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汀


人們常說“心靜自然涼”,對健康而言也是如此。中醫認為,“心神安則身體健”。心主血脈,它就好比人體的“發動機”,能夠推動人體血液正常運行。所謂“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養生的關鍵在養心,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脈暢,氣順血暢則百病不生。
中醫治療重在”暢通血脈”
心血管疾病是一個廣泛概念,囊括了所有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腦血管、周圍血管。
冠心病。現代醫學強調抗血小板治療和調節脂質代謝,主要目的是預防心血管事件發生。中醫治療冠心病,要點是“使血脈通暢”,針對血脈瘀滯的病因病機,應根據個體體質、癥狀遣方用藥。如果患者勞累后出現疼痛、氣短、乏力,應用益氣活血(黃芪、紅景天、黃精、丹參、赤芍、川芎等)的方法;如果患者疼痛和勞累關系不明顯,無明顯氣短乏力,用活血化瘀(丹參、川芎、紅花、降香、三七等)的方法;若除心絞痛外,感困倦、體重等,可用祛濕化濁(丹參、川芎、赤芍、陳皮、藿香、半夏等)的方法。
心衰。心衰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心臟功能下降,表現為動則加重。中醫認為,“動則氣耗”,心衰的基本病機是氣虛不能推動血液運行,導致血脈瘀滯、水液滯留。采用益氣活血利水(黃芪、丹參、川芎、益母草、茯苓、車前子等)的方法,往往可收到較好效果。
心律失常。《黃帝內經》云:“風者,善行而數變。”指風邪致病具有行無定處、來去無形的特性。中醫認為,陣發性心律失常為風邪致病,來去不定,時發時止。采用平肝息風、安神和脈(天麻、杜仲、遠志、菖蒲、當歸、川芎、丹參等)的方法,可減少陣發性心律失常的發作。
夏季養心要避免大量出汗
中醫五行學說將夏季歸屬于火,而人體的心在五臟中也屬“火”,因此“心通于夏氣”。夏季炎熱,人體容易出汗,“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耗傷心液,可導致心氣不足、心神失養。另外,夏季濕氣重,容易阻遏氣機,導致氣機不暢、血脈運行受阻,發生心臟疾病。
夏季養心,重在使心臟陽氣升發而不外泄,使氣機暢通、心臟氣血運行。因此,夏季養心需注意以下幾點:炎熱時盡量避免大量出汗,避免從炎熱的室外突然到氣溫較低的空調房間。忌貪涼,大量飲用冰水或進食冰冷食品,不僅損傷脾胃,還會耗傷心陽。天氣潮濕時,飲食應清淡。
【 小貼士 】
養心食療方
1.綠豆湯。平時多喝點綠豆湯,也可加適量荷梗、生薏米、蓮子等一起熬湯。
2.山楂水。取兩三個山楂,放5~10顆綠豆,熬水代茶,每天飲用。
3.西洋參水。如平時出汗多、口干口渴,可取三片西洋參每日代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