是哪種情況,詩人都描繪得栩栩如生,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5。就畫繪景的寫法是題畫詩的常用方法,不過鮮有學者提到,黃庭堅的部分題畫詩呈現出了獨具一格的審美色彩,他不僅關注畫境本身的美感,也注重書寫出繪畫者的內心感受,這在墨竹絕句中尤為明顯,有時甚至偏離了對墨竹實物形態的關注與描寫,反而注重借墨竹來回憶與畫竹人的交流過程,呈現了其詩獨特的繪畫審美風格。

黃庭堅墨竹七絕最常用的模式是前兩句敘寫畫作內容,后兩句關注畫家,往往在末句通過“落筆”“筆端”“吐墨”等詞點出繪畫行為,將畫家與畫關聯起來。如《題子瞻畫竹石》:“風枝雨葉瘠土竹,龍蹲虎踞蒼蘚石。東坡老人翰林公,醉時吐出胸中墨。”1由題目可知,竹石為蘇軾所畫,畫的內容并非只有竹子,還有石頭。這首七絕,黃庭堅在首句和次句描摹所畫之物,第三句點出作畫之人,第四句將作畫之人與所畫之物連接起來。這樣的筆法在《題李夫人偃竹》中也同樣找到相似之處:“孤根偃蹇非傲世,勁節癯枝萬壑風。閨中白發翰墨手,落筆乃與天同功。”如果說《題子瞻竹石》中,首句和次句分敘竹和石,那么《題李夫人偃竹》中的前兩句,描寫對象顯然只有偃竹。首句重點寫“偃”,點出竹子以“偃臥”的外形呈現,并非是傲世的表征。次句重點寫“竹”,“勁節癯枝”,竹節之有勁,枝條之癯弱,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后面的“萬壑風”更將竹子的生長環境呈現出來,“孤根”與“萬壑”,顯然隱隱形成了一種個體與環境的反差。前兩句可以說將偃竹生長的形態、環境和傳遞給詩人的感受寫出來了,后兩句則繼續回到畫竹人創作的情形上,“閨中白發翰墨手”,點出作畫之人李夫人,“落筆乃與天同功”,“落筆”則將前兩句敘寫的偃竹又寫回原來的形狀,并非現實生活中的孤根萬壑,而是所畫之竹傳遞的畫意,這與“吐出胸中墨”對竹石的定格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乃與天同功”則是結合第三句的句意,詩人認為所畫之竹巧奪天工,顯然是對李夫人畫作之技法予以的贊許。

這種寫法有時也會稍作變化,如《戲題斌老所作兩竹梢》:“老竹帖妥不作奇,嫩篁翹翹動風枝。是中有目世不知,吾宗落筆風煙隨。”前兩句對所繪之竹進行敘寫,第三句議論,“是中有目”點出竹梢,“世不知”則是表達對黃斌老懷才不遇的惋惜,同時又暗含自己能慧眼識才的滿意。第四句“吾宗”點出繪畫人黃斌老,而“落筆”將前兩句敘寫的竹梢打回原型,定格為畫作,“風煙隨”又將筆觸繼續折轉到畫圖中,呈現出詩歌書寫的圓形結構。

