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燁,朱立穎,杜瑞,王育璠,陳蘭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上海 201620)
有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已從2013年的10.9%上升到了2018年的12.4%,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8.3%)[1]。上海作為我國經濟發達城市之一,3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達21.7%[2]。糖尿病作為終身性慢性疾病,需要終身管理和長期隨訪。隨訪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提醒患者定期復診促進其康復,還可以增加醫患、護患交流,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改善其相關生理指標,促進健康結局[3]。目前,國內多數醫療機構主要采用電話隨訪、家庭或社區隨訪等隨訪手段,但因人力、物力、距離等限制,隨訪效率往往較低。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是在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分會倡導下成立的新的代謝性疾病管理模式,旨在通過先進診療技術和專業管理流程,規范代謝性疾病的篩查、診療和隨訪,以實現對患者的全方位管理[4]。我院基于MMC管理優勢,于2021年1月正式使用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實現人機交流,以縮短隨訪耗時、節約人力和提醒患者復診的新型隨訪模式[4-5]。有研究[6-7]表明,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通過復診提醒,有利于醫療資源的合理化利用和降低醫療成本,解決因距離、人力資源不足等產生的隨訪障礙,有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目前,國內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中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該系統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還不明確。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較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與傳統人工電話隨訪的質量與效果,以期優化慢性疾病患者高效智能隨訪。
1.1 對象以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MMC登記注冊的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正式使用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為時間節點,將患者分為兩組。以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使用前(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就診的患者作為對照組,以采取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后(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就診的患者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年齡≥18歲;③意識清楚,有一定交流能力;④擁有智能手機且有基本操作能力。排除標準:合并心、腎功能障礙等嚴重并發癥者;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者。剔除干預期間退出、失訪或資料不完整者。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19SQ125)。研究共納入患者918例,對照組566例,觀察組352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xˉ±s)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管理中心對所有糖尿病患者建立基本信息資料和疾病相關生活方式檔案。對照組采用常規人工電話隨訪,每6個月由門診護士通過電話對患者進行院外隨訪,主要詢問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提醒患者門診復診并協助其預約。觀察組采用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①建立系統。為了更好地開展院外患者隨訪提醒服務,我中心于2021年1月引入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該系統采用科大訊飛的智醫助理智能語音系統,基于互聯網和物聯網信息技術,將醫院管理與院外隨訪緊密結合,利用語音識別、語音交互、語義理解技術,通過智能語音隨訪系統的自然語言處理及神經網絡算法進行語義分析,可自動生成對應的隨訪指標資料,并自動保存患者回答的通話內容,同時可對電話接通情況進行自動統計分析。②規范隨訪內容及流程。將患者檔案信息與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相結合,進行定期隨訪。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根據患者資料的錄入時間,每隔6個月會自動觸發人工智能隨訪系統,對患者進行智能語音隨訪,提醒患者復診。研究團隊依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5]決定語音話術內容,制訂隨訪方案,詳見圖1。智能語音隨訪一般固定在下午進行,避開患者午休時間,以提升其接聽滿意度并減少對其日常生活的影響;對于首次電話隨訪未接聽的患者,人工智能語音系統會根據提前設置的時間,于15 min后再次進行撥打。同時,系統還設置了群發短信功能,降低因患者漏聽電話或遺忘電話內容對復診率的影響。“醫生提醒”短信模板內容為:“您好!為了您的身體健康,請您定期至MMC門診復診;并按時規律地測量血壓、血糖,如果身體有不適的情況,請及時至醫院就診”。③結果儲存及匹配。完整的語音通話內容、隨訪結果等將進行結構化儲存。系統還可將患者電話回答結果與是否復診進行匹配,進一步優化智能隨訪系統內容和流程。

圖1 人工智能語音隨訪話術模板
1.2.2 觀察指標①兩組患者電話隨訪所花費的時間、電話接通率以及門診隨訪率。隨訪時間以電話接通時間計算,即撥打電話后自患者接通電話到掛斷的總通話時長,未接通的電話不計入隨訪花費時間。電話接通率=(成功電話隨訪人數/該組患者總數)×100%。門診隨訪率=(電話隨訪后3個月內實際門診隨訪人數/該組患者總數)×100%。②兩組患者6個月后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變化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AS 9.2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滿足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隨訪情況比較入組6個月后隨訪情況顯示,觀察組電話接通率為84.9%,略高于對照組的80.9%,但兩組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接通的電話隨訪中,觀察組平均接聽時長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電話隨訪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者復診率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半年隨訪率為67%,顯著高于對照組(56.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半年復診率比較[n(%)]
