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河,流淌在村南,不大。倘若在空中,以鷹的視角俯瞰下來,河流繞村而過,是村莊一條細長且明亮的腰帶。
河流雖小,但足以滿足全村人及家畜日常生活對水的需求。孩提時,小河的水質尤為清冽,走在河灘上,渴了,挖個坑,待細沙沉淀、水恢復澄清后,趴下就能喝。或者,文雅一點,用手掌兜起一捧,一口一口細抿。小河的魚蝦甚多,就像游在空中一樣,只有蹲下身去捉,劃破了水面,你才感覺到水的存在。
如果不是做好飯的母親實在沒有耐心等待,揮著竹條氣沖沖找來,村里的孩子會把大半天的時間都耗在河里。摸魚、捉蝦、逮螃蟹、扎猛子……我和伙伴們喜歡像蝦一樣在水底潛行,或者從岸上捏著鼻子,一次次跳進水里,比比誰激起的水花更大。累了就仰面躺在水上,順水漂流,看著岸邊的樹慢慢向后倒退而去。
一個鄉村孩子,游泳是無師自通的,在水里撲騰就是了,河流是無言的老師。好在小河很淺,比較安全,現在的孩子,可不能像我小時候那樣自個去河里玩耍。我們游泳的姿勢可能不太好看,狗刨,有時還得吞一肚子水,被嗆是常事兒,但這又有什么要緊呢,掌握的本領從不會欺騙自己。
上高中后,有次我和一個在城市長大、學過專業游泳的朋友比賽。當時,確實是看不慣他的趾高氣揚,在一眾親友前,他大談特談城市風光,來自小村的我顯得那么無知、平庸。為了煞煞他的威風,我提出與他進行游泳PK,沒想到他受過更加專業的訓練。
天生不服輸的我,對自己爭取來的展示機會,也決心全力以赴。比賽前,我把村里的伙伴們都叫到小河邊幫我助威。第一個回合,憑借速度,他贏了。到了第二、三回合,靠著長期在水中打鬧積攢的一身體力和耐力,我贏得了最終的勝利。除了喜悅,那一刻我意識到,我的“狗刨式”,也是對故鄉那條河的致敬和懷念。
關于小河的記憶,還得提到一種普通的蔬菜——黃瓜。老家的村里種黃瓜的人多,且村里人大都沾親帶故,想吃根黃瓜是不難的。自家沒種不要緊,幾個孩子在一塊玩,突然想吃瓜了,就到田里去,找塊瓜地,甜著嗓子,親熱地喊種瓜人。有喊爺爺的,有喊叔的,還有喊嬸嬸的……一頓喊,種瓜人就嗔罵著,起身拿來一根黃瓜,切開,一人一塊。幾個黑腦袋湊成個圓圈,蹲在河邊,稀里呼嚕,便是快樂的一天。
有一次,我們幾個伙伴在河里游泳,氣溫很高,喉嚨有點干,有孩子想“走捷徑”,提議到附近黃瓜地偷瓜來吃,解解渴。在孩子看來,偷瓜是無傷大雅的小事,還帶著一絲冒險的刺激,提議一出,獲得大家一致的贊同。
我們學著抗日電視劇里埋伏在山上的八路軍戰士,匍匐前行到瓜地,一人摘一根,用衣服包好,再偷偷溜回河里,一邊泡在河里打水仗,一邊開著玩笑吃黃瓜。玩夠了,吃飽了,這時,種瓜的劉叔卻突然出現在岸邊,抱著我們的衣服,笑瞇瞇的。那天,幾個“光腚猴子”,在大太陽下,拔了一大塊瓜地的草,才拿回自己的衣服。
前幾天回鄉,在村里遇到劉叔,他已須發皆白,提起我們的偷瓜往事來,他笑得很慈祥。我去了河邊,河水淺了不少,但依然很清澈,幾只鴨子快樂地戲著水。現在國家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高,樹木郁郁蔥蔥,河水清澈見底,鄉村越來越美麗。
望著河水,仿佛看到那些往事如一片片任性的落葉,徑自順水而去,無法打撈,不知影蹤,只剩我一個人在岸邊,還有那棵童年時就站在河邊的老石榴樹。
(文/劉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