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學賢今年83 歲,2000 年退休后就擔任振興街道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一干就是23 年。
王學賢重視關工委組團建隊。他利用街道離退休老干部黨支部平臺,宣傳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動員了一批老干部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牽頭組建了集“關愛后代、志愿服務、文體健身”三大功能為一體的老干部志愿者隊伍,并細分為宣講報告、家教指導、普法幫教、扶貧濟困、校外輔導、義務監督6 支小分隊,活躍在社區街道的各項工作中。
王學賢重視挖掘紅色資源。他登門拜訪轄區內老戰士,請他們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每年清明節都組織青少年到赤峰南山烈士陵園祭拜革命先烈。解放戰爭時期發生在赤峰地區的柴胡欄子事件,是一座血染的豐碑,王學賢充分利用這一紅色資源,組織“五老”報告團走進社區、學校、機關開展黨史國史教育。
王學賢也重視運用多種形式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引導。他帶領“五老”隊伍,學習演唱各類紅色歌曲300 余首,自編自創歌曲50 余首,在學生間廣為傳唱。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關工委 史可)
編輯感言:“五老”定義中雖沒有特別強調“老黨員”,但“五老”中處處是“老黨員”。黨員是終身的,奉獻也是終身的。

2021 年一個寒冷的夜晚,楊天佑正在南湖公園六角亭鍛煉,突然湖邊傳來緊張的呼救聲:“快救人!有人跳湖了!”即使是在云南蒙自,12 月的湖水也格外冰涼,圍觀者中無人敢下水施救。68 歲的楊天佑沒有猶豫,跳入湖中把人救起。他顧不得自己全身濕透,又冒著寒冷為被救者進行了心肺復蘇。直至醫務人員和警察趕到,楊天佑才離開。
這已經是楊天佑第二次在南湖救人了。1992年,他就在這里救起過一名失足落水的女童。
而楊天佑見義勇為的歷史,還能往前推更早。1979 年,年輕的楊天佑在鐵路臘哈地車站工作期間,就曾在鐵軌上救下兩個玩耍的小孩子。“當時情況危急,我沒想那么多,就想著要把孩子救下來。”面對疾馳的火車,楊天佑拋開生死,做出了讓人心生敬佩的決定。
楊天佑經常鍛煉,即使現在年紀大了,頭發也已灰白,但一身練功服的他練起拳來,依然頗有俠士之風。
(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文瀾街道黨工委張仙)
編輯感言:歲月流轉,英雄不老。“五老”楊天佑,展現出一名黨員“關鍵時刻站得出來”的勇氣和責任感。1979 到2021,他救起4 條鮮活生命,42 年時光流逝,沒有帶走他身上“俠”的光芒,也沒有磨去他“黨員”的硬度。

中等個子、精神飽滿的黃元龍總給人一種踏實感。從蠶桑技術員到縣人大常委副主任,他是蒼溪有名的實干家。黃元龍退休擔任關工委主任時,縣關工委只有個“空架子”。他知道,必須依靠黨委、政府重視支持,才能有效開展工作。現在,全縣各級關工委都實現了有班子,有陣地,有經費。
“五老”是關工委的骨干。黃元龍先后建立了“長征精神”宣講團、校外教育輔導團等“五老”團隊。發揮“五老”作用,也要關心他們。有老同志遇到困難時,黃元龍就登門慰問、幫忙解決。目前,全縣已建立800 多個關工組織,有1 萬多名“五老”活躍在蒼溪關心下一代戰線。
蒼溪是革命老區,當年紅軍革命,全縣近30萬人中有3 萬人參加了紅軍。為把當地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青少年的好教材,在黃元龍的推動下,全縣31 個鄉鎮都建立了紅色教育基地,總投資達831.6 萬元。
發展關愛基金、幫助困難孩子、建設勞動基地……黃元龍在關心下一代事業中保持著實干家的作風,腳踏實地建設著蒼溪關工委關愛育人的品牌。
(四川省蒼溪縣關工委 肖洪江)
編輯感言:蒼溪關工委的工作成果,就像當地特產的雪梨、獼猴桃一樣,飽滿扎實地掛在枝頭。種果子來不得虛的,做關心下一代工作也一樣。

牛之營,姓牛、屬牛,干起活兒來,就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老黃牛”。
牛之營曾擔任過泰安市委黨史辦副主任、主任、調研員等職,有從事地方黨史工作30 多年的經驗。2010 年退休當年,他就加入了泰安市關心下一代隊伍。2011 年,他擔任市 “五老”宣講團副團長。為了讓青少年有更多的黨史學習讀物,在泰安市關工委的組織下,牛之營參與編撰了《泰安史話》《泰安抗日斗爭故事》等黨史讀物。
為了讓黨史報告更形象生動,牛之營到老年大學專門學習了PPT 制作,制作《聽當年紅色故事,做新時代筑夢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前進力量》等課件,先后到山東農業大學、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南關中學、泰安實驗學校等學校開展宣講活動。他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宣講方法,把地方黨史講的扣人心弦。
牛之營致力于革命遺址遺跡的保護開發,會同基層關工委先后指導建立了泰安市革命史展覽館、岱岳區革命史展覽館、新泰市龍廷革命史紀念館、徂徠山起義展覽館、共和國上將劉振華紀念廳等十幾處紅色教育基地。
(山東省泰安市關工委 董婷婷)
編輯感言:當地關工委的同志們說,牛老干工作充滿了“三牛精神”,他就是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