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移民”到“公民”:朝鮮族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進程

2023-07-14 06:33:16樸今海李響
民族學刊 2023年2期

樸今海 李響

[摘要]作為一個跨境移民族群,朝鮮族先民與兄弟民族攜手并進,在共同開疆拓土、共同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共同促進祖國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的過程中,由“自在”的自然共同體向“自覺”的命運共同體轉變,而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加速了這一歷史進程的轉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大朝鮮族人民擺脫狹隘的民族主義,自覺肩負“雙重使命”,投入中國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在同舟共濟、生死與共的斗爭洗禮中,更加彰顯出休戚與共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日帝投降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土地改革和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以及解放戰爭,朝鮮族真正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完成了從一個邊緣的跨國移民身份轉變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成員”身份的歷史演進。

[關鍵詞]朝鮮族;移民;公民;中華民族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C9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91(2023)02-0001-07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構建中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少數民族視域研究”(17ZDA152)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樸今海,女,朝鮮族,吉林龍井人,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李響,女,漢族,延邊大學民族學專業2022級博士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吉林 延吉 133002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命題,將其作為黨的民族工作“主線”和“綱”,為新時代我國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開創了新局面。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自古以來各民族不斷交融匯聚,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的有機統一體。梳理邊疆各民族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演進歷程及階段性特征,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淵源,正確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當下與未來,不僅有助于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多元維度,而且也能進一步正確把握新時代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共同體中的發展邏輯。

朝鮮族先民移入中國東北始于19世紀末,迫于生計的朝鮮北部邊民的跨境遷移與流動絡繹不絕。尤其是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以后,成千上萬的破產農民及立志推翻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民族之士跨越圖們江、鴨綠江,流入到中國境內,同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拓東北之疆土、共同捍衛國家之主權、共榮祖國之經濟發展、共興中華之燦爛文化。這一過程中,他們在重新認知、利用和改造自身所固有的傳統文化與資源的同時,也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借鑒了“異域”文化與資源,打破邊界,積極融入新的社會環境與斗爭實踐。不僅如此,在諸多錯綜復雜的民族生存岔路口,廣大朝鮮族人民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以滿腔的革命熱情投入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經過血與火的洗禮,一個跨境而來的民族逐漸融入中華民族,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目前,涉及朝鮮族歷史的研究成果相對豐厚。其中,專著有《朝鮮族簡史》[1]《朝鮮族革命斗爭史》[2]《中國朝鮮族歷史研究》[3]《中國朝鮮族移民史》[4]《中國朝鮮族通史》[5]等,另外,于海君(1998)[6]、樸今海(2000)[7]、孫春日(2006)[8]、劉智文(2013)[9]、趙剛(2018)[10]等也做了相關研究,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移民史、斗爭史及民族關系等方面,未系統梳理朝鮮族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進程。鑒于此,本文擬以朝鮮族移民定居并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進程為研究對象,探討東北邊疆地區各民族“一體化”的多維時空環境及其階段性特征,以期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相關研究提供典型案例。

一、走入“異域”:清末民初朝鮮族國家認同意識的萌生

(一)開拓東北邊疆,建設新家園

19世紀后半葉,朝鮮國內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加之朝鮮朝政腐敗,“三政紊亂”蔓延,生靈涂炭,民不聊生。走投無路的朝鮮北部邊民冒犯禁令,偷渡鴨綠江和圖們江,涌向沉睡的東北沃野。為躲避官府嚴查,他們越境偷渡到圖們江、鴨綠江以北的山澗溝壑尋求生計,以挖參、狩獵等流動性勞作為主,后逐漸轉為尋找山間僻地,燒荒開墾耕地。久而久之,他們從凌晨越江墾種、日暮返家的“朝耕暮歸”,逐漸發展成為“春來秋歸”乃至攜眷越江、聚落定居。這樣,鴨綠江上游的臨江、輯安、長白等地,以及圖們江北岸的延邊地區(亦稱間島地區)逐漸成為朝鮮邊民越境潛耕的區域。

