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

盛夏已至,太湖邊依山臨水的吳中正是暑期里不少家庭的打卡地。自然風景、名勝古跡、傳統非遺、美食特產……帶著這些迷人要素的古村與古鎮近兩年似乎不斷增添著魅力。這份魅力的背后,少不了吳中鄉村振興片區化的功勞。
“兩湖兩線”,四年內打造水鄉“樣板間”
2021年5月,蘇州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打造蘇州市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兩湖兩線”跨域示范區的實施方案》。
特色田園鄉村“兩湖兩線”跨域示范區建設,是蘇州市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重要部署,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又一創新舉措。主要結合《蘇州市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實施方案》《關于統籌推進蘇州市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推廣特色田園鄉村精品示范區建設培育經驗做法,探索推進跨縣級市(區)的特色田園鄉村精品示范區建設,在“兩湖兩線”區域(“兩湖”即環陽澄湖、環澄湖,“兩線”即太湖沿線、長江沿線)打造體現江南特色、代表蘇州水平的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標桿樣板,推動蘇州在鄉村建設行動中“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
根據實施方案要求,吳中區相關任務涉及環澄湖、太湖沿線片區的金庭鎮、東山鎮、臨湖鎮、甪直鎮、胥口鎮、光福鎮、橫涇街道、香山街道11個板塊。按照實施方案設定的任務目標,幾個板塊到2025年累計建設33個特色精品鄉村。
其中“太湖沿線”片區以“共同富裕的生態水鄉跨域示范區”為目標愿景,提出“物質生活富裕、精神生活豐富、文明素質提高”三大共同富裕路徑支撐。具體到規劃方案上,構建“一條共同富裕大道,七個共同富裕示范組團”的總體格局;并以一條約260公里的共同富裕大道整合串聯區域內生態、文化、產業、公服等各類要素系統,同時打破行政邊界,帶動七個“跨區、跨鎮”的示范組團特色發展。通過“整體跨域聯動,重點組團示范,村莊分類引導”,凸顯太湖沿線生態文化特色,促進區域共同富裕。
“環澄湖”片區以打造“田園水鄉生活典范”為發展愿景,秉承“鎮村聯動,綠色發展”的核心理念,利用“鎮村協同環”打通外部四古鎮與澄湖四片區城鄉體系,加速資源要素交互,實現鎮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享;以“澄湖漫游環”串聯澄湖內部特色田園鄉村組團,深度融合四片功能板塊,激活鄉村文化、生態、產業資源價值,彰顯四大文化古鎮與傳統江南村落聯動發展,打造澄湖水鄉古鎮和特色田園雙重品牌。
吳中鄉村,與自然接近,與天地的節奏吻合。吳中的“兩湖兩線”跨域示范區,將不斷提升田園村莊風貌,讓吳中田園風光獨好。
跨域聯合,太湖邊“組團”共同富裕
相秉軍,研究員級高級規劃師,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兼長三角分院院長?!皟珊删€”跨域示范區的打造作為蘇州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作的升華,是一部蘇州鄉村振興的“交響曲”。全程參與太湖沿線特色田園鄉村跨域示范區規劃建設的相秉軍,對于“兩湖兩線”這一高規格的頂層設計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相秉軍表示,“兩湖兩線”的特色和各自的側重點各不一樣。“太湖沿線”片區首先對太湖的特色有了界定,即太湖是整個江南文化的核心體現。吳中的沿太湖片區既有集中連片的傳統村落,又有眾多的特色田園鄉村,是本次“太湖沿線”規劃中最核心的區域。
跨域是展示核心的最新方式?!斑^去重‘表,現在更加重‘根和本。這是我們江蘇特色田園鄉村發展思想內涵的提升和改變?!毕啾娬f,“這是在過去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基礎上進一步往前跨越。從過去‘點式的,每一個村子注重自己的發展,到現在要‘片區式的,跨域發展,集中連片。”
“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除了一產以及農副產品加工相關的二產,三產是最有特色,也最應該重視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傳統手工業。比如刺繡在鎮湖,木雕、佛雕、玉雕、核雕在光?!梢哉f,鄉村是這些有傳統手工業以及真正匠藝人的起源地。蘇州市的特色田園鄉村,在產業上又往往和周邊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以及蘇州特有的種植業、養殖業相關聯。很多的傳統手工業,比如蘇州的刺繡、木雕等等,分布在蘇州地區的各個鄉村??缬蚓褪前炎⒅孛恳粋€村子的發展,變成把村子聯系起來,由此進行投資上的聯通,產業鏈上的聯動。
