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王玥

社區里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能夠及時有效的解決,一部分看社區黨總支。得益于社區黨總支聚焦居民需求多樣性,以為民、便民、惠民為出發點,姑蘇區白洋灣街道虎池苑小區有效整合轄區優質資源,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為群眾排憂解難。
小處著眼顯溫情
看著修復好的路面,唐阿姨不由感嘆:“沒想到坑洼路面這么快就修好了。”
在“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上,家住虎池苑小區的唐劍玲反映社區有商鋪一段的路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凹陷。活動結束后,社區派人到現場勘察,發現是由于軌道交通施工導致路面破損,而只鋪了一塊鐵板,無法解決旁邊很深的凹槽問題,往來居民經常使用的電動自行車不但騎行經過時很顛簸,稍有不慎還易引發事故。經社區與物業聯系軌道交通建設方,當天下午建設方就用水泥澆筑出平整的道路。
虎池苑小區居民吳琪在“無憂市集”便民服務主題活動現場開心地說:“社區采納了我的建議,增加了小家電的維修服務,我的豆漿機修好了。”
每月11日被虎池苑社區黨總支聯合小區金虎物業定為“無憂市集”便民服務主題活動開展日,那天免費為居民提供理發、磨刀、測血壓、維修小家電等服務。
“便民服務”既是服務居民的前哨站,也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連心橋。為了把服務做到居民的心坎上,虎池苑社區黨總支通過“海棠先鋒”走訪入戶、海棠民情站、社情民意聯系日等收集民情民意的渠道,精準收集居民對于便民服務的心愿需求,建立便民服務心愿庫,精準制定服務清單,實現便民服務“定制化”。
黨群連心零距離
由于軌道交通建設,小區東側道路出現多處凹凸不平,一到下雨天就形成水坑,給出行居民帶來了不便。虎池苑社區黨總支書記袁芹瑩得知情況后,立即與轄區物業經理商討,趁著天氣好,于當天下午就安排了施工。過往行人看著這平整的路面紛紛點贊。
居民是否滿意,是對社區工作的最好評判,而要讓居民滿意,最重要的是要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當居民的“貼心人”。虎池苑社區黨總支把居民利益放首位,最大限度地為居民群眾排憂解難,切切實實把為居民群眾服務落到實處。
社區“紅格議事廳”內,居民代表與袁芹瑩就小區內部分樹木長勢過高、光線遮擋的問題開展居民議事會商討。“這棵樹實在太大,嚴重遮擋了采光,室內大白天還得開燈。”“家里窗戶都打不開,陽光也照不進來。”會后,社區協調小區物業,共同解決了居民的這一“煩心”事。
而經改造后的“小巷紅韻 無憂市集”大大提高利用率,開展過“美好闔家歡 福兔迎春至”新春市集、“潮玩中秋 無憂市集”等多項主題市集活動。小區居民王阿姨懷抱孫女來參加活動時肯定道:“活動新穎,大家的參與率就高。”
以黨建服務陣地為載體,社區黨總支通過發揮陣地協商議事等功能,推動解決居民關心關注的“關鍵小事”。“定期開展民主協商議事會,傾聽居民的困難事、煩心事,常態化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也不斷提升著社區服務水平和治理能力。” 袁芹瑩說。
質效兼顧解民憂
社區“海棠先鋒”楊梅華在日常巡察時收到居民反映,剛有花盆掉下來,差點砸到人。她立馬到現場核實,又追蹤到住戶進行宣傳教育,并協助其將其余花盆搬入屋內。確認現場安全后,她將情況匯報給社區,隨后社區召集物業、“海棠先鋒”志愿者等對整個小區進行安全排查,清理陽臺雜物、花盆30余件。
楊梅華退休后主動擔任起“海棠先鋒”志愿者,做起黨建基層治理的“前哨”。而作為基層黨組織和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海棠先鋒”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事、暖百家心。
居民唐阿姨下樓買菜時經常看到“海棠先鋒”志愿者們手持垃圾撿拾夾與垃圾袋在小區內“巡邏”。“這么熱的天還一大早來大掃除,真是太辛苦了,我們居民要向“海棠先鋒”志愿者學習。”她說道。往來居民看到后確實也時常加入其中。“小區是我們共同居住的,都應該擔起維護小區環境的責任來。”路過的周阿姨說。巡查過程中,看到不文明現象“海棠先鋒”也會上前勸導。
如今,20名社區“海棠先鋒”已然成為社區治理的好幫手,通過線下入戶走訪+線上海棠微網群,雙管齊下一線收集民情民意,實時掌握居民問題,將收集到的問題和訴求進行全面梳理、高效化解,“微治理”助力社區治理效能提升。
以黨建引領為核心,虎池苑社區黨總支正持續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延伸服務觸角,通過匯聚多方力量、團結多方智慧、凝聚多方合力突破治理盲區,共同解決居民身邊的堵點、難點、重點問題,讓居民的訴求有回應,居民的“急難愁盼”有著落,畫好社區治理這個“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