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宇
這是一群平凡而可愛的人,每天都穿梭在溝壑之中。一頂紅帽子,一身制式工作服,這是他們共同的裝扮。可他們時時把責任扛在肩上,哪里需要他們,他們就會出現在哪里。今天,讓我們來聆聽一下他們的故事。
大國工匠的學徒之心
“我就是想造出比這個更好的。”這是我們大國工匠禹長征在面對德國專家時說的一句話。2001年,他有幸被公司選中到北京自動化大學訓練中心和天津中德培訓中心學習電氣編程一年。在這里,他如饑似渴,不懂就問,憑借著手勢和單個的詞語,孜孜不倦地與德國專家交流。這一年的學習也為他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德國是世界公認的工業強國,德國制造更是享譽全球。可禹師傅并不盲從,在面對德國制造的大型設備輪斗機“水土不服”的情況時,發揮中國式的匠人精神,歷時半年和工友們一起解決了國外廠家都沒辦法解決的設備遺留問題。
真正的大師永遠懷著一顆熱忱的學徒之心。2018年9月,第四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在元寶山露天煤礦舉行。而大賽的其中一項就是PLC編程,和年輕人比自動化技術,這對于43歲的禹師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可禹師傅沒有氣餒,在賽前的幾個月向技工學校的老師請教,惡補基礎知識,上機反復實驗。從一個懵懂無知的新手變成技能嫻熟的老手,沒有人能體會他所付出的辛苦。“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用一張第一名的獲獎證書圓滿完成了他的大賽之旅。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1993年參加工作到現在,他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截止到三月初,為礦區節約用電1000萬度,直接創效800萬元。2016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授予的“謝金龍大師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以來,禹長征被任命為電氣創新工作組組長,六年時間他先后共參與技術改造三十余次,為企業節約資金達到兩千余萬元。而他主導研發的一種真空隔離器輔助開關和礦車自動計數器,也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型專利證書,填補元寶山露天礦職工專利申請的空白。
青年心聲:有一種答案叫堅守
艱苦的崗位與優渥的環境,這曾經是擺在全國青年崗位能手趙磊面前一道十分簡單的選擇題。可他的選擇卻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那是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小伙子,他蜷縮在變電站中,忍受著悶熱和轟鳴,而出了變電站,塞外的風沙毫不留情地拍打他的臉龐。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拒絕了同窗三倍月薪的工作邀請,毅然和工人師傅們一起爬上爬下。在實習期的他,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泡在了設備上,研究設備原理,熟悉電路圖紙,不懂就虛心向老師傅請教。功夫不負苦心人,剛剛結束實習期的他就作為技術負責人,負責新增3#排土線的工作。經過六個月的艱苦奮戰,3#排土線按期投入使用并達到設計的生產能力。
2017年5月,已經在安質科工作三年的趙磊又做了一次同樣的選擇。面對采礦一部技術人員嚴重緊缺,電氣技術保障能力不足的情況,他主動請纓調回采礦一部擔任副班長。當所有人都為他的決定感到惋惜時,他卻用行動證明了自己。他抓住冬天剝離運輸設備停產的機會,帶領工友們對高壓柜進行“五防”改造升級。沒有參考資料,他就和工友自己動手設計圖紙;沒有供暖措施,他和工友照樣堅守在零下十幾度的排土場。經過了三個月的苦干,成功完成37臺高壓柜“五防”改造升級。
我曾問過趙磊,為什么他永遠選擇堅守在一線。他說,剛參加工作的他也曾有過動搖,可每當他看到滿身煤塵、滿臉疲憊卻依然堅守在一線崗位的工友們對他投來期許的目光,他明白了什么是堅守。既然做出選擇,就必須要有一份執著,堅守在一線,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對得起自己無悔的青春。
人們常用“紅梅”來形容革命者的堅貞,用“天平”來詮釋執法者的公正,用“蠟燭”來指代為師者的奉獻,而對于礦工,卻難以找到一個恰當的詞語去形容。在我看來,礦工是水,礦山是海,只有把水放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枯。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挑戰,可礦山人的優良品質卻一代代地傳承下去。他們曾經用汗水書寫故事,把歲月奉獻給他們所熱愛的土地。而今天的礦山人也將憑借敢為人先的精氣神、披荊斬棘的攻堅力、善作善成的真本領,枕戈待旦去迎接新的挑戰。
從鋤頭鎬把,到煤海航母,這是礦山之重器;幾十載青春,不負韶華,滾滾熱血蕩溝壑,這是礦山之兒女;一聲令下,義不容辭,敢在天地試鋒芒,這是礦山之傲骨!現在礦山的重任已經壓在了我輩的肩上,我輩要發揚礦山人的精神,用自身的力量扛起使命。我相信,薪火傳承永不滅,看今朝,有我輩兒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