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秦風明

群山環繞、霧氣氤氳,小橋流水、青瓦白墻的民居……盛夏時節,置身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大峽谷鎮青龍峽村,田園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十幾名河南游客相約來到青龍峽村,欣賞美景、采摘山貨、品嘗農家飯菜、選購土特產品,享受美好時光。
青龍峽村位于太行山深處,是前腦和后腦村合并而來的,“山多石頭多,地少收入低”是當地的真實寫照,許多人只能靠依山勢開墾出來的“腰帶地”為生。
“過去,我們這兒就是貧窮落后的代名詞,住在旅游區,卻吃不上‘旅游飯!”村民楊全增說道,“那時大伙住著低矮破舊的土坯房,走著泥濘不堪的土路,日子過得確實苦。”
2012年8月,在外經商多年的李蘭江回到前腦村,并挑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重任。“我們首先在全村大力推進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美化我們的村莊,吸引游客前來旅游觀光?!崩钐m江說。
2014年,李蘭江借著全面脫貧攻堅的東風,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巧打鄉村旅游牌,將鄉村旅游作為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流轉土地50畝建成生態農業觀光園,成立了蘭江農業專業合作社,打造集休閑、旅游、采摘、住宿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點。
2016年,村里投資400萬元拓寬了鄉村旅游路,使昔日崎嶇盤旋、狹窄危險的出村路變得平坦又安全。接著又投資250萬元修建了旅游步道,使落差超過300米的青龍峽至日觀峰實現了步行連通,每年有5萬多名喜歡徒步攀登的游客從谷底爬到峰頂,沿途欣賞青山秀水,領略太行山的峻峭壯麗,有的還住在村里體驗田園生活,大大拓寬了村民們的增收渠道。
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前腦自然村先后實施了200余畝核桃樹干果經濟林的提質增效項目,對3000余株柿樹進行了嫁接,種植了1000余畝連翹等中藥材,為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打下了良好基礎。
今年端午節假期,在前腦自然村的“前腦山莊”民宿茶室里,四五位游客或看報,或閑談,或飲茶,盡享鄉村慢生活。復古自行車掛鐘、油畫等裝飾品點綴在樓道、墻壁上,別有一番風味。店主李其付還精心設計了“鄉土灶臺”“農耕工具展示區”等,供游客體驗做豆腐、燒柴做飯的農耕生活。
“村里一年四季都有游客來參觀旅游,還有藝術家來采風創作,讓我們的民宿風生水起,收入十分可觀。”說話間,李其付的手機響了,是山東的游客要訂購紅薯粉條。
近年來,村里不斷組織村民到河南、河北等地就發展農家樂參觀學習,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目前全村僅農家樂客棧就發展30多家,年收入400多萬元。
村民蘇俊凱今年40歲,在村里開農家樂?!拔易詮?016年投資開農家樂后,生意是越來越好,每年純收入達10萬元,日子比以前過得舒心多了!”蘇俊凱說。
李蘭江介紹,為了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他帶隊到多地走訪和考察,通過對比之后從江蘇雁達機械引入了葡萄酒生產設備,建立起葡萄酒生產車間,僅僅第一年就生產出葡萄酒3000余斤,收益達到20余萬元。隨后李蘭江特意到汾陽請來高粱酒釀酒技術專家,開發出高粱酒生產線,通過收購村民的高粱,填補了葡萄產量不足的問題,也解決了部分村民農產品銷路問題。
正是依托于鄉村旅游,前腦村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