在相秉軍看來,田園鄉村真正的內涵是要使農民過上現代化的生活,達到真正的共同富裕,這才是鄉村振興要實現的目標。因此,“太湖沿線”片區共同富裕的愿景不僅包含物質生活的富裕,還有精神生活的豐富,以及鄉村治理等社會制度方面的健全,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如何實現完整體系的“共同富裕”?針對這個目標,他提出了三層跨域支撐。首先需要進行整體的統籌,然后到組團示范,再到村莊分類的引導,從系統到空間進行整體支撐?!氨敬慰缬蚴痉秴^的規劃,我們著眼于從產業發展、自然風貌和文化內涵這些方面去做。我們需要進行產業聯動,共同塑造太湖品牌,從原來可能存在的同質化競爭(如都賣水果,都賣茶葉等),更多思考怎么聯合起來出成效和品牌,達到產業的集群效應?!?/p>
跨域落實到空間上,以環太湖1號公路的建設為主線,在兩百五十多公里范圍內把各個區、各個鎮的特色田園鄉村都串聯起來,成為“共同富裕大道”,對于它兩邊的風景標識、標牌的引導、建設標準等提出一些統一的要求,更好體現太湖沿線特田的整體特色。
之后,充分用好“七大示范組團”。通過一條整體路徑,把七大有差異化、特色化的產業組團串聯起來。這些組團以特色產業為導向,融合村莊發展的一些方向和訴求。“共同富裕重點示范組團”分為:稻香田園示范組團、蘇作技藝示范組團、康養園鄉示范組團、生態湖島示范組團、都市農文旅示范組團、古村古韻示范組團以及江村經濟示范組團。七大組團中五個組團都是以吳中為首的,以產業特色為基礎進行劃分。比如吳中的蘇作技藝示范組團是以光福和香山的傳統手工技藝為特色,康養園鄉示范組團是胥口和臨湖,因為它結合了中醫藥大學的建設。
第三層跨域則是以具體的村莊為引導,按照精品村、宜居村和康居村分類進行指引?!皩τ诰反?,我們提出‘一村一檔,對每個村莊現在的空間資源,一些產業特色進行了梳理,明確下一步的建設重點,并對產業方面提出一些引導性的措施,可以進一步指導村莊后續的實際建設?!毕啾娬f。
集中連片,
傳統村落護住鄉土、留住鄉愁
談及太湖的山水底色和魚米之鄉的歲稔年豐,吳中人總是充滿自豪。這些美景與豐饒,也“鋪陳”在大大小小的傳統村落中。
在吳中,各有特色的田園村莊,以太湖山水為底色,大開大合,精細落筆,繪就富足美麗魚米之鄉畫卷。吳中區現有15個中國傳統村落、30個省級傳統村落和33個蘇州市傳統村落,集中分布在太湖沿岸,主要位于金庭鎮(西山島)、東山鎮(東山島)和香山街道,布局集中連片,格局完整清晰。
2022年4月,蘇州市吳中區作為江蘇省唯一地區,入選住建部2022年度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旨在彰顯江南文化新時代風貌,探索打造具有水鄉文化特色的傳統村落新集群。
保護傳統村落特有的“文化基因”,留住人民共同的“鄉愁”。近年來,吳中區的中國傳統村落均持續開展了保護發展相關工作,不僅發展特色旅游、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更注重對傳統村落活化利用方式的創新,通過對傳統村落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利用,依托閑置的祠堂、書院等資源,植入新型產業,引入多元主體,激活傳統村落再生。吳中區還針對傳統村落中遺存的傳統建筑開展摸查工作,落實保護修繕主體責任,不僅注重對傳統建筑的保護修繕,更注重在保持傳統建筑形制的基礎上,拓寬傳統建筑利用渠道,拓展新型業態,補足服務設施實現傳統建筑與文化的在地共生。
同時,吳中區長遠謀劃,探索建立吳中區傳統村落體檢評估體系,落實傳統村落資源要素動態更新,分級分類制定傳統村落建筑保護更新標準,全力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建筑活化利用、文化弘揚發展等工作行穩致遠。吳中區還精心編制《蘇州市吳中區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區規劃》,明確推進“文化保護弘揚”等七項旗艦行動;出臺《吳中區古建筑保護獎勵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太湖生態島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專項補助資金使用細則(試行)》等文件,推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走深走實。
一個個古色古香、粉墻黛瓦的傳統村落隱掩在青山綠水間,成為人們的“詩與遠方”。環太湖1號,這條風景宜人的公路也正在成為紐帶,結合“太湖禮物”“太湖民宿聯盟”等品牌,串聯傳統村落,打造連片成面、有一定規模與影響力的吳中傳統村落文旅產業集群。吳中大地的傳統村落正連珠成串,以更奪目的光彩映照著當下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