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育永
有一檔節目因詩歌而火,它帶動全民重溫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相信你已經猜到了,它就是《中國詩詞大會》。中國的詩歌產生得比較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了。這個節目喚醒了我們心底的那份詩意。
著名童詩作家金波曾說過:“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兒童是離詩歌最近的人,幾乎不需要太多的學習,就能夠說出充滿想象力的句子。比如我們熟悉的詩人駱賓王,他在七歲時,看見幾只大白鵝在水里嬉戲,便詩興大發,當即寫下了傳世之作《詠鵝》。所以快來寫詩吧,你我皆是小詩人!
寫詩其實一點兒也不難。相對于古詩來說,現代詩少了很多條條框框,有時,把自己說的一些有趣的話整理一下,就能變成一首詩。比如有一天,我帶學生徒步,天很熱,一名女生說:“誰能給我一杯冰水?我愿把我所有的嫁妝都給他!”我很好奇:“你有多少嫁妝?”她告訴我,她已經存了兩百元了。她的話就很有趣。她愿意把好不容易攢下來的錢——不,那是她認為的嫁妝,把這么重要的東西拿出來,只為換一杯冰水喝,這不就很好地把她當時渴的程度表現出來了嗎?這就是詩一樣的語言。我們給它分行、斷句,再簡單修改一下,一首有趣的兒童詩《渴》便躍然紙上了:
誰能給我一杯冰水喝?
我愿把攢了多年的
兩百元私房錢
那也是我全部的嫁妝
全給他!
你們發現了嗎?詩歌的外在形式就是分行表達,一句話寫一行,每行的字數不要太多,語言簡潔,有節奏,充滿想象力,像一個個音符在琴鍵上跳躍。
要想寫好詩,還可請修辭手法來幫忙。比喻、擬人和夸張,往往能給人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如李白的《秋浦歌》:
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開篇就寫“白發三千丈”,如此夸張的表述讓人疑惑:是何原因讓人有三千丈的白發呢?讀到下句才明白,原來這白發是因愁而長,愁生白發。那這三千丈的白發里該有多重的愁思啊!這里夸張手法的運用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把“愁”寫得驚心動魄,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真摯的情感是詩歌的生命。我們在詩歌中要抒發真情實感,以情動人。如王亦洪同學熱切盼望秋游,卻遲遲得不到通知,于是寫下了《秋游》:
天啊!
地啊!
同學和老師啊!
誰能告訴我,
何時秋游啊!
我準備的酸奶過期了!
我準備的薯片過期了!
而下一個即將過期的,
恐怕就是我這善良的
心靈了啊!
這首沖上微博熱搜的詩,有著強烈的真情實感。小詩人連著向天、地、同學、老師發問:何時秋游啊!對秋游的急切盼望溢于言表。接著連寫自己準備的酸奶、薯片一個接一個都過期了,讓我們好像看到了小作者在可憐巴巴地苦等秋游消息卻不得的痛苦模樣。“而下一個即將過期的,恐怕就是我這善良的心靈了啊!”這個結尾堪稱神來之筆,把自己盼秋游、等秋游等得心都碎了的心情生動地表現了出來。誰讀了這樣的文字都會心疼這個可愛的小詩人,或許還會跟著他一起發出疑問:到底何時秋游啊?因此,詩中有真情,一定會打動人心。
一首好詩還要有新奇的想象。可以說想象是詩歌的靈魂與生命。詩人艾青就曾說過:“想象是詩歌的翅膀,沒有想象,詩人就無法在理想的天空中飛翔。”論想象力,首推“詩仙”李白——他的想象力真是令人驚嘆。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把廬山瀑布大膽想象成是天上銀河之水落下來的。再來看看他寫的下雪場景:“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這是何等驚人的想象力!他想象外面的蒼茫大雪,是天仙喝醉了酒之后,把天上的云彩揉碎了撒落下來的。這種新奇的想象力,真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這樣奇特的想象力,并不是只有大詩人才擁有,不少小詩人的想象力也是非常厲害的。比如小詩人姜二嫚,她七歲時跟隨家人從深圳坐火車北上,車窗外漆黑一片,引發了她的創作靈感,即時寫成了一首詩《燈》。雖然這首詩只有兩行,卻讓許多人驚嘆不已:
燈把黑夜,
燙了一個洞。
一個“燙”字瞬間點亮了濃黑如墨的夜色,讓人們的眼前都透出了光芒。把黑夜里的光亮想象成燈燙出來的一個洞,這想象力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看到這兒,你心底的詩意之花是不是在悄悄萌芽?其實,詩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我們用心去感悟、去體驗、去閱讀,然后詩意便從心底長出來、流出來了。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詩人們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