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留言讀者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而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情感和思維的學科,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壓力。本期“讀·作·編互動”欄目,邀請大家來分享一下你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心理學小方法、小技巧。
心理學上有一個肥皂沫效應,它來源于生活中的一個現象,男人在刮胡子之前先涂上肥皂水,這樣刮起來就不覺得疼。這種效應用于管理上效果很好。在批評別人時夾帶贊美,這樣就減輕了批評的負面效應,使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對自己的批評,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工作中經常可以用到這個方法。我是從事教育、感化、挽救失足人員的管理人員,有次一個失足青年被他人罵了娘,便動手打人,我就應用了肥皂沫效應。告訴這個學員,你罵人是不對的,你在維護自己母親尊嚴是值得稱贊的,你是一個孝順的孩子,百善孝為先。在批評前先表揚。表揚以后再批評,指出打人是不對的,你應該把這事告訴管理人員。讓管理人員去批評他、教育他。這樣他就愉快接受了批評,承認了錯誤,并表示以后一定要改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您提到的肥皂沫效應屬于心理學中的“夾帶式批評法”。研究顯示,夾帶式批評法不僅可以減輕負面情緒,還能提高溝通效果。尤其是在領導和下屬、教師和學生等不同關系的交流中,夾帶式批評法更容易被接受,并且更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和改善溝通。
2015年左右,許多QQ群有很豐富的心理講座,我也參加了一些讀書和討論等活動,在幾年的時間里,我知道了弗洛依德、溫尼科特、曾奇峰、武志紅等中外心理大家,使我從一個心理學的門外漢,變成一個愛好者和應用者。
最直接的收獲,是我看問題時會更客觀和全面,會更多地從正面用溫柔的語音、溫暖的態度去理解別人,不執不狹,每每遇到困擾、誤解、攻擊、誹謗、嘲諷等情況時,我總是問自己:如果是從前的我會不會也是這樣愚鈍?一個不能理解自己的人,怎么能去理解別人呢?這樣一想,情緒就穩定了,因為不這樣換位思考、換位體驗、換位理解,去立即反擊,雙方就會在情緒的火坑里失控,導致爭吵、粗口、揭短等破壞性行為出現,要斬斷這種惡性循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特別是家庭關系,就要多學習心理學知識。幸運的是,我獲得了這種機會,感謝心理學、感恩心理學。世界太大、人生太短,人只有理解了自己,才能理解生活,我愿意在不斷學習中增加生命的長度和厚度。
很欣賞您積極向上、學以致用的精神,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勵。您提到的“換位思考、換位體驗、換位理解”,描述的是同理心的過程,在溝通和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通過學習心理學知識,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并與之相處得更加和諧。
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要怨天尤人;讓自己安靜下來,做一下深呼吸或者冥想訓練;接納自己目前的狀態,才能更理性地去應對困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局限的,都是在不斷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有困難也是學習提升的時候。加油,不放棄自己。
接納是指在心理上認可、承認和接受某種狀態或情況的存在。您的分享中提到了接納的兩個重要維度,一個是對于外在的困難,一個是對于我們自身的局限。確實,怨天尤人和自暴自棄都會消耗我們本可以利用的心理能量;與其內耗,不如調整好心理狀態,這實在是一種智慧。
我比較容易失眠,后來睡前聽正念冥想,跟著引導語調整呼吸,真的能很快放松下來入睡。這個需要反復練習,也不能寄望立刻就有效,但是起效過幾次后給了我信心,就算不能立刻睡著,也極大緩解了睡不著帶來的焦慮。這個是很實用的助眠小技巧哦!
正念冥想是一種通過集中注意力訓練注意力和意識的技術,旨在增加正念或“當下的意識”。正念冥想通常涵蓋以下三個方面:集中注意、接納經驗、開放心態。除了改善睡眠外,正念冥想已被證明對于減輕壓力、焦慮、抑郁和疼痛等情緒和身體問題有積極的影響,并且可以提高認知和情感調節能力。
我平時會掌握很多關于情緒的詞匯,比如表示傷心的情緒詞匯:傷心、痛苦、悲傷、悲泣、憂傷、低沉、消沉、悲觀、消極、酸澀、悲痛、沮喪、氣餒、郁悶、煩躁、落魄、絕望、呆滯、心煩、傷感……當處于傷心的情境時,從自己掌握的詞匯中找到和當前情緒狀態最符合的詞去給自己的情緒命名,這樣能夠將自己和負面的情緒分割開來,在其間產生一定的距離,能很大程度上緩解負面情緒。
您分享了一個很好的方法來處理負面情緒。準確知道自己的情緒對調節情緒有很多好處,除了您提到的將自己和負面的情緒分割開來之外,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有機會深入探究自己情緒產生的原因,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情商。除此之外,我們也能更準確和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更容易獲得別人的支持和理解。
跟別人相處的過程中,有時候會說錯話、做錯事,出現了不愉快的結果才意識到自己錯了。會覺得后悔和沮喪,覺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在心里責備自己。這個時候我會嘗試用敘事的視角,把問題和我分隔開,引導自己去想“我遇到了××的問題”,而不再堅持“我是差勁的人”。這樣想的時候,我就會積極看待自己,并且主動尋找解決方案,而不再沉浸在自我責備中。
使用敘事的視角來幫助自己分離問題和自身,并引導自己積極地看待自己和解決問題,可以有效地緩解負面情緒和自責的情況。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的過錯,看待一個事件的全貌,從而更好地處理和解決問題。
同時,我想補充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是正常的、自然的,不該讓自己被錯誤所定義。希望我們都可以學會積極、客觀地面對自己的過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實現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