黃庭堅墨竹七絕的寫法富于變化,在墨竹的書寫維度上,甚至有時反客為主,將墨竹作為旁襯或者引子,反而將詩歌描寫的側重點放在畫竹人身上,對畫竹人的技藝予以很高的評價。同樣是題李夫人所畫之竹,另外兩首七絕則明顯呈現出對墨竹書寫的疏離。我們先看第一首詩:“深閨靜幾試筆墨,白頭腕中百斛力。榮榮枯枯皆本色,懸之高堂風動壁。”“深閨靜幾試筆墨”,起筆先點明地點和事由,是李夫人在閨閣之中作畫,對于李夫人所處的環境,黃庭堅用了兩個字來形容,“深”和“靜”,正因為閨閣之“深”,所以李夫人能在一定程度上遠離了外界,而案幾之“靜”,可以想見李夫人作畫之時是心無旁騖的。“試筆墨”三字是點明李夫人所為之事,點題是畫“墨竹”。去說李夫人在繪畫,也可以采用“弄筆墨”“舞筆墨”等寫法去表達,但黃庭堅在此處偏偏用了“試”字,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平淡而山高水深”。“試”字并沒有明確的情感傾向,是一種近于客觀的描述:其一,它給讀者留下了閱讀期待,“試筆墨”的最終結果如何?其二,它點明了李夫人在畫墨竹時的狀態是“試”,僅僅是試筆,卻最終能“皆本色”“懸之高堂風動壁”,從另一個層面寫出了李夫人繪畫技巧的高妙。第二句“白頭腕中百斛力”,從章法上看,第二句是承筆,承接第一句的“試筆墨”,是對第一句的意思的延伸。黃庭堅在延伸其意的過程中,采用了局部對比的手法,“白頭”點明了李夫人年事已高,一位年事已高的婦女,在常人眼中應當是老態龍鐘、氣血衰弱的形象,但在黃庭堅的筆下,李夫人卻是“腕中百斛力”,這既寫出了李夫人運筆的老當益壯,又寫出了李夫人繪畫過程中體現的筆力。第三句“榮榮枯枯皆本色”,“榮榮枯枯”是寫所畫墨竹,“皆本色”則是對所畫之墨竹進行藝術評鑒,說墨竹畫得本色,也就是說畫得很逼真。這個評價固然不低,但顯得有些抽象,如果不落到寫實上,那“皆本色”就顯得較為空泛,這就需要第四句來點出詩意。“懸之高堂風動壁”,把墨竹圖懸掛在高堂之上,仿佛清風滿堂,置身于竹林之中,最后一句采用了這樣一種富有詩意的寫法,把第三句的意思發揮出來,使整首詩顯得神完氣足,而李夫人繪畫技藝之精妙也自在言外。

第二首詩:“小竹扶疏大竹枯,筆端真有造化爐。人間俗氣一點無,健婦果勝大丈夫。”起筆“小竹扶疏大竹枯”則直接寫竹子,采用了當句對的寫法來呈現出竹子的兩種形態,這也呼應了第一首詩中的“榮榮枯枯”,但是如果單純看這一句,黃庭堅并沒有點明是繪畫作品,所描繪的也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的竹子,所以緊接著第二句“筆端真有造化爐”,通過“筆端”來點明是畫中之竹。第二句的意思在于黃庭堅將李夫人畫竹比作好象是得造化之法,稱贊了李夫人畫技的非同一般,而其中“真”字蘊含了一種驚嘆之意,更加重了這種贊賞的語氣。三四句“人間俗氣一點無,健婦果勝大丈夫”是直接對李夫人進行夸贊,說她的畫作筆力沒有一點俗氣,甚至表現出來的力度勝過力量強勁的男性,用這個比方夸贊李夫人的筆上之力。拿健婦和大丈夫作對比,最早始于古樂府《隴西行》“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1,是說女子通過勞作來養家糊口,甚至于勝過男子,但在黃庭堅的這首詩里,賦予了新的意思,是指李夫人繪畫的水平比男性畫家的還要高超,黃庭堅抓到了“腕力”這么一個切入點和共通點,勞作需要力氣,繪畫也需要氣力,那么從這個角度來看,“腕中百斛力”的女子當然也可以稱之為“健婦”,這足可以看出黃庭堅“以故為新”的手法。四句詩有三句詩在議論,這也恰恰可以看出宋代詩風好議論的特點,第一句是寫畫中之竹,第二句就已經開始通過議論的方式轉到作畫之人李夫人了,三四句則又繼續寫李夫人,夸贊其胸中沒有俗氣,其筆力勝過于有力氣的男子。

一般來說,題畫詩往往把描寫的對象放在所題之畫上,而黃庭堅在第一首詩里僅“榮榮枯枯”四字點所題之畫,第二首詩里僅“小竹扶疏大竹枯”七字點所題之畫。第一首詩描寫的是李夫人從濡墨揮毫到繪畫完成并懸掛高堂之上的這么一個藝術創造的動態過程,第二首詩則是夸贊李夫人畫技高超,最終落腳到李夫人的筆力和脫俗的特點上。從這么一個角度上來寫,把對墨竹本身的描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而對李夫人技藝夸贊的篇幅顯然占據了全篇更多內容。這種寫法在其《題子瞻墨竹》中得到了再現:“眼入毫端寫竹真,枝掀葉舉是精神。因知幻物出無象,問取人間老斫輪。”詩的首句點明東坡畫竹之形似,次句點明東坡畫竹之神似,“枝掀葉舉”是對所畫之竹寫意式地概括,“掀”和“舉”是動態詞,體現的不僅僅是竹子本身的神態,也體現著畫竹人的所思,“因知幻物出無象”則又將畫的形似和神似進行解釋,結句盛贊蘇軾的畫技高超。顯然,蘇軾所畫之竹的形態已經不是詩歌關注的方面,畫竹人的技藝才是文本想評論的。

