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者,端正,人為天地之心,故端為始;午者,正中之意,一縱一橫即為午。漢語譜系里,端午二字相連,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囡囡,快點走,去盤門看端午。”“阿爹,說過多少遍了,我叫媛媛,囡囡囡囡的,又不是小毛頭。”第十九屆蘇州端午民俗文化節在滄浪街道盤門景區開幕,“東南形勝起大城”“國風端午新習俗”“胥江潮涌大運河”“五月端午鬧端陽”四個篇章,以祖孫三人過端午的情景演繹,串聯而成。盛夏而至,伴著艷陽和蟬鳴,古城蘇州又歡喜起來。
漢服游園、咖啡畫信,
傳統節日“新國潮”
“媽媽,這些姐姐好漂亮呀,我也想穿漢服裙。”身穿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出現在盤門景區的游園活動中。活動當天,他們體驗包粽子、制作香囊等民俗“節目”,與瑞光塔、盤門水陸城門等古建筑情景交融,仿佛古人穿越時空,與今人共度佳節。
這群身穿漢服的年輕人來自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國風社,他們與滄浪街道團工委一起開展“國風漢韻·端午寄情”漢服游園會。“時下,漢服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漢服承載著五千年來中國服飾特有的文化韻味,通過此類活動將傳統節日與漢服文化結合起來,吸引更多青年感受傳統之美、傳承吳地之風。”國風社社長劉鑫悅說。
據悉,第十九屆蘇州端午民俗文化節作為第五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大運河姑蘇民俗文化旅游節”和姑蘇區系列促消費活動的相關部署,以古今融通、雙面姑蘇的形式吸引更多市民、游客的參與,也進一步促進文旅融合新發展。此次,滄浪街道還啟動“古韻潮范·樂活南門”年度開業商業載體發布、姑蘇國際咖啡文化節啟幕暨咖啡潮飲嘉年華、“雙城聯袂·樂齡端午”市域一體化融合項目成果發布等儀式。此外,胥江天街、金地廣場、泰華商城也一同亮相,備受矚目的三大商業綜合體即將陸續開業,商業重回古城、再續姑蘇繁華,指日可待。
在城市消費生活中,一杯咖啡從來不只是一杯咖啡。因為咖啡可以跨界與任何元素融合。此次端午市集創新性延伸“咖啡+”場景,引入“潮飲特展”“茶飲文化表演”“青少年民俗表演”等花式玩法,解鎖咖啡的另一種生活方式。活動當天,20家咖啡茶飲集約亮相,另有果茶、精釀、蘇式糖水等潮飲加入。
早在唐朝,姑蘇與常熟便以水路相連。大運河見證姑蘇城的繁華印記,尚湖訴說常熟的歷史淵源,當尚湖遇上運河,也成就了吳地端午“雙城畫信”比賽。滄浪街道通過收集姑蘇、常熟兩地老年人及青少年關于端午內容的畫信,在盤門景區四瑞堂前開展雙城聯袂文化退管融合項目成果展示。盤門景區南、北長廊還舉辦現場百人畫信活動,將姑蘇滄浪的文化意韻娓娓道來。
“解碼”吳地端午,文化二三事
端午文化,千年流傳,生生不息。吳地端午的特別之處就在于紀念伍子胥,而非屈原。每年端午,伍氏后人會聚集蘇州,伍氏宗親祭祀活動已連續開展18屆。“吉時已到!”恢宏大氣的音樂響徹伍相祠內,來自全國各地的伍氏宗親佩戴黃絲帶,表情莊重、肅穆。整個祭祀儀式遵照民間傳統習俗,由獻花敬酒、宣讀祭文、敬香拜祭、宗親參拜等環節組成,場面壯觀。
歷來的習俗自然也不能少。在盤門景區春水橋邊,吳地端午體驗區吸引眾多市民、游客打卡,艾草花束、鐘馗像、虎頭鞋、五色繩、香囊、花式粽子等傳統民俗元素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氛圍。除了近距離欣賞,各個展示點還提供制作材料,非遺傳承人現場教學,市民和游客深度參與到艾草花束制作、花式粽子比拼、五彩繩編織等互動中。
捋粽葉、做造型、填糯米、壓實、封口……花式粽子傳承人凌恩斌、凌朧父女現場手把手教學,秤砣粽、元寶粽、蝴蝶粽、菱角粽、斧頭粽等各種花式粽子個性“出爐”。端午食粽是老蘇州頗為重要的一件事。小巷深處,門半掩,廳堂內妯娌婆媳圍坐下來,青綠的箬葉、晶瑩的糯米、香噴噴的肉餡與蛋黃,以及赤豆、紅棗等食材準備齊全。不一會兒,巧手裹好的粽子堆砌成一座小山。就外形而言,蘇州的粽子有三角粽、枕頭粽、小腳粽、元寶粽等,不一一細說了。其實讓人回味的除了粽子本身,還有其中裹著的情意和牽掛。
蘇州人對風俗總是有一份優雅的執著。吳地素有“以文會友”的傳統,“或十日一會,或月一尋盟”,此次端午民俗文化節還舉辦了詩歌雅集青少年活動。在姑蘇區社區教育中心的指導下,姑蘇區青少年宮藝術團表演團的孩子們清談揮坐、舉觴寄興、來伴吟章,他們彈奏古箏、誦讀詩歌、演繹昆舞,鑒古讀史明理啟智,行歌賦頌傳承經典。《月月書房》欄目組攜手民俗文化專家沈建東,也來到盤門景區,與青少年沉浸式共讀江南文化。
運河滋養,原創魅力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姑蘇因河而興,縱橫交錯的河流滋養著姑蘇,培育了蘇州的文化、風物、繁華以及蘇州人細膩的情感。在姑蘇,有許許多多普通的河道保潔工櫛風沐雨地穿梭在河面上,他們可愛、堅守、偉大,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取這座水天堂的整潔美麗。在運河系列第二部作品中,滄浪街道以穿行在運河上的河道清潔工為群像,反映他們生活工作的身影以及為城市美好所作出的努力。由此誕生了運河原創舞蹈第二部《嘿!新來那小伙》。
這部作品聚焦小人物,描畫河道清潔工的群像,以獨特的視角展現姑蘇因河而興的歷史以及蘇州人愛河、護河的情感。
與此同時,滄浪街道今年的原創作品《華燈溢彩》廣場舞,再次喜提“繁星獎”。一群富有朝氣的姑娘手持燈籠帶著美好愿景,描繪一幅萬家燈火、國泰民安的水鄉畫卷。文化滄浪,器宇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