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美術館事業蓬勃發展的現實背景下,激增的藝術展覽需求彰顯著“策展人時代”已經來臨,但與之對比后發現,我國美術館策展仍然存在專業化人員數量及水平不足、策展體制不夠完善等諸多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對美術館專業化建設與發展形成嚴重阻礙,有必要在明確策展文化地位及定位、策展人對當代美術館價值后,結合多個方面分析討論如何有效推動實現當代美術館策展人培養與發展工作。
關鍵詞:美術館;策展人;文化立場;藝術展覽
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美術館已經超過600個,全年度展覽舉辦次數高達上千次,參觀人數超過兩千萬人次。這顯示著美術館行業良好的時代發展特征,體現了社會公眾穩步提升的文化追求與審美追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滿足群眾精神需要,有必要加大力度推動美術館事業的發展與建設,有必要加強建設高質量美術館策展人才隊伍,借助策展人才隊伍的力量,推動美術館快速發展。對此,本文將從以下三個層面進行分析與討論,希望可以遵循新時期美術館人才隊伍發展現實需求,結合制度、培訓以及資格證等方面,探索全新的美術館策展人才培養與發展機制。
一、當代策展的文化立場及定位
在大眾生活中,藝術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伴隨著藝術發展環境的變革,藝術展覽成為社會公眾欣賞認可當代藝術的重要途徑。在推進藝術市場活躍發展的過程中,藝術策展成為建構與革新文化的關鍵元素之一,對大眾起到了良好的藝術啟示和教育作用,是高度契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精神產品。
從某一層面上講,策展工作的開展具有全面性、多角度性和跨行業性,所以策展人需要不斷強化自身能力與素質,在掌握當代藝術史、中外藝術史等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提高自身鑒賞能力與藝術洞察能力。特別是涉及西方文化內容時,當代美術館策展人有必要明確文化立場和定位,弘揚時代文化主旋律,確保大眾更直觀地理解美術館展覽主題的意義和內涵。具體來說,藝術家負責自身作品,策展人則需要組織和調度美術館策展事宜,所以需要保證絕對的系統與科學,保證整個展覽實施過程的有序性。除此之外,策展人還需要結合藝術市場發展,全面提升自身眼界,正確處理組織人員與藝術家之間的關系。
二、策展人對當代美術館的價值
策展部門及策展人在大型展覽策劃環節,需要針對性研究不同的展覽細節及狀況,需要結合涉及普羅大眾的調查問卷,盡可能選擇貼合大眾現實生活的展覽方式,并且需要時刻保持敏銳的資訊洞察力,能夠以正確的眼光及開放的眼界分析和批評展覽現場。其目的強調結合展覽方式讓藝術品走進大眾生活,讓自身能夠實時進行展覽策劃計劃執行的反思,同時需要定期與美術館進行學術探討,并以此為基礎提出詳細的展覽策劃提案。展開來講,要求策展人能夠具體規劃前期工作、小組劃分、中期展示、策展布展及撤展等工作,這是成功展覽應具備的基礎要素。通常情況下,策展項目不做人數限制,但需要圍繞拓展方案,嚴格執行策展計劃。
策展人并非簡單地組織展覽人員,而是要具備自身獨立思想意識,要有自我學術主張,要在保證自身公正心的前提下,善于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由此可見,在我們全面性提高當代美術館社會影響力的過程中,有必要正確看待策展人所占有的重要地位。首先,應該明確策展人經過反復討論,提出展覽計劃,如果展覽計劃得到通過,那么我們認為此時展覽已經步入第一階段。其次,美術館應安排相關人員協助策展人展開各項工作,保證不同展覽以及公共教育活動能夠實現協調,保證人員安排、作品驗收、展覽維護、計劃實施等多個環節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因而我們認為策展人需要全面了解當代美術館對本次策劃所安排的相關事項及內容。例如,后期公眾學術講座計劃、藝術家工作室送展計劃、相關衍生產品設計工作等,均需要策展人展開統籌、協調與執行,所以策展人只有經過完備的職業訓練,才能夠達到相關的崗位責任要求。除此之外,曾任中國美術館館長的范迪安認為,在西方20世紀的現代藝術進程中,策展人的出現對美術館的展覽方式提出了挑戰。他將反傳統觀念的現代藝術比喻為黑馬,而美術館則是套黑馬的韁繩,最后將這些黑馬都拉到美術館的墻上、空間里當作新的經典進行展覽,所以美術館和現代藝術之間是一種博弈。由此可見,美術館與展覽策劃之間存在一種博弈關系。結合當前展覽現狀可知,絕大多數美術展覽都是聘請的知名且獨立的策展人,并非引用美術館自己的策展人,其目的是通過獨立策展人有效提高本次展覽及美術館的社會影響力。策展人在進行大型展覽策劃工作期間,均在不同程度上與美術館建立了合作關系,所以無論是推行展覽計劃還是選擇藝術家,美術館與策展人都需要進行良好溝通和交流,確保美術館學術研究安排合理化。