黃庭堅的墨竹七絕十分關注畫家,甚至關聯起畫家的生平以及與畫家的交情,在題詠趙宗閔墨竹的七絕文本中,我們依然能看出這種痕跡。《銅官僧舍得尚書郎趙宗閔墨竹一枝筆勢妙天下為作小詩兩首》:“省郎潦倒今何處,敗壁風生霜竹枝。滿世□□專翰墨,誰為真賞拂蛛絲。”“獨來野寺無人識,故作寒崖雪壓枝。相得平生藏妙手,只今猶在鬢如絲。”黃庭堅在古寺看到尚書郎趙宗閔的墨竹畫,認為“筆勢妙天下”,并且“為作小詩兩首”。這里顯然是為了墨竹而作,可是這兩首七絕的內容反而關注的是趙宗閔本人。第一首詩只第二句“敗壁風生霜竹枝”對畫作內容進行敘寫,“敗壁”點出是畫作,第二首詩只第二句“故作寒崖雪壓枝”對畫作內容進行敘寫,“故作”點出是畫作。我們可以看出,墨竹的敘寫篇幅只占四分之一,而真正詩歌的主角是作畫之人,“省郎潦倒今何處”是對趙宗閔的懷念,“滿世□□專翰墨,誰為真賞拂蛛絲”,盡管有文本形態上缺字的遺憾,但是就內容上也不難判斷是寫無人相賞趙宗閔。第二首詩“獨來野寺無人識”也是在說趙宗閔在作畫前處境的潦倒,而“相得平生藏妙手,只今猶在鬢如絲”則將書寫的視角拉到自己與畫家的交情,借以表達時光已過之感。這種借墨竹來敘寫畫家生平而藉以表達思念之情的筆法,在黃庭堅的一首短篇七古《書東坡畫郭功父壁上墨竹》中體現得更為明顯:“郭家屧屏見生竹,惜哉不見人如玉。凌厲中原草木春,歲晚一棋終玉局。巨鰲首戴蓬萊山,今在瓊房風幾間。”這是一首七古,比七絕多出了一聯,雖然存在詩歌體裁的差異,但是因為字數相近,筆法上可以說有共通之處。首句“郭家屧屏見生竹”點出了是畫竹,但墨竹的形態、格調、設景等諸多方面并無一語涉及,從第二句就將筆調轉向了畫竹人蘇軾,一直到結句都在回憶蘇軾的生平經歷。

綜上所論,黃庭堅的墨竹詩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其一,表現自己觀畫后的感受。這種感受雖然是黃庭堅的,但他也意圖對畫家本人創作時的意圖進行闡釋。比如,《畫墨竹贊》:“人有歲寒心,乃有歲寒節。何能貌不枯,虛心聽霜雪。”這首五言絕句短小精悍,頗有喻義,但這首詩的詞句中沒有提到“竹”字。當把詩句與詩題結合起來理解時,就會很快知道詩人是想贊竹。這是一種以竹擬人的創作手法,當把詩題與詩意結合起來閱讀時,就會很快知道詩人的創作本意,表達了詩人觀畫后的感受。從這首詩看,也能感到詩人對畫家本人創作意圖的關注。至于六言絕句《題東坡竹石》:“怪石岑崟當路,幽篁深不見天。此路若逢醉客,應在萬仞峰前。”在三四句中,詩人就畫境展開了想象,如果醉客相逢,應在萬刃高峰之前。這或許也原非蘇軾繪畫時的本意,只是黃庭堅讀畫時的一時所感,但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黃庭堅是想以自己的觀畫感受來闡釋蘇軾繪畫時之所思。黃庭堅另一首六言題畫絕句《題鄭防畫夾五首》,也呈現出這種特點,“惠崇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這首詩前兩句形象地描寫出繪畫內容,第三、四句則把自己的觀畫感受融入其中,仿佛身臨其境,想坐船前往游覽一番,直到朋友點醒,才回過神來。這首詩更多的是對畫作的稱贊,但也體現出黃庭堅在以自己的觀畫感受來理解畫家的創作意圖。

