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的五卅路旁潔里,社區、居民、商戶共聚一堂為孤寡老人制作艾草風鈴。這個小小的街邊空地經過大家的共享打造,成了周邊市民提供服務、享受服務的“共享志愿空間”。
五卅路是蘇州紅色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之一。98年前,一群年輕人在此聲援五卅運動;98年后,一批年輕人用志愿行動為城市再添新溫度,“15分鐘紅色服務圈”也在此誕生。
“遇見潔里”,
紅色“地標”化身服務陣地
潔里是環體路旁的一條小巷,入口原本破舊,環境臟亂差,電動自行車亂停亂放現象屢見不鮮。今年初,錦帆路社區黨委聯合沿街商鋪與居民三方共同進行改造,通過舊物改造,讓廢舊花盆、舊自行車等物品變身成手工藝品。過道成為“共享花園”,居民們紛紛種上自己喜歡的花朵,并自發組成護花小隊,日常維護植物以及環境的整潔。
錦帆路社區鏈接黨建資源,與居民商家三方共治打造了共享空間站,命名為“遇見潔里”,從時令課堂到夏日螢火晚會,小小的入口不僅成為了環體路上的網紅打卡點,更是鏈接商鋪與社區共同發展的紐帶和居民日常互幫互助、協商議事的自治平臺。
雙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朱亞琴介紹,以紅色地標為核心,今年像“幸福潔里”這樣的便民服務陣地,街道轄區內共有上百個,輻射產業園、樓宇、街區、居民區、商圈等多個場域。同時街道拓寬陣地服務網絡,基本形成以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32個“多功能服務站”為主體,N個產業園、樓宇等暖心角為補充的黨建服務體系,將“幸福大院”黨建陣地建設成為“海棠前哨”,聯結形成全面掌握實情、及時反映民情、迅速解決問題的“服務關系網”。
其間,雙塔街道組織開展20余次需求調研,科學設置每個站點所承載的服務功能。截至目前,共有26個站點配有AED急救設備,20個站點配齊飲水機等便民生活設施,28個站點設有“紅韻書房”或“閱讀空間”等,同時在“海棠暖‘心角”內,打造“子城薈客廳”,定期舉辦“企業家分享會”“人才圓桌派”等活動。
“以‘全域覆蓋保證‘不留盲區,每一個站點背后都蘊含著雙塔街道探索黨建陣地建設的用心與精心,真正讓‘看得見的站點逐步成為服務黨員群眾的‘親民平臺。”朱亞琴說。
“雁陣效應”,
服務團隊延續紅色“精神”
近日,雙塔街道聯合便民服務站民政窗口工作人員張廣艷早上八點就來到了第五聯合工作站,為通過電話預約的居民辦理家中老人的尊老卡。今年,她還多了一個政務幫代辦員的身份,每月幫助轄區10多名殘疾、高齡人員完成愛心卡的充值。據了解,雙塔街道組建了由海棠先鋒、網格員、志愿者及居民小組長等100余人組成的“幫代辦”隊伍,提供如愛心卡充值、尊老卡辦理、社保信息查詢等19項“幫代辦”服務。今年以來,該隊伍已提供各類“幫代辦”服務800多人次。
一心為民謀福利、謀幸福,是這片紅色熱土上傳承近百年的紅色精神。今年,為吸引專業人員參與社區服務,調動更多志愿者參與社區治理,雙塔街道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通過黨建服務陣地責任人機制,利用“頭雁”作用,激活“雁陣效應”,健全陣地服務隊伍配置,優化隊伍管理機制,為“15分鐘紅色服務圈”保駕護航。
“選優配強站點‘管理員,通過采取‘線上征集+現場招募的形式,積極吸納社區、樓宇(園區)、駐區單位黨員135人加入‘志愿人才庫,開展以亮身份、帶好頭、作奉獻為主要內容的‘紅動雙塔,情暖姑蘇系列行動。”雙塔街道辦事處主任孫強生介紹,通過“社區能人”“兵蜂”行動支部、外賣快遞小哥到社區報到,參與社區組織的文明勸導、夜巡等志愿服務或通過兼任社區“網格員”開展安全隱患排查、社情民意傳達,進一步加強志愿隊伍建設,形成在職黨員“八小時內在崗位工作,八小時外在‘紅色服務圈奉獻”的良好局面,努力書寫“幸福就在家門口”的民生答卷。
“服務到家”,
紅色“效能”激活基層動能
從五卅路往外延伸,421個“海棠微網格”、10個特色多功能站和N個全覆蓋點在3.35平方公里的子城內形成了緊密的服務網絡,以黨建服務陣地責任人為“頭雁”的“群雁”用專業的技術、飽滿的熱情,為轄區居民、職工提供周到細致的貼心服務。
智能科技大廈位于公園路55號,是姑蘇區重點打造的樓宇載體,聚集了蘇州中億豐科技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成為促進古城經濟發展的重點樓宇之一。依托五卅路、大公園、中共獨立支部舊址等紅色資源,雙塔街道與其中的重點企業多次合作,聯合打造了同德里、同益里民國風情街項目和《紅五卅》實景街區沉浸式劇本游,實現了為企服務和企業發展的相互反哺。
“大廈成立之初,我們便在內設立‘子城先鋒區域黨建工作站、群團之家、人才服務驛站和樓宇社區等相關服務載體,希望通過多方位的資源整合,服務企業黨員和員工,為企業‘把脈問診,提升助企惠企服務原動力。”雙塔街道黨工委書記倪俊介紹,今年,依托“15分鐘紅色服務圈”,雙塔街道在樓宇內新增海棠暖“心”角,為職工配置共享健身房、閱讀書吧等服務陣地。
倪俊表示,自打造“15分鐘紅色服務圈”以來,雙塔街道依托陣地強化治理效能,打造資源共享、學習教育、協商議事三大平臺,延伸服務觸角,安排站點內召開“圍爐夜話”“心想事成”懇談會,建立起“交辦—處理—反饋—回訪”問題處理閉環機制,結合“社情民意聯系日”與“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圍繞群眾關心的“小問題”精準解決,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13起,解決群眾急難愁盼155件,切實提升基層治理成效,持續擦亮居民群眾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