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璽 張新云
[摘要] 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中處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居于統領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定海神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是中國國家治理特點和優勢的集中體現。黨的領導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政治優勢,主要體現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優勢、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優勢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優勢等方面。
[關鍵詞] 國家治理現代化;? 黨的領導;? 民主集中制;? 以人民為中心
[中圖分類號] D251?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7-0022-04
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中處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13個顯著優勢,其中居于統領地位的最大優勢就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堅持黨的領導”作為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第一條,提出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論斷,明確了黨的領導在我國制度優勢中的突出地位。深入研究黨的領導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政治優勢,對于堅定制度自信、全面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領導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戰略地位
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定海神針”。黨的領導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事關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這是總結黨的百年奮斗史得出的科學結論。黨的領導事關黨和國家的團結穩定。鄧小平指出,如果動搖了黨的領導這個原則,“中國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亂”。1為什么我國能保持長期穩定,沒有亂?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明確回答:“根本的一條就是我們始終堅持共產黨領導。”2如果放棄黨的領導,就會犯顛覆性錯誤。蘇共垮臺、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憲法中取消了蘇共的領導地位,在實踐中放棄了黨的領導這一重大原則。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一是要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認識黨的領導的地位和作用。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的保證是黨的領導。二是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必然、制度發展必然的角度認識黨的領導的地位和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這深刻揭示了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黨作為我們事業的領導核心決定了順利推進新時代黨的事業,必須更好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
黨的領導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統領地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黨的領導制度統領和貫穿我國制度體系中其他方面的制度。我國國家治理結構由政黨、政府、社會等不同治理主體構成。從黨政(這里的“政”指“廣義的政府”)關系來看,黨的堅強有力領導是人大、政府等國家機關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經濟組織、文化組織和其他非黨組織的領導機關中,廣泛設置發揮領導作用的黨組。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各個黨組負責貫徹落實。從黨和社會的關系來看,通過搭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居民自治的社會治理格局,構建了黨與人民利益一致的善治局面。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國家治理特點和優勢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西方政黨則作為不同群體的利益代言人,試圖通過定期的選舉獲取公共職務進入政府、影響政府行為。在這一過程中,西方所謂的民主僅局限于選舉與投票環節,普通民眾根本沒有當家作主的地位,政黨不過是政治精英的競選工具。在實踐中,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形成的“中國之治”與西方黨爭形成的“西方之亂”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共產黨把政黨的組織、制度和價值融入國家治理之中,打破了西方政治學意義上政黨和國家關系的傳統形態。這種將政黨與國家高度結合,由政黨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國家治理各方面的舉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保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已成功創造出了國家治理的新范式,為人類政治文明的多元化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制度優勢:民主集中制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
作為黨的根本領導制度,民主集中制把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和正確實行集中有機結合起來,既可以最大程度激發全黨創造活力,又可以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一方面,民主集中制的民主體現在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黨內民主的各個環節之中。例如,在民主決策中集思廣益,可以充分激發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的集中體現為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集中全黨智慧,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民主集中制不僅可以保障集中力量辦大事,還可以保障辦成事。在黨委決策中將個人分工負責作為落實集體決策的原則,不僅有利于落實主體責任,而且有利于決策的執行。
作為黨的根本組織制度,民主集中制使中國共產黨具有嚴密組織體系和強大組織能力。中國共產黨正是依靠民主集中制這一組織原則將全國黨員組織起來,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從黨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再到基層黨組織,嚴密的組織體系能有效調動黨內積極性、整合社會資源、保證全國一盤棋,從而展現出強大的組織優勢。
作為處理黨內關系的基本準則,民主集中制是實現黨內和諧和團結統一的法寶。要堅持按民主集中制原則處理黨內組織和組織、組織和個人、同志和同志、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等重要關系,發揚黨內民主、增進黨內和諧,實行正確有效集中,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只有堅持民主集中制及其所要求的“四個服從”,即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才能實現組織上的集中統一和全黨團結。“兩個維護”是新時代對民主集中制的創造性運用。
價值優勢:以人民為中心是黨治國理政的價值旨歸
作為馬克思主義本質屬性,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西方政黨將上臺執政作為最高目標,一旦成為執政黨,在國家治理中就只代表利益集團、權勢團體、特權階層等少數人的利益,其價值追求是以資本和權力為中心。中國共產黨在治國理政中能做到始終代表并堅決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行、充滿活力的根本所在。”1
馬克思主義政黨屬性決定了黨在國家治理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屬性以及階級屬性決定了黨的利益與人民利益是根本一致的。1939年2月,毛澤東在給張聞天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為人民服務”。1945年6月,“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被寫進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2021年11月,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將堅持人民至上作為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之一。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新時代黨在治國理政過程中永葆生機和活力的關鍵,就在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人民執政,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時代,我國國家治理的價值取向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獨特優勢,就是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貫穿制定政策、謀劃工作、促進改革發展的各個方面,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球知名公關咨詢公司愛德曼發布《2022年度愛德曼信任晴雨表》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高達91%,同比上升9個百分點,蟬聯全球第一。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民眾對政府的這份信任“源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擔當作為。我們堅持人民至上”。2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依靠人民執政,善于凝聚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國共產黨打江山離不開人民,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更是離不開人民。人民群眾是把國家治理體系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實踐主體,國家治理現代化離不開人民的創造偉力。毛澤東創立了黨的群眾路線,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一切依靠人民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有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之力。”3黨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保障人民主體地位,在國家治理中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理論優勢:馬克思主義是黨治國理政的根本指導思想
思想就是力量,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的政治優勢。”1這種強大的政治優勢源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其創造性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指明了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方法和路徑。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為了保證革命的成功,必須有思想和行動的統一。”2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同樣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和思想的統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統一思想,在實踐中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理論創新。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并且始終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可以說,衡量一個政黨是不是真正的工人階級政黨的根本標志就是其能否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黨之所以在革命、建設、改革中不斷取得成功,其秘訣就在于黨始終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黨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理論創新,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正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所總結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又先后“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中國共產黨擁有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共產黨不斷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經過各種學習培訓和崗位歷練,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全面增強了執政本領,學會和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科學分析和有效解決新時代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并以之指導中國實踐。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的原則之一,我們要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不斷完善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更好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更好承擔統籌推進“四個偉大”的重大職責,形成治國理政的強大合力,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百年歷程與基本經驗研究”〈項目編號:21ADJ00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2023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5]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王春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新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 申? ?潔