其二,側重對畫家本人的描述。通觀黃庭堅現存的二十四首墨竹詩,許多都點明繪畫作者(見下表)。其中,有二十三首皆提到繪畫的作者,諸如黃子舟、李夫人、蘇軾、黃斌老、趙宗閔等畫家。《題竹石牧牛》一詩,前有小序:“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不僅點明作者,而且說明畫作經過蘇軾、李公麟兩大畫家之手。黃庭堅的二十四首詠竹詩中,標題與序文均未標明墨竹畫作者的,只有《畫墨竹贊》一首而已。從這其中透露出,黃庭堅的題畫詩可能是當時在與他人交往中為相互贈送而創作的。

如果對比看北宋同時期其他詩人的題墨竹詩,更能旁證黃庭堅墨竹題詠七絕的特征。如北宋的張舜民也有一首題詠墨竹的七絕,《題薛判官秋溪煙竹》:“深墨畫竹竹明白,淡墨畫竹竹帶煙。高堂忽爾開數幅,半隱半見如自然。”這首詩的題目點明了是題薛判官所畫之竹,但詩歌文本都是在描寫深墨畫竹和淡墨畫竹產生的藝術效果,顯然缺少薛判官本人的描述。再如,在當時被譽為“李白后身”的郭祥正也有一首題詠墨竹的七絕,《寺壁史侍禁畫竹》:“不假研磨丹與青,只將墨妙奪天成。始知春力無虛實,老竹橫穿棟柱生。”詩題點明了是“史侍禁畫竹”,但詩歌文本顯然是竭力陳說畫竹技巧之精湛,而沒有對史侍禁個人進行描述,這兩首詩就內容來說,顯然都有各自的長處,但如果將詩題中的薛判官置換為趙判官、李判官,史侍禁置換為王侍禁、林侍禁,也完全不影響其描述的內容。再回歸到黃庭堅題詠墨竹的七絕中,題目中人名的置換很多情況下是行不通的,“東坡老人翰林公”,則必是蘇軾,“省郎潦倒今何在”,則必是趙宗閔,“閨中白發翰墨手”,則必是李夫人。這完全可以看出,黃庭堅的題畫詩,往往會關注作畫之人,極重對畫家的個人經歷、創作手法、創作意圖、創作過程、呈現效果與所畫之物的聯系。

