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2021年,農業農村部正式函復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同意平涼市開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市建設試點,試點期為3年。在函復強調,“以做強產業為核心、以模式創新為抓手、以主體培育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政策創設為保障,全力推動農業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業鏈條生態化、廢棄物利用資源化。”這是推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的核心要義,其中主體培育、科技創新、技術推廣、經營管理等與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息息相關。
一、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離不開鄉村人才
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是政府組織、社會力量,農村人才在優勢產業、經營體系、生態循環、市場培育等方面的作為,體現的是可持續的良性生態循環。目前多物種、多區域、多層次聯動的規模化生態循環體系尚未建立,在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高農膜回收率、降低化肥農藥利用率等方面存在短板,耕地、濕地等生態補償政策尚不完善等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人才。農廣校作為農民教育培訓的專門機構,大多數受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委托行使農民培訓監管職能,可謂路線清晰、職能明確、責任重大。近年來,依托中職教育和培訓項目,農村實用人才呈現幾何式增長態勢,在保糧食安全、保農產品供給、保農村穩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但鄉村人才總量不足等現狀依然突出,農廣校應抓住“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一契機主動應變,通過空中課堂、實訓基地、田間學校凝心聚力,打造以農業企業負責人、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家庭農場主為代表的“領頭雁”,以農業經營主體骨干、種養大戶、農民技術員為代表的“主力軍”,分層次、分類型培育好,形成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的良好局面。
二、用活政策強化舉措培養農村實用人才
政策的制定是倒三角型的,落實到基層就是某一個點、某一件事,或者確切到某一批人,培訓也是如此。比如,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項目,國家確定了經營管理型、專業生產型、技能服務型等三個類型30多個專題,具體到某一個培訓機構就是1-3個專題。那怎樣做好這些培訓專題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呢?首先緊貼當前農業發展方向、當地農業特色產業、農民急需技術難題等主要因素,平涼市農廣校抓住關鍵產業和關鍵人群,選擇肉牛養殖、蘋果種植、設施無公害蔬菜、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等產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產業發展帶頭人、鄉村治理帶頭人、農村創業創新等群體來開展。其次必須下出“計劃、目標、成效、宣介”先手棋,亮出“紓困、解難、貼心、服務”連環招,打出“課堂、教員、教法、教材”組合拳,贏得培養農村實用人才主動仗。最后對培訓進行評價評估,整改疏漏、改進方法、總結經驗、推廣模式,守土盡責,用心用情搞好培訓,以鄉土人才的智慧力量推動生態循環農業在農村茁壯成長。
三、著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壯大農業經濟實體
平涼市農廣校培訓涵蓋了農業主導特色產業、生態循環農業建設、休閑旅游康養農業、綠色農業品牌建設、數字農業智慧建設等方方面面,大而全的培訓必不可少。關鍵在于按照地域特點、農業特色、農民特長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梯次方案計劃,把中青年農民培育成農村實用人才,強化他們的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土專家”“田秀才”的“能人”效應,團結帶領廣大農民發展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土特產營銷,走出“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的路子,培育壯大農業經濟實體是重中之重,農業經濟實體負責人、技術員、業務骨干和其他從業人員的綜合素養能力的高低,決定了該實體能否走得更遠。在培訓中,列出的計劃、開設的課程、確定的實訓、后續的服務等,都要以培育的個體需求為導向,既要讓他們認真學、又要讓他們自覺用,更要讓他們持續富,走出一條具有平涼特色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新路子。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農廣校)
項目支持:平涼市第七批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資助項目
項目名稱:《平涼整市打造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集群研究》
項目編號:PLSKKT20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