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文化開講啦!
為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提升青少年傳承非遺文化的使命感與自豪感,近日,廣州青年運動史研究和青少年融媒體中心特別邀請廣東省嶺南民間工藝研究院研究員、廣州美術學院特聘教師、嵌瓷藝術家陳旭南走進南沙小學,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精彩的非遺文化沙龍。
初識嵌瓷—— 永 遠 亮麗的藝術
嵌瓷是潮汕、閩南地區特有的傳統裝飾工藝,早在明代萬歷年間就已經在民間使用。嵌瓷以繪畫藝術為基礎、以灰塑工藝為載體,是將零散的碎瓷片剪裁、拼貼、鑲嵌、組合起來的復合型工藝,經歷風吹雨曬也不會褪色,被譽為“永遠亮麗的藝術”,入選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出身于潮汕地區的陳旭南,大學期間就開始研究嵌瓷工藝,并提出“異嵌瓷”新概念,探索嵌瓷走出傳統語境、走入現代空間的可行性。從他的第一幅作品《海·魂》,到最終在深圳荔灣地鐵站落地的《海之狂想曲》,都在訴說著“用傳統的語言讓現代生活空間找回自己的文化基因”,讓普通大眾重新去認識這一傳統工藝。
初試嵌瓷—— “不要怕,大膽做就好!”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這項非遺藝術,陳老師先從身邊的傳統嵌瓷藝術建筑裝飾開始,向同學們介紹嵌瓷工藝的特色,層層遞進,不斷引起同學們對嵌瓷的好奇和興趣。
實操環節,陳老師拿出制作嵌瓷所需的材料,向大家演繹嵌瓷藝術的制作過程,并鼓勵同學們自己動手,陳老師還貼心地準備了小手套。起初,個別同學有點手足無措,陳老師鼓勵道:“不要怕,大膽做就好了!”跟著老師的演示,同學們很快就抓住了要點,經過一雙雙小手的重組、鑲嵌,一個個鮮活的作品展示在老師面前,有的是多彩的鮮花、有的是深海的巨龍……孩子們對于嵌瓷材料和技巧的接受能力讓陳老師印象深刻。
同學們感受到了嵌瓷藝術的非凡魅力,都在驚呼:“太激動了,沒想到還能現場體驗!”體驗課結束后,同學們將剩余材料“打包”,“可有趣了,我回家還要繼續做!”
南沙小學有27名學生參加了這次活動,來自六(5)中隊的馬司青表示,這次沙龍互動特別有趣,我不僅了解了嵌瓷這項非遺文化,動手實踐也讓我體會到了嵌瓷的魅力,我們應該更好地傳承這項文化。
嵌瓷進校園—— 播撒文化傳承的種子
陳旭南一直非常關注嵌瓷藝術的發展與傳承,談起舉辦這次沙龍的緣由,陳老師說道:“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財富,是中華文化歷史鮮活的代表。此次將嵌瓷工藝帶入校園,可以讓孩子們更直觀地了解和感受這項傳統工藝的歷史傳統與藝術魅力,播撒文化傳承的種子。”他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嵌瓷,這對嵌瓷工藝的繼承和發揚會更加有利。
“ 這真的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對于此次嵌瓷藝術走進校園,南沙小學德育處主任聶燕表示,近距離感受嵌瓷,不僅能夠讓同學們了解這項非遺文化,也能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傳承與保護這項文化。
讓更多的人了解嵌瓷,再去了解嵌瓷的歷史傳統與藝術魅力。南沙小學的嵌瓷非遺講座給同學們打開了一扇了解嵌瓷藝術的窗口,在他們心中埋下了一粒美麗的種子。一起看看他們的課后手記吧。
我領會到非遺文化的魅力
南沙區南沙小學 四(8)中隊 董燁茜 指導老師:聶燕 連璇玲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陶瓷的故鄉”,陶瓷是中國的象征。一部中國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國歷史、一部形象的中國民族文化史。上下五千年沉淀下來的各個時代的文明已成為人類最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學校組織了一堂十分有趣的非遺文化講座。藝術家陳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許多非遺文化,例如石雕、木雕、廣繡、廣東醒獅......我領會到非遺文化的魅力,知道了陳家祠這個充滿嵌瓷藝術的地方,我還體驗到了動手做嵌瓷的樂趣。
每一位中華兒女,不僅是非遺文化的欣賞者、見證者,更有責任、有義務成為非遺文化的保護者、傳承者,讓子孫后代能夠從非遺中感受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璀璨文明,從而留住我們自己的文化。
我要成為非遺文化的守護者
南沙區南沙小學 四(8)中隊 熊怡欣 指導老師:聶燕 連璇玲
學校組織了一場非遺文化講座,老師嵌瓷藝術家陳老師給我們講了非遺文化的悠久歷史。
通過這次講座,我了解到廣東省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有165項,省級有80多項呢,我為我們的非遺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陳老師說:“非遺文化很重要,因為它是我們的傳統,需要我們好好守護,傳承給下一代。”我知道荔灣區那邊有一個陳家祠,里面有很多藏品,墻壁是用石雕刻而來的。我還知道南沙區有琺瑯、灰墨和宮燈等,我們祖國的歷史文化真璀璨!
除了學習非遺知識,我們還體驗了一把,我和另一個同學一起用碎瓷片做一幅畫,我們做了一朵藍藍的花,栩栩如生。我發現,原來嵌瓷特別有趣!
陳老師說,有些地方的非遺文化沒人傳承,所以,我們要守護非遺文化。
把它們的美麗告訴所有人
南沙區南沙小學 五(2)中隊 謝佩蕓 指導老師:聶燕 連璇玲
這是一節生動有趣的課堂,電視大屏上播放著一幅幅關于嵌瓷作品的圖片。每個作品色彩鮮艷、精致無比,連一根羽毛都十分講究,好像吹一口氣它們就能動起來似的。這可以稱得上完美的作品背后,有多少付出呢?
陳老師講得好生動,讓我躍躍欲試,原來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么有趣!
最后來到實踐環節,這讓我特別興奮。陳老師告訴我們要先在一塊小木板上打草稿,用特殊的釘子固定,再挑合適的瓷片抹上水泥放在木板上,然后做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和我的伙伴選擇的主題是木棉花,但因為我們是第一次嘗試做嵌瓷,老師以為我們做的是三角梅。還好,老師總算看得出它是一朵花,看來我們還是有進步空間的!
這次講座讓我領略到非遺文化的魅力,我要好好傳承非遺,把它們的美麗告訴所有人,將它們發揚光大!
我親手做了一次嵌瓷
南沙區南沙小學 四(4)中隊 吳梓嫦 指導老師:聶燕 連璇玲
我很幸運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非遺文化講座,陳旭南老師為我們講解了很多非遺文化的故事。
通過講座,我們了解了什么是非遺文化以及各個地區的非遺文化,比如南沙區有美麗的香云紗,黃埔區有熱鬧的菠蘿誕,佛山有可愛活潑的石灣公仔等。我們還知道了嶺南的建筑特色,比如屋頂的瓦脊公仔,廳堂里的磚雕、木雕和石雕。陳老師還親自教我們制作嵌瓷作品。
做嵌瓷要在紙上畫好草圖,再釘上釘子固定,之后放上水泥,把瓷片插入水泥中,等水泥干了作品就完成了!
在這次活動中,我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豐富多彩,感受到了非遺帶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