別國他鄉為異客。朝鮮族先民開始盡管身居中國東北境內,但他們對朝鮮故土和故國,始終有一種無法隔斷的牽扯,有一種客居心態。然而,他鄉久居亦故鄉。移居之初,朝鮮族先民披荊斬棘,用辛勤的汗水把因長年“封禁”而人跡罕至的邊疆不毛之地開發成良田連片、村落棋布的新家園,為建設東北邊疆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不僅如此,他們不畏艱辛,克服東北惡劣的自然和氣候條件,開墾沼澤地、澇洼地,積極試種水稻,使遼闊的東北大地稻花飄香,成為我國稻谷的最大主產區,為我國水稻農業發展歷史寫下濃重的一筆,推進了國家經濟建設的“大一統”。這片“異域”流有他們的汗水、淚水和血水,刻記著他們的家國情懷,在與當地各民族攜手開疆拓土共建東北家園的歷程中,尤其是在同仇敵愾、一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政治斗爭中,他們開始逐漸對中國這一新的居住地產生了依戀之情,其身份認定也開始有了多維變化,在潛意識中朦朧地表露出對新家園的摯愛以及作為中國“國民”的情結。這種難以言傳的心境概括來講就是把東北地區視作新的家園,開拓東北疆域,守護祖國邊疆。

(二)反日親中,歸化入籍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朝鮮命運的日趨衰落以及“日韓合并”,成千上萬不甘為日寇奴役的仁人志士移居東北。由于中朝兩國山水相連,加之歷史上的宗藩關系及文化淵源,朝鮮人普遍對中國有“大中華”情結。為了躲避日本憲警的監視與追捕,獲得中國當局的政治庇護,在中國境內繼續開展反日民族獨立運動,避免因身份歸屬不明確帶來的各種不利,一些移到東北的朝鮮人接受歸化入籍,加入中國國籍,中國地方當局也積極提倡外來“墾民”加入中國國籍。地方當局以《大清國籍條例》為依據,于1910年制定了有關朝鮮人的“入籍細則”“限制細則”和“取締細則”等規定,使朝鮮人歸化入籍更加有章可循。至民國時期,入籍者漸趨增加。

這一時期,各種親中團體也相繼醞釀成立,并積極倡導“歸化入籍”,呼吁中韓聯合的必要性。1910年由李同春等親中派成立的“墾民教育會”在與地方政府簽訂的“秘密條約”中明文規定:“清國若有事之時,則韓民亦有義務予以奔走運動……若本會擴大之時,應盡力勸告間島一般韓民加入中國籍” ①;1913年由歸化入籍的朝鮮人組成的“墾民會”公開標榜“本會為謀雜居墾民聯絡感情,研究中國法律,同一語言風尚起見臨時組織之” ②,并在延邊各地積極開展“歸化入籍”運動;同年,延邊儒林人士鄭安立等起草的《東邊民族親協籌備宣言書》則主張“韓邦淪滅,僑民輸誠中國,盡室偕來,居留吉、奉兩省,遠者已越三十余年,近更襁負前來,甘心歸化”③,明確表明朝鮮移民“向化中邦”“甘心歸化”的熱誠及中韓聯合的重要性。

(三)捍衛中國主權,保衛家園

遷入初期,無論入籍與否,大多數朝鮮人已經把自己的命運同中國聯系在一起,并以生命保衛自己的新家園不遭受侵害。日俄戰爭后,日帝對東北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脹,1907年8月,日帝以“保護間島朝鮮人”為借口,派憲兵警察竄入延邊地區,悍然在龍井村設立“統監府間島派出所”。日本軍警得寸進尺,藐視中國主權,非法調查延邊地區朝鮮族人口,在朝鮮族聚居的圖們江北岸強行設立其地方行政機構“都社長制”,并設14個憲兵分遣所,強化對朝鮮族人民的控制。面對日帝的侵略與挑釁,當時占延邊人口76.6%的朝鮮族人民,堅決站在吉林邊務公署一邊,自覺抵制日本的“都社長制”,拒絕向日方納稅,處決親日走狗,堅決反對日本勢力入侵延邊,并為擺脫日本所謂的“保護”而掀起加入中國國籍的熱潮,以維護中國主權,保衛家園。1909年,日本與清朝政府簽訂“間島協約”,攫取各種特權,并把“領事裁判權”強加于延邊地區的朝鮮人,企圖利用“朝鮮人問題”加大對延邊地區的侵略。對此,朝鮮族人民又奮起抵制“間島協約”,局子街(今延吉)朝鮮族反日人士自發組織訴寫聯名書遞呈吉林邊務公署,嚴正申明:“今墾島之地乃中華之地,墾島之民乃中華之民之立場”④,紛紛組建反日團體,以不同形式聲討日軍侵略罪行。