其三,往往由對所畫之物的描述過渡到對作畫之人的稱賞。黃庭堅的這種創作方法,這在一定程度承續了杜甫以來題畫詩寫作的模式。黃庭堅創立了“江西詩派”,在詩歌寫作上提倡“脫胎換骨”“點鐵成金”,并且力倡模學杜甫,黃庭堅在《觀崇德墨竹歌》中說:“見我好吟愛畫勝他人,直謂子美當前身。”所以,我們可以回溯杜甫的題畫詩。沈德潛曾評價杜甫題畫詩:“全不粘畫上發論。如題畫馬畫鷹,必說到真馬真鷹,復從真馬真鷹發出議論,后人可以為式。”并提出“題畫人物,有事實可拈者,必發出知人論世之意。本老杜法推廣之,才是作手”1。杜甫的題畫詩著重是在畫的內容本身,在題材上,杜甫的創作沒有關注到墨竹,所以在此以沈德潛提到的鷹和馬為例,杜甫《畫鷹》:“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絳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2除了首聯點出是繪畫的鷹,其馀句子都就鷹的特征散發出議論,頷聯描寫老鷹的形態,頸聯則設想如果解開畫中之繩,所畫之鷹就可以騰空而起,將畫懸掛在軒楹之上,畫鷹呼之欲出,尾聯則更是寓以作者之想象,希望它能成為真鷹,擊殺凡鳥。浦起龍《讀杜心解》就指出杜甫題畫詩的個中關捩:“ ‘竦身‘側目,此以真鷹擬畫,又是貼身寫。‘堪摘‘可呼,此從畫鷹見真,又是飾色寫。結則竟以真鷹氣概期之。”1不難判斷,杜甫題詠畫中物象,往往“以真鷹擬畫”,將畫鷹與真鷹合寫。此外再如杜甫長篇七古《天育驃騎歌》“當時四十萬匹馬,張公嘆其材盡下”“如今豈無騕褭與驊騮,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憶昔巡幸新豐宮,翠華拂天來向東。騰驤磊落三萬匹,皆與此圖筋骨同”,也都是把筆墨重心放在所畫之馬本身,再由所畫之馬想象到現實中的馬,將畫馬和真馬合寫。這種寫法,為黃庭堅所承襲,如在《次韻黃斌老所畫橫竹》這首七古中:“酒澆胸次不能平,吐出蒼竹歲崢嶸。臥龍偃蹇雷不驚,公與此君俱忘形。晴窗影落石泓處,松煤淺染飽霜兔。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飛去。”末兩句黃庭堅設想在竹子中間安放三個石頭,使竹子像龍一樣盤繞著這三個石頭,只怕因為黃斌老畫得太逼真,竹子真的幻變成了龍而飛去。潘伯鷹就認為:“杜甫的《題畫鷹詩》最后二句云:‘梁間燕雀休驚怕,亦未騰空上九天。這與山谷此二句有同一的巧妙,愈從反面松松地說,愈是在正面加了力量。山谷學杜,大抵如此之例。”2黃庭堅學杜詩,有承襲的一面,也有創新之處,清人黃爵滋就針對黃庭堅的《詠伯時虎脊天馬圖》評價道:“‘筆端十字出奇,少陵之外。”3其實,黃庭堅的墨竹題詠七絕也足可以稱得上“少陵之外”。

黃庭堅的題畫詩正可以視為對杜甫題畫詩寫法的創新。首先,在詩篇中他有意地縮減對繪畫本身描寫的比例,而擴大了議論的比例,這也正可以視為山谷學杜過程中善于變化的例子之一。其次,杜甫以來,常見的題畫詩寫法也即由畫中物過渡到真實之物,施補華曾評價杜甫的《丹青引》:“畫人是賓,畫馬是主,卻從善書引起善畫,從畫人引起畫馬,又用韓干之畫肉,墊將軍之畫骨。末后搭到畫人,章法錯綜絕妙。”4杜甫題畫詩多以所畫之物為主,以作畫之人為賓,黃庭堅則有意避開,往往由所畫之物過渡到作畫之人,將作畫之人與所畫之物的合二為一,甚至反賓為主。

徐復觀在《中國畫與詩的融合》一文中,將詩畫融合的過程總結為三個部分,分別是“題畫詩的出現”“把詩來作為畫的題材”“以詩的方法來作畫”,并提出“畫與詩在精神上的融合,把握得最清楚的,在當時應首推蘇東坡,其次是黃山谷”5,并舉例黃庭堅《次韻子瞻、子由題憩寂圖》“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寫出無聲詩”旁證其詩畫融合的觀念。這個觀點固然精當,但是黃庭堅的墨竹絕句,顯然呈現出一種詩畫分離的傾向,代表了題畫詩旁逸斜出的一種寫法,就文體特征上看,用佶屈聱牙的古體絕句取代音節流利的近體絕句;就詩歌副文本上看,對繪畫作者給予了較多的關注,畫與畫家是不可分的;就詩歌文本內容上來看,唐以來的題畫詩對繪畫內容的敘寫模式到宋代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對作畫人的技藝、生平、思考、交往等開始得到更多的關注。在只有四句的七言絕句中,詩歌作者可以不再拘滯于對所繪之物進行細致刻畫,而將筆端轉向作畫之人。后世七絕采用這種寫法的大有人在,如方回《題孫廷玉藏李仲賓墨竹》:“仲賓筆底招君子,廷玉胸中敬正人。更著紫陽虛叟句,兩公烱烱見精神。”1通過對墨竹畫作者的關注來取代對墨竹畫本身的關注,逐漸成為詩歌史上墨竹題詠寫法的支流。清代有評論家說過:“凡題畫詩,必詩優于畫,則畫才能生色。若詩不工,畫反為所污。”2墨竹詩與墨竹畫本應該長短互補,但是黃庭堅的墨竹詩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墨竹畫的關注,就墨竹畫來說,是一種缺憾,不過就墨竹作者來說,卻是一種成功。