2.3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比較隨訪結果顯示,6個月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值均較入組時有所降低,但差值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入組6個月后空腹血糖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比較(xˉ±s)
3.1 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3.1.1 有助于降低人工隨訪成本隨訪是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延續護理的主要途徑之一。醫護人員可通過電話隨訪、家庭隨訪、電子郵件隨訪等方式與患者保持聯系,同時可及時、動態掌握患者疾病康復情況。然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面對龐大數量的患者群體,醫療資源短缺、醫護人員相對不足等現狀日益凸顯。同時,家庭隨訪或社區隨訪消耗時間多、隨訪效率低,部分農村或外地患者因距離原因無法及時享受到上門隨訪的益處等,均顯示出傳統隨訪方式的一些局限性,難以滿足患者的隨訪及康復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興起,本研究借助單位優勢,將人工智能隨訪系統應用于2型糖尿病院外隨訪。表2顯示,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的電話接通率并不低于傳統人工電話隨訪(P>0.05),且可有效縮短患者通話時間(P<0.05),即可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提醒患者復診的任務。說明在提醒患者按時復診為目的隨訪時,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更為高效,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傳統人工電話隨訪。這與Bian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通過機器撥號、語音識別、人聲模擬等技術提高了對患者的健康跟蹤率和效果。從成本效益經濟學角度而言,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可輔助醫護人員完成更多患者的院外隨訪,使得醫護人員發揮專業技術和臨床技能的時間增加,真正體現了“把時間還給醫護,把醫護還給患者”的理念,可有效節約醫療和人力資源成本[7]。
3.1.2 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隨訪率糖尿病作為常見的慢性疾病,需要終身醫療護理和持續的自我管理。合理的飲食習慣、體育鍛煉、自我血糖監測、遵醫囑用藥及定期復診是影響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和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8]。有研究[9]表明,98%的糖尿病患者延續護理依賴于相關自我管理行為的堅持。MMC管理不僅可為患者提供專業技術醫療護理服務,更強調對疾病的全方位管理。針對此,我院對加入MMC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每隔6個月進行定期隨訪,提醒患者及時復診。對于首次未接聽隨訪電話的患者,人工智能語音系統可根據設置的時間間隔再次進行撥打,以提高電話接通率;且系統還可通過群發短信的功能,從語音、文字兩方面提醒患者復診,引起患者重視。只有患者及時復診才有利于醫師及時了解其身體狀況,以便按需調整治療方案,促進患者康復。一項Meta分析[10]顯示,電話隨訪可有效提高患者定期復查依從性,改善其生活質量。本研究以電話隨訪后3個月內患者門診復診情況進行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復診率為67.0%,高于對照組的56.9%,且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門診隨訪率。智能語音隨訪系統能夠利用科技手段,定期、準確地在患者診療6個月后提醒其復診,避免了人工電話隨訪因主客觀原因造成的隨訪遺忘、推遲等,且簡化了隨訪流程,提高了患者電話接通率和提醒信息的有效傳達率。同時,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中語音話術模板簡潔且有針對性,在規范隨訪內容的同時能讓患者快速了解隨訪目的;且語音話術模板中準確告知了患者來院復診的時間范圍、需攜帶的物品等注意事項,通過提醒患者復診前準備事宜等以降低其焦慮,有利于促進患者復診的積極性[11]。此外,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還能依托信息技術,準確、快速地收集和記錄來院隨訪者的信息、時間、次數等,有利于提高隨訪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促進慢性疾病隨訪管理的完善。
3.1.3 對患者血糖控制可能有間接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患者經隨訪提醒,6個月后復查的血糖指標均較入組時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血糖變化差值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提示,按時隨訪與患者血糖控制之間存在相互影響。一般而言,重視隨訪的患者多數也比較重視日常生活方式調整,有較好的用藥依從性,因此血糖控制水平也會較好。但其中隨訪提醒的作用仍不可忽視。糖尿病作為慢性疾病,如無特殊情況,通常建議患者6個月進行1次門診復診。由于復診隨訪周期較長,一些患者常會遺忘或未引起足夠重視。定時隨訪提醒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及復診的重視程度,進而表現出更高水平的自我管理行為和就醫依從性[12],以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促進治療方案的調整。且與傳統人工隨訪相比,人工智能語音隨訪因系統設置優勢,可進行電話重撥和短信提醒,有效提高了患者的電話接聽率和信息獲取率,進而對于患者定期復診及血糖控制有積極促進作用。
3.2 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的局限性目前,我院采用的人工智能語音隨訪還無法做到與患者交流回答,主要起到提醒的作用。因此,從單純按時提醒患者復診、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等角度而言,智能語音隨訪可以替代人工電話隨訪。而傳統人工電話隨訪在了解患者疾病治療情況及解答患者疑問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醫護人員在開展隨訪時,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病情程度、隨訪目的等選擇適宜的隨訪形式。
人工智能語音隨訪系統因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大批量患者的隨訪和信息收集,已成為一種全新的院外隨訪模式。該模式在節約醫護人員的時間消耗的同時,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本研究受時間及地點等條件限制,僅對在MMC登記的患者進行了6個月干預,未來還將在更大范圍人群中進行長期效果的驗證,以不斷完善人工智能隨訪模式,促進慢性疾病高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