《滿蒙條約》簽訂以后,日本不僅擴大日本人在南滿地區的各種特權,而且不顧中國政府的抗議,也不論朝鮮族是否入籍,一律視中國境內朝鮮族為日本帝國“臣民”,對其行使治外法權,還把原限于南滿地區的“土地商租權”“治外法權”等特權擴大到南滿以外的間島(延邊)等地區,企圖借助東北各地朝鮮人擴大其勢力范圍。各地朝鮮族對日帝侵略行徑提出了強烈的抗議和譴責,延吉道墾民鄭安立等聯名致函中國外交部,大聲疾呼:“吞并前韓人之已歸中國者,何以謂即日人乎? 五十年納租服法于中國者,何以謂即日人乎? 有土地房屋于中國者,何以謂即日人乎? 生老歌哭于中國者,何以謂即日人乎?中國撫之、恤之、卵之、育之之民,謂即日人可乎? 與日人不懼生、不共戴之民,謂即日人可乎? 歸民即堂堂中華民國國民也”,并呼吁民國政府對日“嚴重交涉,拒絕其無理要求,以重主權而保歸民事?!盵11]

第—次直奉戰爭后,日帝乘機得到退守東北的張作霖政府的同意,以“中日合資”的名義修筑天圖鐵路時,朝鮮族人民同各族人民一道,集眾數千人進行示威運動,掀起一場空前的反日護路保權運動;1928年日帝要修筑敦老、吉敦鐵路時,延邊各族人民又舉行集會和示威游行,為反對日帝的侵略和封建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奔走呼號,使日帝修筑鐵路的詭計遲遲未能得逞。

(四)開展民族自救運動,增強民族凝聚力

面對日帝的侵略暴行,與其茍且偷安,不如積極開展民族自救運動。朝鮮移民一方面積極創辦學校,致力于民眾的啟蒙教育;另一方面組織“墾民教育會”“墾民會”等各種反日團體,積極開展歸化入籍運動,與日本侵略者展開各種形式的斗爭。經過長期的醞釀和準備,朝鮮族人民于1919年3月13日掀起了一場以龍井“三一三”運動為旗幟的大振幅反日示威浪潮。運動遭到血腥鎮壓以后,朝鮮族人民的反日斗爭開始走上武裝斗爭之路,1920年的“楓梧洞戰斗”和“青山里戰斗”,把朝鮮族民族主義反日運動推向了高潮,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日本侵略軍對朝鮮族反日武裝“聚而殲之”的陰謀。進入20世紀20年代,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朝鮮早期共產主義者以東北朝鮮族地區為中心,積極傳播馬列主義,成立馬列主義團體,開展反帝運動,為日后的東北地區反帝反封建斗爭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然而,由于受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不管當時的朝鮮族民族主義反日運動,還是早期朝鮮共產主義者的反日運動,其反日運動囿于狹隘民族主義,只追求本民族的自救和朝鮮的獨立,未能與廣大的中國工農群眾聯合起來,致使運動陷于孤立無援、凄然無助的境地。

二、從“自在”到“自覺”:擔負“雙重使命”

20世紀20年代末,歷經遷入初期的民族生存斗爭和反日民族解放運動的洗禮,以及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不僅朝鮮族人民的階級意識和民族意識不斷得到升華,奠定了從“自在”共同體走向“自覺”共同體的堅實基礎,而且朝鮮族人民的身份認同也上升到一體民族國家的認知和認同,開始自覺地投入中國革命,擔負起“雙重使命”。