綜上,黃庭堅的墨竹詩承襲了唐代以來的創作風格,但又呈現出自己獨有的特色,即將創作的視角從關注畫作本身轉移到關注畫家本人上。他的這種創作方法拓寬了墨竹詩的表現內容,有助于讀詩者從畫家的生活經歷、創作構思和創作過程等方面更為細致地了解和賞析繪畫內容。

On Huang Tingjian's Seven Works of Ink Bamboo

Chen Maiqi

Abstract:The ink bamboo poem is a poem inscribed on the ink bamboo painting by the ancients. Huang Tingjian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s in the creation of ink bamboo poetry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H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creation of ink bamboo poetry. Huang Tingjian's ink bamboo poems inherited the style of creation since the Tang Dynasty, but presented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the perspective of creation shifted from the painting itself to the painter himself. His creation method broadens the expression content of ink bamboo poetry, and helps the poet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painting content more carefully from the painter's life experience, creative conception and creative process.

Key words: Huang Tingjian;ink-bamboo;painting poems

(責任編輯:李子和)

作者簡介:陳麥歧,1997年生,安徽安慶人,四川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21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俗文學。

1 劉義慶著,徐震堮校箋:《世說新語校箋》下冊,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08頁。

2 蘇軾著,王文誥集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448頁。后引蘇軾詩歌皆出自本書,不再一一注明。

3 王群栗點校:《宣和畫譜》,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第161頁。

1 王士禛著,袁世碩等整理:《王士禛全集(五)雜著》,齊魯書社2007年版,第3715頁。

2 鄧椿:《畫繼》,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版,第114~115頁。

3 陳才智:《蘇軾題畫詩述論》,《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六期,第3頁。

4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2頁。

5 劉繼才:《中國題畫詩發展史》,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77頁。

1 黃庭堅著,任淵、史容注:《山谷詩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88頁。后引黃庭堅詩歌皆出自本書,不再一一注明。

1 郭茂倩:《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543頁。

1? 沈德潛著,霍松林校注:《說詩晬語》卷下,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245頁。

2? 仇兆鰲:《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19頁。后所引杜甫詩歌皆出自本書,不再一一注明。

1? 浦起龍:《讀杜心解》,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337頁。

2? 潘伯鷹:《黃庭堅詩選》,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第44頁。

3? 傅璇琮:《黃庭堅和江西詩派資料匯編》,中華書局1978年版,第337頁。

4? 施補華:《峴傭說詩》,施補華著,楊國成點校:《施補華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583頁。

5?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90~291頁。

1 楊鐮:《全元詩》第六冊,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520頁。

2 按:法式善《梧門詩話》卷二第三十條評童鈺之詩,未載此語,此語最早見于阮元《兩浙輏軒錄》卷三十二“童鈺”條下的集評,見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兩浙輏軒錄》第2227頁。其后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卷七十“童鈺”條下亦載此評,見中華書局2018年版《晚晴簃詩匯》第2886頁。嗣后此材料亦被引用,如錢仲聯《清詩紀事》,見鳳凰出版社2004年版《清詩紀事》第1963頁,再如李淑巖《法式善題畫詩與京師文士生活趣尚》,見《文藝評論》2015年第八期。著作權是否屬于法式善尚且存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国产欧美高清|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成年人国产网站|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 日韩在线1|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三级|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精品三级网站| 五月天久久综合| 网久久综合|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成人在线第一页|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97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婷婷六月在线|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亚洲无线视频|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久久综合成人|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亚洲精品麻豆| 色婷婷色丁香|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亚洲乱伦视频|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亚洲第一页|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91人妻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91精品小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性爱网| 97在线免费|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欧美色亚洲|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99在线国产|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欧美黄色a|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热视频| 99精品免费在线| 天堂av综合网| 高清视频一区|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成年人网|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成年人网|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日韩精品毛片|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性一区| 久久国产香蕉| 国产18在线|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