三、當代美術館策展人培養與發展策略
在培養與發展當代美術館策展人的過程中,要求美術館領域能夠結合人才培養規模、專業水平、結構層次及職業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考慮,盡可能保證高質量建設。本文建議結合國內外先進策展人才培養經驗,通過構建健康的策展生態,結合專業及原創能力培養、制度精準化建設、跨界合作與交流等多個方面,加大力度完善當代美術館策展人培訓系統,加快實行當代美術館策展人制度,積極確立當代美術館策展人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力求全面提升中國美術館藝術展覽策展水平和質量。
(一)完善當代美術館策展人培訓系統
受制于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美術館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專業化策展人才不足、策展水平不高、策展體制不健全的問題。現階段,絕大多數美術館展覽工作由館內策展人員自主進行策劃與實施,因此,其館內策展人員的學術水平及學術眼界直接影響著展覽質量和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提升策展人文化服務能力以及業務水平,有必要結合在職培訓工作,全方位提高策展人專業素養與能力。例如,早在2013年,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就將專業教育和培訓看成是推動博物館發展的關鍵要素。而與其他文化領域相比,美術館專業培訓起源時間較早,這一點從法國盧浮宮學院在藝術史及考古學應用培訓方面已經擁有超出100年歷史的現狀中能夠得到體現。
目前,我國高校、政府文化部門以及美術館等多方主體,開始嘗試結合形式多樣的在職培訓方式,針對性培養策展人。以原文化部藝術司為例,其從2012年開始就通過邀請政府部門領導、美術領域專家學者,針對全國美術館策展人實施以互動交流和專題講座為主要形式的培訓工作,通過總結和分析美術館展覽策劃實踐的不足以及成功之處,希望能夠對策展人進行美術館策展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隨后在2016年的全國美術館策展人培訓中,文化部門持續性推進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并通過設置經費補貼、委托專家進行展覽項目指導、完善和實施的方式,全面性提高美術館策展能力。2019年,國家藝術博物館聘請將近50位的管理者和專家學者,結合交流研討、專題講座、策展實踐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種培訓形式,針對入選策展人才培養項目的美術館學員進行培訓工作。學員通過此種方式,共同參與完成了主題展覽的策劃工作,并在參與實踐環節得到了有效鍛煉。各類美術館自主策展整體培訓工作在一步步推進的過程中,其項目逐漸增多,各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逐漸頻繁。除此之外,隨著國際交流范圍的擴大,中國策展人參與國外培訓項目的機會和平臺越加豐富。例如,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所推動實施的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的計劃項目,就是實現青年策展人與同行零距離交流的平臺,這一舉措有助于加快實現成果的轉化。
(二)實行當代美術館策展人制度
推動執行策展人制度的過程中,首要工作任務是組建核心且基本的業務組織架構,此種工作模式是盛行于歐美國家的一種博物館運作機制,強調執行策展人組合“團隊”機制,按照研究領域的不同,完成工作劃分。如果涉及同一領域,則需要結合工作水平與工作經驗,形成積極關系。
自1949年以來,我國多數公立美術館以“三部一室”這種傳統的機構設置方式為主,展覽工作由某一業務部門做主完成,不具備“策展”系統和常設策展人制度,因此展覽任務由部門承擔,而非個人承擔。隨著新世紀文博事業的發展,在傳統藝術領域及美術館中,“策展”概念實現了有效滲透,并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及重視。
2012年,國家文物局針對性提出了《關于加強博物館陳列展覽館工作的意見》,在該文件中強調需要借鑒先進經驗,創新運行機制,探索并實行策展人制度。現階段,我國多數美術館正處在積極引進策展機制與策展人制度的發展階段,還有少部分機構雖然沒有設置策展人,但整體展覽操作流程與策展模式無異。總體來說,美術館展覽模式可以概括為以下三種形式:策展人自主策劃或館內策劃部策劃,外聘策展人與館內策劃人共同完成策劃,對外聘請客座策展人策劃。以香港藝術博物館為例,其早在2008年就開始嘗試應用客座策展人理念,嘗試探索合作策展形式,通過聘請研究機構學者及國內大學學者擔任策展人的方式,從多元化角度探索香港藝術,力求為觀眾提供更加新穎及多元的體驗。