(一)“意識自為”:自覺將本民族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曾言:“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在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的對抗中出現的。”[12]朝鮮族中華民族意識覺醒也是在同各民族一道,共同抵抗外國侵略者的斗爭過程中產生的。在血與火的磨礪中,朝鮮族人民清楚地認識到自我的存在、自我的價值、自我的歸屬和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認識到狹隘的民族主義反日民族運動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廣大朝鮮族人民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朝鮮族人民要翻身得解放,不僅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勢力,還要與相同命運的中國工農勞苦群眾聯合起來,參加中國土地革命,共同反對中國國民黨反動派及豪紳地主階級。在這種共識下,朝鮮族人民自覺摒棄狹隘民族主義,堅定追隨中國共產黨的腳步,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斗爭中。朝鮮族人民休戚與共、榮辱與共、命運與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中華愛國主義情結從中得到升華。

此時,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對朝鮮族階級意識的覺醒以及“雙重使命”的認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1928年6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國共產黨明確表明朝鮮族是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之一,對革命有重大的意義。[13]1930年,《中共中央給滿洲省委指示信》明確指出:“韓國民族解放運動,假如建筑在狹隘的民族主義上是極大的錯誤,韓國的民族解放與中國的民族解放是不可分離的任務?!盵14]中共滿洲臨時省委也反復申明朝鮮人投入中國革命的必要性,主張滿洲的韓國勞苦群眾,必須參加目前中國革斗爭。滿洲的韓國同志為一國一黨的原則和解放在滿洲韓國勞農群眾,更應加入中國黨。[15]

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廣大朝鮮族人民便有了革命斗爭的方向。在生死考驗面前他們義無反顧,積極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東北地區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的發展壯大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并用血肉之軀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正如周保中同志所說:“‘九一八以前中共東北黨在群眾中有組織基礎的很多地方是朝鮮農民,各地方組織本身的建立和發展,十有六七都是朝鮮干部在那里工作著。特別是東滿和北滿各地方黨的領導和下級組織,幾乎完全以朝鮮同志為核心。……‘九一八事變日寇占領滿洲以后,朝鮮同志和朝鮮居民更加緊張積極起來了。朝鮮群眾在反映著,兩重亡國奴決死不可當。在有朝鮮人的農村中,成年人、青年、婦女、兒童都參加抗日救國會,有時候組織各種勞動階層團體和武裝自衛隊,他們帶有若干先鋒主義色彩去激勵和推動了中國人起來抗日救國?!盵16] 345

(二)“行動自為”:自覺投入中國革命

在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朝鮮族共產主義者擺正朝鮮革命與中國革命的關系,不再為狹隘的民族主義所左右,以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來投入中國革命斗爭。

土地革命時期,朝鮮族人民在共產國際的“一國一黨制”原則和中共滿洲省委的指示下,不僅積極加入中國共產黨,而且積極開展反封建的減租減息斗爭。在延邊地區,1930年5月朝鮮族人民發起了“紅五月斗爭”“五卅”為號角的反帝反封建暴動,同年8月又掀起“八一吉敦”起義。斗爭鋒芒直指封建地主、反動軍閥和日本軍警,斗爭中還成立了我國東北地區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藥水洞蘇維埃政府。這些斗爭嚴重打擊了日本侵略勢力和地方軍閥統治,進一步擴大了黨在朝鮮族居住區的影響,使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農村的力量迅速發展壯大。據統計,1929年至1930年5月止,延邊四縣、磐石、柳河、清原、海龍、阿城、寧安、珠河、湯原、饒河等地先后建立了黨的基層組織,其黨員90%以上為朝鮮族,東北各中心縣委及區委的領導人也基本都是朝鮮族。[17]

