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原愷
在我的印象中,爺爺很喜歡穿中山裝,那個時候不明白爺爺為什么喜歡,只是每次看見爺爺穿都覺得很威武、很嚴肅。
爺爺出生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不到三十歲的時候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一名名副其實的老黨員。聽奶奶說:爺爺年輕的時候,每逢有重要的黨員活動,或者一些比較正式、隆重的場合,爺爺都會穿著他的中山裝去參加。回到家后,爺爺總會用濕毛巾擦掉衣服上的塵土,細心地撫平衣服上的褶皺,疊得整整齊齊后,再用一塊布包起來放到衣柜里。
小時候,每當我問起爺爺為什么總把他的衣服當寶貝的時候,爺爺便會拿出他的中山裝,然后把我抱在他的膝蓋上,耐心地跟我講著:大孫子,你不知道啊,那時候家里窮,不打補丁的衣服就算是好衣服了。為了做這件衣服,爺爺可是攢了好幾年呢!每次我穿這身衣服出去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羨慕呢!而且,這中山裝還有著深層的含義呢,你看這衣服上有四個口袋,分別代表著“禮、義、廉、恥”。禮就是禮節,告訴人們要懂禮貌;義就是正義,告訴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廉就是廉潔,告訴人們不要起貪求之心,要有大公無私的精神;恥就是恥辱,告訴人們要知羞恥,不要做違背良心的事情。袖口的三粒紐扣表示著三民主義,還有這衣領是翻領封閉式,表示治國要嚴謹……
當天,爺爺和我說了很多,從抗日戰爭說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從“三年困難時期”說到了唐山大地震。當時我還小,有很多已經記不清了,但我卻記住了爺爺說的“禮、義、廉、恥”,現在回想起來,這大概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堂思想政治課吧。
后來,我慢慢長大了,也開始漸漸明白這身中山裝在爺爺這個老黨員心中的分量了。爺爺老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后來還患上了膀胱癌。雖然爺爺每天都被病痛折磨著,但他從沒說過一句苦,從未喊過一句疼。爺爺是離休干部,醫藥費是全部報銷的,但爺爺卻掐著醫療本,不許子女們去報銷醫藥費。爺爺說了:咱們又不是沒錢,少給組織添麻煩,今天我把話撂這兒,誰要敢去報銷我和誰急。子女們到底沒有說服執拗的爺爺,醫療費最終也沒能報銷。
當時所有人都不理解,還有很多人說爺爺傻,但是現在想起來,似乎能理解爺爺當時的想法了。這正是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初心:自己能扛起來的事情,絕對不會去麻煩組織。就像我們在電視劇中常常看到的,某個共產黨員在臨終前,用微微顫抖的手攥著一把零錢,要求自己的戰友或者親人幫自己交最后一次黨費。也許這樣的場景在電視中看到,人們可能不會太在意,但當這樣的事情真真切切地發生在你的身邊時,那種發自心靈深處的震撼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的。
爺爺最終還是走了。按照爺爺的遺愿,子女們沒有給爺爺穿傳統的壽服,而是穿著爺爺那件穿了四十多年的中山裝,葬禮也沒有大辦,只是找了些親戚朋友送了爺爺一程。
仔細想一想,爺爺這輩子雖然沒有什么耀眼的豐功偉績,也沒有為子孫創造大樹下面好乘涼的余蔭,但是,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來說,我想,爺爺是合格的。放眼當下,最寶貴的不正是爺爺這種秉承初心、無私奉獻的精神嗎?爺爺,您放心吧,您給我講的“中山裝”的故事,我會牢牢地記在心里。爺爺,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