當前,在完善策展人制度的過程中,策展人待遇及話語權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容易導致人才流失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本文認為有必要結合討論策展機制的全面改革,通過策展人負責制的有效落實,結合建立策展人制度,保證實現規模化、層次化的策展人培養機制,同時配合設置策展人層級與崗位保障,提高美術館策展人相應薪酬與地位,保證其在人、物、財等方面的權利。
(三)確立當代美術館策展人職業資格認證體系
針對性確立策展人職業資格認證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方面,需要設置美術館策展人職業準入標準;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策展人職業資格多種獲取渠道。
前者是策展人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先聲,是對策展人人才培養機制的一項創新舉措。從《2020中國文化文物和旅游統計年鑒》中可以發現,我國美術館從業人員存在水平較低、正高級職稱以及副高級職稱人員數量占比少的情況,再加上出現了一些策展人隊伍濫竽充數以及策展人門檻降低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當代美術館的發展與建設。針對這一問題,在重點關注提高美術館從業人員素養與水平的過程中,強調要針對性設置從業人員資質要求門檻,甚至需要建立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將其看成是美術館崗位劃定的最低標準。當前,針對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主要考評指標包括學歷、職業道德以及工作經歷這三個方面,考評方式包括面試、筆試、資格審查以及實務操作等多種形式。在了解上述基礎內容后,本文建議結合日本、新加坡以及挪威等多個國家的最低美術館準入標準,設定中國當代美術館從業人員準入標準為大學學歷、從事過助理策展人、有相關領域的成功研究和發文記錄、具有良好的發文能力等。
后者是結合不同崗位所設定的差異性職業資格獲取方式。一般來講,通常會將策展人學歷看作職業資格準入標準的基礎,是在強調策展人相關專業背景前提下,衡量其技能掌握情況以及專業知識儲備量。除此之外,可以結合日本文部科學省所設定的定期博物館學藝員資格認定方式,配合使用口試及筆試的考核形式,針對參與策展項目的工作人員進行職業資格考試認證。如果相關人員在大學期間已經研究了對應科目并獲取學分,則可以給予其免試的政策。其中,在保證同學歷認證的前提下,需要針對性認證策展人工作實踐經歷,保證其晉升路徑的合理性,希望能夠對策展人職業發展起到顯著的激勵作用。
四、結語
在經濟穩步提升的現實背景下,美術館建設與發展遇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對于目前所存在的策展體制不健全、策展水平和素質低、策展人員職業素養不足等問題,本文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策展人培訓體系,確保美術館在專業化發展進程中,能夠更為針對性地煥發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何小特.策展的主題立場和空間敘述問題:以“萬言亦無聲:生活的學術價值”展為例[J].畫刊,2022(5):68-74.
[2]續鴻明.張瑞田:策展人意識的覺醒,深化了當代書法展覽[J].藝術市場,2021(5):28-29.
[3]張紅梅.第17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雕塑與建筑藝術展”總策展人溫琴佐·桑弗先生對中國藝術家參展作品的點評[J].雕塑,2021(4):22-23.
[4]劉琛,邱正倫.當代藝術策展觀念的變革及其美學問題域的構成:以瑞士策展人奧布里斯特的“對話”策展理念為例[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21(1):8-11.
[5]韓曉儀.關于中國當代藝術策展人的本土藝術價值取向研究[J].藝術品鑒,2021(24):34-35.
[6]葉盛.學科綜合背景下的美術策展人才培養機制探索:以浙江財經大學為例[J].藝術教育,2021(3):159-162.
作者簡介:
齊征,澳門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史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