抗日戰爭期間,朝鮮族人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同仇敵愾,同瘋狂入侵的日本侵略者進行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延邊、南滿、北南等各地朝鮮族人民紛紛組建反日游擊隊,開辟游擊根據地,為東北抗日斗爭提供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和后方保障。這些游擊隊看似分散薄弱,但隨著后期的發展壯大,成為東北人民革命軍及東北抗日聯軍的主力軍。對此,東北抗日聯軍主要領導周保中同志曾稱贊道:“1932年所建立的堅強的東滿游擊隊和1933年所建立的強大的磐石游擊隊、珠河游擊隊、密山游擊隊、湯原游擊隊、饒河游擊隊都是由革命的朝鮮同志所創建的,后來它們發展成為抗日聯軍第一、二、三、四、六、七軍。第五軍里也有不少優秀的朝鮮同志?!雹菰趹鸹鸺婏w、硝煙彌漫、蕩氣回腸的漫漫14年烽火歲月里,朝鮮族人民舍生忘死,越是艱險越向前,用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大地,用他們的身軀構筑起中華民族獨立與解放的銅墻鐵壁,表現出的愛國主義情感濃烈且剛強。據相關數據統計,抗日戰爭時期,在延邊地區的革命烈士共有2726名,其中2560名為朝鮮族;在吉林省犧牲的革命女烈士有398名,其中397名為朝鮮族女烈士。[18]

抗日戰爭結束以后,東北地區的朝鮮族人民面臨兩種抉擇:一是是否回到朝鮮半島;二是站在國民黨一邊還是站在共產黨一邊。在長期的開拓東北邊疆、保衛東北邊疆的斗爭中已經與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廣大朝鮮族人民不但選擇留下來,而且毅然緊跟共產黨,在建立人民民主政權和鞏固的東滿、南滿根據地的同時,投身熱火朝天的土地改革運動中。面對蔣介石發動的全面內戰,為了保衛勝利果實,翻身得解放的朝鮮族人民主動請纓,成為當地參軍參戰的主要兵源和支援前線的主體。據統計,解放戰爭期間,延吉、和龍、汪清、琿春、安圖等五縣參軍人數高達5.2萬人,平均每百人中就有6人參軍;當時朝鮮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的70~80%,而朝鮮族戰士占參軍人數的95%以上。[19]62此外,有10余萬朝鮮族青壯年又參加了地方公安部隊、武裝民兵隊伍等⑥。朝鮮族指戰員與兄弟民族戰友并肩攜手,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為新中國的成立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在解放東北和解放全中國的戰場上犧牲的延邊兒女就有3350人,其中朝鮮族有3041人,占90.8%。[19]64

三、真正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

(一)從“僑民”到“公民”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對中國境內朝鮮族的身份地位問題,中國共產黨的立場和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始終認為中國境內的朝鮮人是中國的少數民族。然而,由于朝鮮族是跨境而來的民族,其國籍問題一直困擾著朝鮮族的法律地位問題。清末民初,地方政府強制實行“剃發易服,歸化入籍”政策,那些既未能歸化入籍也沒有地權的廣大朝鮮移民只能作為地主的“佃農”,遭受地主與地方政府的各種壓榨與奴役;奉系軍閥時期,東北軍閥政府把朝鮮人看作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的“先驅”和“赤化的禍根”,采取禁止朝鮮人的土地房屋借貸、強制歸化、強制驅逐等政策;偽滿時期,日帝制造所謂的“雙重國籍”,主張朝鮮人既為“帝國臣民”,又為“滿洲國構成分子”,以雙重國籍來統制和利用朝鮮族。

盡管中國共產黨早在1928年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明確規定“滿洲的高麗人”是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之一,但“八一五”光復以后,在東北解放區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和土地改革實踐中,關于“朝鮮族人究竟是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還是外國的僑民?”的爭論被再次掀起,朝鮮族的國籍問題及其法律地位問題不可避免地被提到日程上來。對此,中共中央東北局深刻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對朝鮮族身份定位明確規定:“除參加華北抗戰的朝鮮義勇軍,在東北的朝鮮居民一般的是視同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20]3271948年12月,延邊地委副書記劉俊秀在《關于民族政策中的幾個問題》報告中再次申明:“中國境內之朝鮮少數民族,是中華民主共和國的一部分。民主政府按民族平等的原則,給予朝鮮人民地權人權財權,并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之安全。”[20]至于“公民”與“僑民”之別,東北局亦作如此規定:“凡過去居住在延邊地區并在土改中已向當地民主政府正式加入戶籍者為中國公民,而那些未正式加入戶籍者或新由朝鮮臨時來居者為朝鮮僑民,公民與僑民在權利義務上加以區別”[20]392。至此,可以說橫跨幾十年的關于朝鮮族人民政治身份和法律地位的相關爭議有了定論,即這一跨境而來的族群實現了從“僑民”到“公民”的身份認同。

