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建成于20世紀末的老舊小區,不僅有著老城區特有的煙火氣、人情味,街巷、菜市場隨處可見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須之精氣神。而承載著幾代人玩耍、成長、休閑、娛樂,甚至被歷史留跡過的文化地標更是人們內心深處的精神支撐。
城市是一個“有機體”“生命體”。城市更新就像是對城市這個肌體開展的“微創手術”,把“位置”漸漸變得不適宜的資源擺放到適宜的位置,把“關系”錯綜復雜的條理厘清捋順,對老舊居民小區進行有機的翻新改造等,都是一座城市必要的、永續不斷的生命運動。
兼修內外,小區里點亮萬家燈火
“城市更新是有機更新”。這是吳良鏞先生提出的概念。在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看來,城市有機更新是內生的,自我需求的;是持續不斷的、永恒的,沒有一個所謂完成時的城市更新;一定更多表現為小尺度,不斷地新陳代謝,像身體細胞更新一樣。城市更新的目的,是要讓城市的綜合生產力有全面提升的機會。
人是城市的核心,社區是人最基本的生活場所,社區建設的出發點是基層居民的切身利益。而城市更新,正是滿足了老舊小區、老舊街區居民對美好生活向往。老舊小區改造要既“中看”,有“賣相”,更要“中用”,不斷地完善功能配套。
近年來,吳中老舊小區的改造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位于長橋街道西塘北巷北側,建成于1988年到2000年的西塘北巷9號小區,由于建成年代較久,小區的外立面破損,停車位不足,公共配套設施缺損,環境面貌陳舊。配置的綜合改造包括了市政設施改造、景觀改造以及居民加裝電梯。建成于1992年的碧波花園的改造,包含整體外墻整治、樓內公共空間翻新改造、線路及非機動車充電樁整治改造、市政設施、景觀改造升級等。完成綜改后的碧波花園整潔大氣,各項小區生活顯得井然有序。
老舊小區改造是民生工程,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是提升居住品質、改善市民群眾出行的一項重要舉措。吳中區更是通過開設加裝電梯在線申請二維碼,讓居民用手機“掃一掃”表達加裝電梯意愿,有效推動加梯工作提質增速。
今年,吳中區的多個老舊小區如蘇苑新村北區、嘉寶一期等,也將加入改造行列,迎接提質增優的小區全新面貌。
完善配套,15分鐘生活圈才是真
位于公園巷10號的蘇苑公園是2022年度“園林杯”最美口袋公園,入園就是驚艷!好一座小巧典雅的蘇式小庭院!對周圍的蘇苑新村居民來說,蘇苑公園也絕對是一座舒適美好的游憩公園。小橋流水,假山池塘,走廊曲折,草坪綠茵,溪水清流……這里應有盡有。一邊廂是精致婉約的園林景致,另一邊廂是風光旖旎的水杉成林,高聳入天的杉木林,灰白相間的石子路,加之錯落其間的各式運動器材。公園里有一座攢尖小亭,檐下四個月洞鑲嵌于四壁粉墻之中,以水面相襯。晨間,有人在亭子內倚欄獨坐,有人與朋友下棋對弈,有人與二三鄰居閑話家常,有人在健身器材上活動筋骨,還有人在公園附房內參與興趣活動。通過蘇州園林移步換景的手法,公園雖不大,卻將處于不同休閑活動中的居民群體巧妙地分隔開,互不干擾,確為周圍居民提供了一處獨特、便捷、共享的游憩空間。
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對城市功能品質有了更高要求。城市更新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優化城市公共功能,修復多樣的生態環境,同步滿足周邊居民所需,完善15分鐘生活圈。見縫插“綠”,不但讓城市生活更精致,也是改善了社區公共服務。
與之相對應,同等重要的是菜市場的提升,通常追隨著老舊小區的有機更新節奏而來。2021年12月,碧波集貿市場進行了智能化、智慧化升級維修。現在,每個經營戶的菜攤面前,都設有一套智慧系統。菜市場里更有智慧屏,隨時播報當日菜價。
說到菜市場,不能忘了蘇州“最美菜場”之一,吳中區的木瀆翠坊市集,農產品、生鮮、特色鹵菜、便民服務應有盡有。翠坊市集原名木瀆南集貿市場,始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先后進行過改造,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是木瀆鎮南部居民最大的“菜籃子”。2020年1月經歷了又一輪改造提升后,市場內標識明確,動線清晰,品類劃分細致,融合買菜購物、休閑美食、便民服務等多樣化功能,精心打造了生活新空間。改造后的市集大大提升了市民群眾的購物體驗,市場運營能效也大大提升,數字化利器讓市集智慧化管理如虎添翼,全自動垃圾分解處理設備又實現了降本增效,盡顯市集管理水平。在一次次蝶變中更新的翠坊市集也成為吳中鮮活生命力最為生動的體現之一。
今年,伴隨蘇苑新村北區的改造,蘇苑市場也將迎來整體改造,先加固,之后加裝電梯,進行智能化、智慧化、供電增容、消防等方面的改造提升,項目將持續7至8個月時間。
文化主打,特色街區里的人心聚集
城市的有機更新為提升生活品質,帶有市井人文關懷的商業街區與景區公園都是生活之所必須。
位于吳中區吳郡路公共聯橋的“姑蘇二十四集”是歌林公園首創的蘇州室內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沉浸式文化特色美食街區,也是蘇州市首批品牌夜市之一。結合了蘇州傳統文化和美食個性,市集以現代設計手法,通過光影、建筑和展陳的場景變化來呈現二十四節氣的不同景觀,將蘇州街頭巷尾的美食與傳統手工藝跨越時空重新編排與演繹,文創手作、市井小吃、老字號美食、花鳥魚蟲、非遺藝術、萌寵動物等業態互相交融,由一條180米的室內連廊充分展現蘇州文藝氣質。市集內,包括糖畫、剪紙、皮具、刺繡、木藝、茶藝、服飾等領域的手作民間達人,展示了傳統手工技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式茶點、老虎灶臺,海棠糕、餛飩等蘇州味道,讓人回到30年前蘇州的市井生活。
大運河畔的寶帶橋·澹臺湖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改造工程業已結束,這個集旅游、文化、生活、商貿于一體的城市濱水休閑區也已向市民和游人開放。公園片區的更新,圍繞現有的澹臺湖、吳文化博物館以及規劃中的國家方志館江南分館作為格局,又依據大運河觀光帶、文化展示區、澹臺懷古區、寶帶串月區、長島觀渡區、景觀花園區的布局,將寶帶橋歷史沿革、王仲舒畫像等圖文展示與景區有機融合。“寶帶串月”的人文景觀以燈光亮化形式再現,江南風景的觀賞性進一步提升,江南文化的氛圍也進一步濃厚。
除去生活品質的提升,城市更新的另一核心目的是生產能力的提升。如吳中區木瀆鎮金楓南路1330號的聯東U谷·木瀆國際科創園,盤活區域內舊廠房清租拆除后的存量土地資源后,通過城市更新實現“零增地”上新項目,進一步激發區域活力。此外,吳中大運河與蘇申外港沿線也將進入城市更新的序列中。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更新兼顧著歷史保護傳承、產業創新驅動、城市品質提升、民生保障、社會治理和土地集約增效等多元化目標,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城市,也為城市里的人們帶去永續不竭的生活向往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