(二)耕者有其田

從根本上摧毀舊的封建土地制度是朝鮮族邁向真正共同體的堅實的經濟保障?!熬乓话恕币郧埃瑬|北朝鮮族90%以上是經營農業,而農民絕大多數是小佃農和赤貧佃農,擁有自己土地的地主少之又少。偽滿時期日帝推行了“安全農村”“自耕農創定”等政策,但在“創定”過程中,能夠真正成為“自耕農”的寥寥無幾,廣大的朝鮮農民只是從原來的中國地主佃農轉落成為日本殖民會社的佃農而已。以“八一五”光復之前的和龍縣西城區為例,其居民構成及階級構成大致如下:全區共3790戶中,朝鮮戶占85%,中國戶占15%;而階級狀況為,占全區居民1%的地主階層中,朝鮮戶占0.4%;2%的富農層中朝鮮人占1.2%;25%的中農層中,朝鮮人占22%;52%的貧農層中,朝鮮人占47%;4.6%雇農層中,朝鮮人占2.5%。其他(工人小商人等)層14%中,朝鮮人占11%??梢?,朝鮮人階層中,貧農(包括佃貧農在內)占絕大多數,土地問題的解決一直是朝鮮人農民夢寐以求的愿望。

在土改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確實認識到“民族問題的本質就是農村土地關系問題”,為充分體現民族平等政策,分給朝鮮族農民土地,承認朝鮮族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在土地的具體分配過程中,堅持“以人口為標準,不分民族、性別年齡,按人口平均分配給無地少地農民”的原則,保證少數民族與漢族享有同等權利,同等分地。土地改革從根本上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廣大朝鮮族農民徹底擺脫了封建生產關系的桎梏,獲得了平等自由、翻身作主的權利,大大增強了東北廣大朝鮮族農民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與向心力,為他們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三)人民翻身,當家作主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作為10名少數民族正式代表之一,時任中共延邊地委書記兼延邊專員公署專員的朱德海同志參加了會議。返延后,朱德海同志積極傳達會議精神,明確指出,我們朝鮮族人民為了獲得徹底的解放,同反動的封建軍閥、日本侵略者及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長期的英勇不屈的斗爭,終于迎來了今天的勝利。我們朝鮮族不再是任人欺侮和奴役的民族了,我們同其他民族一樣,已經成為新中國堂堂正正的主人。我們之所以能有今天,應當感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感謝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21]

為了有效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中國共產黨依據馬克思主義原理、從中國國情出發,創造性地制定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將其作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吨袊嗣裾螀f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明確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區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各種自治機關?!痹邳h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經東北人民政府批準,1952年8月26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延邊專區,成立延邊自治區。在8月29日召開的延邊各族各界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上,朱德海(朝鮮族)同志被選為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董玉昆(漢族)、崔采(朝鮮族)同志為被選為副主席,田仁永(漢族)等32名同志被選為政府委員。9月3日,亦即自治區第一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最后一天,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成立大會在延吉市隆重舉行。朱德海同志向全世界莊嚴宣告吉林省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并宣布將每年的9月3日確定為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紀念日。

延邊朝鮮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自治州)成立以后,吉林省境內又一朝鮮族聚居區長白縣也在籌備建立朝鮮族自治縣。根據上級指示精神,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籌備委員會于1958年9月15日召開了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即長白縣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會上,縣委書記董建德作了《關于撤銷長白縣建制,成立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的報告》,宣布自治縣正式成立。朝鮮族干部元相奎被選為自治縣第一任縣長。在選舉產生的15名政府委員中,朝鮮族占53.3%。

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朝鮮族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平等政治權利。朝鮮族人民與各族人民一道,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沿著民族區域自治的偉大道路,成就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傳奇。

四、結語

作為一個跨境而來的移民族群,朝鮮族先民在與兄弟民族共同開疆拓土、共同捍衛國家獨立和尊嚴、共同促進祖國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的過程中,實現了由“自在”的自然共同體向“自覺”的命運共同體轉變,抗日戰爭加速了這一歷史進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大朝鮮族人民擺脫狹隘的民族主義,自覺肩負“雙重使命”,投入中國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在同舟共濟、生死與共的斗爭洗禮中,更加彰顯出休戚與共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日帝投降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土地改革和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以及解放戰爭,朝鮮族真正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完成了從一個邊緣的跨國移民身份轉變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成員”身份的歷史演進。尤為重要的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的成立,一方面切實保障了朝鮮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使其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組成部分,享有了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自主管理本地區、本民族事務的政治權利,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精神文明、物質文明財富的創造者和享受者;另一方面增強了廣大朝鮮族人民對祖國的認同,使之能夠與其他各兄弟民族在共建共享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開辟出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新紀元。

注釋:

①在間島吉田憲兵大尉所報,局子街墾民教育會?關??件,明治四十四年二月十三日(1911),[日]JACAR:B03030257700.

②朝鮮人墾民會?関??件報告,大正2年6月5日,[韓]國史編纂委員會 HOI :NIKH.DB-ha_m_002_0590.

③韓國獨立運動史研究所,龍淵金鼎奎日記:1913年11月4日.

④韓國獨立運動史研究所,龍淵金鼎奎日記:1909年10月11日.

⑤周保中,吉林省委群眾工作會議上的報告,1946年12月.

⑥東北朝鮮族各種統計表,1950年,延邊地委主要文件匯編.

參考文獻:

[1]朝鮮族簡史編寫組.朝鮮族簡史[M].延邊人民出版社,1986.

[2]楊昭全,等.中國朝鮮族革命斗爭史[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樸昌昱.中國朝鮮族歷史研究[M].延邊大學出版社,1995.

[4]孫春日.中國朝鮮族移民史[M].中華書局,2009.

[5]金春善.中國朝鮮族通史(全二冊)[M].2013.

[6]于海君.中華民族革命與中國朝鮮族愛國主義精神[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2).

[7]樸今海,鄭信哲.略論中國朝鮮族愛國主義情結[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4).

[8]孫春日,沈英淑.論我國朝鮮族加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史過程[J].東疆學刊,2006(4).

[9]劉智文.清末民國親中朝鮮(族)墾民典型個案研究——以國家認同為視角[J].學習與探索.2013(7).

[10]趙剛,史諾.抗戰時期中共民族政策對朝鮮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影響[J].江蘇大學學報,2018(2).

[11]秋憲樹.資料·韓國獨立運動(第4冊下)[M].[韓]首爾:延世大學校出版社,1975:1485.

[12]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修訂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3.

[13]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87.

[14]中共延邊州委黨史研究室.東滿地區革命歷史文獻匯編[C].延邊:中共延邊州委黨史研究室,1999:920.

[15]楊昭全,李鐵環.東北地區朝鮮人民革命斗爭資料匯編[C].遼寧:遼寧民族出版社,1992:703.

[16]延邊朝鮮自治州檔案局(館).中共延邊吉東吉敦地委延邊專署重要文件匯編(第一集)[C].延邊: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檔案局,1985.

[17]樸文一主.歷史給現時代的啟示[M].延邊: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1996:47.

[18]崔圣春.延邊人民抗日斗爭史[M].延邊:延邊人民出版社,1997.

[19]政協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文史資料委員會.延邊文史資料(第九輯)[M].遼寧:遼寧民族出版社,1999.

[20]延邊朝鮮自治州檔案局(館).中共延邊吉東吉敦地委延邊專署重要文件匯編(第一集)[C].延邊: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檔案局.1985.

[21]金東和.閃光的青春[M].延邊:延邊人民出版社,1992:420.

收稿日期:2022-11-12 責任編輯:王 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免费| 久久91精品牛牛| 成人国产小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91青草视频| 亚洲欧美天堂网| 亚洲三级a|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丝袜第一页| 欧美日韩理论| 日韩美毛片|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天堂首页|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欧美国产综合|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精品另类| 免费啪啪网址|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伊人天堂网|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女人18毛片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天堂| 青青青草国产|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色播五月婷婷|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天堂网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青青网在线国产| 在线毛片网站|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五月天在线网站|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视频三级|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亚洲最新地址|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